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既真实又有趣的故事:那是在1936年,美国航海家雷普乘船到北太平洋去航行。春光明媚、海上的景色十分迷人,雷普精神焕发地站在甲板上、呼吸着湿润而新鲜的空气。突然,一阵异乎寻常的狂风夹杂着巨浪涌向船舷,猛地将雷普打落水中……水性极强的雷普顽强地与激浪搏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与巨浪拼搏了两个小时,这时他感到筋疲力尽,就在他有些绝望,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又糊里糊涂地被海浪推到了千岛群岛的伊都普鲁岛上。  相似文献   

2.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3.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 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 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 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4.
海神波塞冬     
红将 《海洋世界》2014,(3):72-73
<正>波塞冬(Poseidon)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在希腊神话中的地位仅次于宙斯,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波塞冬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并且能够掀起巨浪或是平息狂暴的海涛。传说中,波塞冬坐在铜蹄金鬃马驾的车上,手握三叉戟,呼风唤雨,愤怒时可以掀起滔天巨浪,粉碎船只,震撼山河,地动山摇,温柔时则司以带来风调雨顺的气候。  相似文献   

5.
9914号台风风暴潮、巨浪特点分析及其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1999年14号台凤造成闽南沿海地区灾害概况,分析了台风、暴潮、巨浪的特点,阐述了本台对台风暴潮巨浪监测预报服务情况,说明加强海洋灾害预报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牙 《海洋世界》2014,(11):44-47
脚下又是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王明洋脚下的地面如同海中巨浪上的舢板一样剧烈起伏着,想到这里已经是在海底,王明洋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幸运的是,他所在的这座建筑好像比刚才那一座结实不少,虽然剧烈晃动,墙壁、天花板和地面上都出现了不少裂缝,却还是坚持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6日凌晨,中国海监50船正前往某海域执行维权巡航任务,船外8-9级的大风掀起4-5米的巨浪不断拍打着船身。凌晨2点,赵健来到船舶驾驶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一边守听着高频,一边仔细搜索雷达上的可疑目标,认真记录着海上的情况,看他工作的劲头,很难想象此时他正患重感冒发着高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台风是热带急速旋转的大气涡旋,在台风活动过程中伴有狂风、巨浪等现象。狂风、巨浪往往造成海堤决口、船只打碎或倾覆,或给航运交通、海产养殖、农作物等带来巨大损失。所以,研究台风大风及其影响下的海浪特点,无论是对进一步研究预报方法,还是制定防范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洋工作者对南海、东海的台风和台风浪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期望  相似文献   

9.
惊人的巧合     
1900年,一场从未见过的热带飓风彻底摧毁了美国的加尔维斯顿市。在飓风的袭击下,墨西哥湾的海水卷起滔天巨浪,千斤重锤一般捣毁了许多街巷。汹涌的海水连墓地也不肯放过,它们冲跨了加尔维斯顿市的公墓,将墓中的棺木一个个挖出来,又纷纷地卷入海中。一个惊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这片公墓中,安葬着美国著名的演员查尔斯·科格林。他于18世纪下半叶出生在美国圣劳伦斯湾的爱德华王  相似文献   

10.
一叶孤舟在大西洋上航行,忽然遭到数+条鲸鱼的围攻,一场人与鲸的较量在大洋上愿开了……1988年6月11日黎明,北大西洋波涛汹涌,巨浪滚滚,天空阴云密布,一片朦胧。40岁的D.塞林斯手握舵柄,不时根据变化无常的海风,熟练敏捷地调整他那艘公米长的"海卡波"号帆船的航向。自从6天前卡尔斯伯格单人帆船横渡大西洋赛在英国普利茅斯港开始以来,他几乎就没有真  相似文献   

11.
人们总是把冲浪与青春联系在一起,以为这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其实不然,早在1788年,著名航海家、探险家詹姆斯·科克船长抵达夏威夷群岛时,发现当地人在一块木板上,随着从北太平洋涌来的高达4米的巨浪突上突下地滑行,有时竟能滑到800米以上,很是刺激。于是他就把这项运动带到欧洲,成为那个时代欧洲的时尚。  相似文献   

12.
青岛海洋大学文圣常教授被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已年逾古稀。他能迈进这座神圣的殿堂,自然是靠多年来在科学征途上艰苦跋涉,不断攀登,以求索开路,勤奋奠基,累累硕果为阶梯。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后又进修于美国航空机械学校的文老,舍弃蓝天而结缘大海,与海浪相识、相知、相许,恐怕是那次偶然的机会;1946年1月,他乘船赴美,穿越太平洋,2万多吨的巨轮时而被掀上波峰,继而又被摔下浪谷,面对此情此景,年轻的文圣常为滔天巨浪的威力所折服,脑际中闪出这不就是一种既可毁坏一切、又  相似文献   

13.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东中国海的风、浪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和日本气象厅浮标观测资料,对东中国海的有效波高和风速进行比较,分析了卫星高度计资料的有效性。利用有效波高和风速的3种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结合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并采用最大似然方法对统计分布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有效波高的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分布与观测资料的直方图在有效波高的整个范围内符合较好,风速的直方图与Weibul概率密度分布符合较好。同时,分析了有效波高大于4 m的巨浪在东中国海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巨浪多出现在冬、秋两季,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且主要分布在东中国海东南部。  相似文献   

14.
气旋波浪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强烈发展的入海气旋,是产生大风生成大浪的一种重要海上天气系统。特别是春秋季节移入我国北部海区的气旋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配合,常造成大风和降水天气,海面常出现大浪与巨浪。1979年11月25日“渤海二号”石油平台翻沉和1983年4月26日“107浮吊船”在渤海翻沉等海难事件,均为这种天气系统所致。 1983年 4月 25日 08时至28日 08时发生的一次强气旋天气过程,使渤海海区出现阵风达 11级和6.7米的巨浪(H_(1/10)=6.7米)。渔船受损,死伤渔民数人,经济损失严重。气旋带来的强风、暴雨、巨浪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摸清气旋浪的分布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军 《海洋世界》2013,(9):64-65
2月16日8点,船驶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样我们就又重新过回了16日,我们开玩笑地说:多活了一天。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经线就是西经了。2月18日昨夜在寒冷中度过了西风带上又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0点以后,突然风速从15节增加到30节,阵风达到35节,船速达到12节,狂风卷起巨浪从船侧后方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数学模拟专家与美国冰川学家以及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共同得出了结论:约14700年前,由南极冰川区进入南大洋海区的融化水巨浪,成为最近25ka来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剧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阿龙 《海洋世界》2013,(5):70-73
肆虐大海的灾害性海浪在大海上,台风、飓风和风暴是最常见的威胁,狂风卷起巨浪,如同猛兽一般咆哮着扫过海面上的船只,猛烈地冲击海岸。强风引起的灾害性海浪会导致船舶倾覆,使浅水中航行的船舶触底碰礁,或使螺旋桨露出水面令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导致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灾害性海浪的监测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许富详 《海洋预报》1991,8(1):36-42
一、灾害性海浪监测和预报的意义 灾害性海浪是指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形成的巨浪(有效波高≥4m),是造成海难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它给海上航船、军舰和海上石油平台以及沿岸港工和军事建筑等带来巨大威胁,中外历史上由灾害性海浪造成的严重事故不胜枚举。1780年英、美海军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海战时,突然遭遇大飓风的袭击,双方并未接战就被巨浪卷沉400余艘战舰,死亡4万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12月17日,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遭到巨大台风浪的袭击,在海面高达18.3m的怒涛中舰身横摇十分剧烈。在近两天的海难中舰队损失惨重,有790名官兵丧生,3艘驱逐舰沉没,100多架飞机被毁。1955~1982年的28年时间里全球因巨浪发生的石油平台翻沉事故有36起,平均每年1~2座,最多的一年有8座。我国类似的海难事故也有发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2台石油钻井平台分别沉浸于渤海和南海,丧生百余人。经济损失惨重。从1949~1982年的34年时间里就我国近海由恶劣海况翻沉的船只就有2000多艘。据日本报道,从1969~1982年的14年时间里,就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红树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全球环境变化的内容,全球环境变化中以气候变化以及其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对红树林的影响最大,预测了温度升高2℃后,我国红树植物可能的分布北界,温度升高后,红树植物的分布区将扩大,但受到海岸人工实施(如海堤等)的影响。对海平面升高以及风暴和巨浪对红树林的影响也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红树林在防御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武器主要是利用海洋、岛屿、陆地以及大气等相关环境中某些不稳定因素(如巨浪、海啸等),并借助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从这些不稳定因素中诱发巨大的能量,去攻击敌方的军事目标,使其丧失战斗能力。目前,主要开发的环境武器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