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6.3级地震是华北北部地区1次重要的地震,该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地震空段异常。介绍了该地震空段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地震空段的形成至解体与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关系。认为,地震空段可作为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预测的中期判据,这对该地区地震预测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震》2006,(4):I0001-I0003
《山西地震》2006年第1期~4期(总第125期~128期)总目次题目作者期页·地震活动性·山西北部中强地震异常图像的综合特征浅析………………………………………………………………李冬梅,李媛媛4(1)华北北部地区3组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特征研究…………………………………………薛丁,  相似文献   

3.
张北6.2级地震与强震成组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国民  李丽  焦明若 《地震》1999,19(2):107-117
通过利用构造块体或组孕震、成组活动模型及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华北北部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大同-阳高6.1级、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强震成组活动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及一该区历史强震活动特征的地比研究,探讨了张北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和某些震兆特征。指出,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是80年代末以来华北北部强震成组活动中-重要事件。与1989年大同6.1级、1996年6.4级地震构成一个强震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仇转  刘巍 《山西地震》2005,(2):1-7,10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强地震成组活动迁移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征祥  金学申  邵辉成  丁香 《地震》2005,25(4):65-74
研究了中国大陆西部地区(东经108°以西)20世纪初以来7.5级以上大地震成组活动,以及华北至东北地区(30°~55°N,108°~135°E)20世纪20年代以来6.0级以上强地震,10年时间尺度的成组活动迁移过程。在1900~2001年中国大陆西部7.5级以上浅源大地震,分别在1902年1月至1916年12月、1920年1月至1947年3月和1947年7月至1988年12月三个时间段中,先后出现3次成组活动;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时间段内发生的玛尼和昆仑山西口大地震,可能是第四次成组活动的开始;并且,不同时间段的地震成组活动地区是不重复的,大体上,显示了顺时针的迁移图像。在1927~1998年中国大陆华北至东北地区6.0级以上浅源强地震,分别在1927年1月至1948年12月、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和1979年1月至1998年12月三个时间段中,先后出现3次成组活动。成组地震活动主体地区随时间的迁移,表现为往返迁移的图像。成组地震活动群集在一个主体地区内,它们或发生在一条活动构造带上或在多条邻近的活动构造带上。同时,应用断层系统内各个断层相互耦合作用和应力转移的模型,去分析成组地震活动迁移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李祝  刘巍 《山西地震》1997,(1):53-57
论述了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时间过程中,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受北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在空间分布上与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得出1989年在同-阳高6.1级地震后,与大同盆地相邻的忻定盆地,延怀盆地发生61/2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9.
地震组异常及其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地震的成组孕育过程和预报的基本途径”系列成果之二。在分析邢台一海城—唐山、通海—龙陵—松潘和奠边府—澜沧—曼德勒等三组强地震的水化、水位和地壳形变异常的基础上,确认了地震组异常存在的事实,总结出地震组异常的特征,提出了判别地震组异常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从地震成组孕育的观点出发,依据地震组异常可以预测强地震的成组活动、确定地震组的活动范围以及判定地震组地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和地质标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东地区,特别是下扬子-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中强地震活跃区,在地震区(带)划分上,华东地区北半部属华北地震区,南半部属华南地震区。根据我们的研究,其边界大致从大别山北麓到杭州湾南岸一带,这条边界也是一条重要的鹇构造运动边界,其北部为华北新生代断陷区,南部为华南新生代隆起区,下扬子-南黄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虽比华北其他地区低,但比华南大部地区,尤其比浙南和闽北地区高得多。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只发生在某些地区和某些特定构造部位,其地质标志主要可归结为以下5点:1.新构造差异带;2.活动断裂带;3.断陷陡深带;4.构造分水岭;5.地貌断阶带。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89年、1991年发生在山西大同一阳高的两次6.1级地震、1996年内蒙古包头西的6.6级地震、1998年的河北张北6.2级四次中强震前后华北北部地电阻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出晋冀蒙交界区中强地震前地电异常信息,为今后该区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鄂尔多斯块体的地质构造演变过程及历史强震活动规律,阐述南北地震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强震时空分布规律对鄂尔多斯北缘的可能影响,对比分析鄂尔多斯其他3缘与北缘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强震对鄂尔多斯北缘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南北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的空间迁移特征表明,鄂尔多斯北缘将是未来中强以上地震的有利发震区域.2005年以来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表明,鄂尔多斯北缘兼有Ms≥4.0地震平静和西北缘ML≥3.0地震活跃两种异常特征.综合地震地质背景和近期地震活动研究结果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鄂尔多斯北缘有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华北区历史地震活动分期与现代地震活动特点,讨论了大华北区及其相关区带不同地震活动幕地震空间活动特征。认为大华北地块区目前处在第四活动期的调整活动阶段,未来几年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地震活动以5-6级地震为主,主要活动地区为燕渤带和鲁东—南黄海地块区。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 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 选取第三、 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 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 边界带的关系, 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 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 ① 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 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 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 ② 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 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 ③ 第三、 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 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 ④ 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 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 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依据青藏高原东北缘与秦岭大地构造格局相关联的地质构造背景,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稳定”块体的阻挡是华北南部地区构造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的基本认识,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4次8级地震前华北南部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8级地震震中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变化不明显,但华北南部地区地震异常活跃,其异常活跃过程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的孕育与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异地震情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南华北盆地与秦岭大别造山带在构造上有耦合关系,地震活动水平相当。将南华北盆地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组成的南华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地震活动特征和青藏高原强震对其影响作用。发现南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水平显著低于北华北地区,略低于下扬子地区。并且,通过对比分析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和南华北地区4.0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两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成组对应现象,并表现2年左右的时间差,表明青藏块体的地震活动对南华北地区有明显的构造应力场传递作用。该结果为南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2017年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根据时间延迟的存在,对南华北地区未来中等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永振 《地震研究》2012,35(1):12-17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东北及其邻区这8次中强地震前的小震,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