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勤娟 《广西地质》2013,(9):30-32,36
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不同类型的矿床围绕花岗岩体呈带状分布,由于围岩岩性、空间位置不同,围岩蚀变呈现多样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文章对大厂矿田围岩蚀变地质特征——蚀变带特征,以及蚀变与不同岩性围岩和岩体的空间关系、蚀变带与矿床的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从江县翁浪金矿床容矿岩石与围岩蚀变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王世杭 《贵州地质》2003,20(1):41-45
文章简单介绍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翁浪金矿床的容矿岩石和围岩蚀变特征,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对进一步寻找此类矿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ASTER遥感数据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吕凤军  郝跃生  石静  王娟 《地球学报》2009,30(2):271-276
基于ETM+/TM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已趋于成熟, 而利用ASTER(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遥感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USGS波谱数据库中典型蚀变矿物反射率数据, 重建其在ASTER数据中波谱曲线研究表明, ASTER遥感数据可以提取Mg-OH、Al-OH、CO32?和Fe3+离子(基团)信息。热液矿床的蚀变围岩通常含有上述4种离子(基团), 它们的波谱特征是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改进“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流程”, 以河北省承德地区和太行山区为例, 上述离子(基团)信息提取结果与野外实际分布相一致, 表明利用ASTER遥感数据提取上述4种离子(基团)信息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302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重点分析了围岩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垂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蚀变带U、Co、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指出铀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根据不同标高蚀变带元素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目前的开采部位还处于矿床中部,推测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花山花岗岩体中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蚀变模式。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认为在豫西寻找金矿床,应拓展到花岗岩体中。  相似文献   

6.
金家铀矿床产于连山关岩体南部与辽河群地层的接触带附近.针对该矿床富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围岩蚀变对铀成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铀的活化和为铀沉淀提供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7.
蚀变遥感异常在矿产资源勘察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利用遥感技术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点。但这种方法给出的异常范围大,没有针对性。相似的矿床类型蚀变岩波谱特征相似,如果利用这个特点,在异常提取上限定矿床类型蚀变岩的波谱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取异常,从而达到分类型矿床蚀变遥感异常的识别。采用这种方法在东天山地区和东准噶尔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点。  相似文献   

8.
温利刚 《地质与勘探》2017,53(3):547-557
云南宝兴厂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上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产出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中部东侧。本文引用基于"广义自相似性"与"局部奇异性"多重分形理论的S-A法,提取了宝兴厂铜钼矿床的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特征蚀变矿物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这些蚀变异常信息由内向外依次出现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的分布特征,并且多沿北东、北西向展布,呈条带状或环带状分布于侵入岩体的内部或外围附近,与传统经典的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模式大致相当,但这些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并不完全出现在出露的侵入体的接触带及其两侧。野外实地验证表明此次获得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有较好的矿化指示效果,可以为该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和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倩  陈建平 《地质通报》2009,28(203):285-288
分形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而有自相似性的系统。在地球系统中,许多地学现象的空间展布具有分形结构。蚀变作为一种地质记录,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同时蚀变也是一种异常,而分维与异常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关系。利用分形理论的求和法(即像元亮度-面积模式)进行遥感蚀变异常的提取和分级较为有效,可以弥补传统的门限化方法和利用灰度直方图目视确定突变点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幼平 《贵州地质》1993,10(2):155-162
本文通过对贵州独山锑矿区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借助于围岩蚀变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区锑矿的预测找矿。文中阐述了围岩蚀变的物化作用是该区锑矿化的先决条件,将围岩蚀变的演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围岩蚀变在空间的分布可分为三个带——中心带、过渡带和外缘带,最后归纳出围岩蚀变类型、强度等五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中段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天成 《地质与勘探》2011,47(5):885-893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数据,研究了东天山中段地区针对不同类型铜矿化的元素组合异常圈定方法。选择典型(含)铜矿床及其周围地段的化探测量点为建模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查明针对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定量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得到3个元素组合:Cu-Co-Ni-Mn-V-Fe-Cr组合...  相似文献   

12.
周国发 《地质与勘探》2023,59(5):946-960
广西寒武系地层建造边缘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古风化壳或碳酸盐岩建造中,呈浅成中-低温热液类型,具有多阶段成矿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通过成矿构造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地层有利岩性、层间滑脱面或层间破碎带叠加区域大断裂为主,控制着层状矿体空间分布,古风化壳层、区域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次之,控制着脉状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岩中的元素迁移。矿床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强蚀变岩带和弱蚀变岩带,强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铅锌矿化。弱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地质找矿标志为方解石脉、重晶石脉、蚀变岩带及古风化壳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Pb、Zn、Cd、Hg、As、Ba等元素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TM/ETM影像的复合法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春 《地质与勘探》2013,49(3):511-522
通过甘肃龙首山干旱基岩裸露区碱交代岩提取、青海玉树地区大面积蚀变异常提取、江西相山铀矿田植被覆盖区蚀变异常提取三个实例应用来验证"无损线性拉伸+去除和抑制干扰因素+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密度分割"复合法在蚀变异常提取的应用效果。在甘肃龙首山提取的碱交代岩与在其两个子区实测的碱交代岩相比较,面积大于1个、1/2个、1/4个像元的碱交代岩提取率分别为100%、94.74%、80%。面积小于1/4个像元的碱交代岩成群出现,岩体之间相距较小,这些岩体也可以被提取出来,并且提取的面积有所扩大,结果显示面积大于1/4个像元的蚀变信息能够有效提取。在青海玉树地区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与与其区内的84个矿床(点)相比较,提取的蚀变与74个矿床(点)能够吻合,吻合率达88.1%。矿床(点)与提取的蚀变信息吻合关系为铁矿床>铜矿床>锌矿床>铅矿床,且多金属矿床多处于两种或多种蚀变异常叠合部位。在江西相山铀矿田植被覆盖区蚀变异常提取效果相对差,但是提取的蚀变信息在野外得到较好验证。西部矿区矿床(点)与铁化蚀变吻合较好,北部矿区矿床(点)吻合较好,同时分析了部分矿床(点)未能与遥感蚀变异常吻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The Ailaoshan Orogen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 Plateau, situated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Simao blocks, underwent a complex structural,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evolution resulting in different tectonic subzones with varying structural lineaments and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These elements can conceal or reduce anomalies due to the mutual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anomaly areas. Dividing the whole zone into subzones based on tectonic settings, ore cluster areas, or sample catchment basins (Scb), ge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gold (Au)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utilizing mean plus twice standard deviations (Mean + 2STD), factor analysis (FA), concentration-area (C-A) modeling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and lineament density in both the Ailaoshan Orogen and the individual subzones. The FA in the divided 98 Scbs with 6 Scbs containing Au deposits can roughly ascertain unknown rock types, identify specific element associations of known rocks and discern the porphyry or skarn-type Au mineralization. Compared with methods of Mean + 2STD and C-A model of data in the whole orogen, which mistake the anomalies as background or act the background as anomalies, the combined methods of FA and C-A in the separate subzones or Scbs works well in regional metallogenic potential analysis. Mapping of lineament densities with a 10-km circle diameter is not suitable to locate Au deposits because of the delineated large areas of medium-high lineament density. In contrast, the use of circle diameters of 1.3 km or 1.7 km in the ore cluster scale delineates areas 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lineament density,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s of known Au deposits. By analyzing the map of faults and Au anomalies, two potential prospecting targets, Scbs 1 and 63 with a sandstone as a potential host rock for Au,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Ailaoshan Orogen. The use of combined methods in the divided subzones pro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ying mineraliz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Au, rather than analyzing the entire large area.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洲金腰带"的核心区和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级的穆龙套金矿床是西天山成矿带内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作者将前人成果与自身研究结果结合, 形成该篇以穆龙套地区为例的基于ASTER数据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论文.含碳质细碎屑岩是穆龙套地区的溶矿岩层, 矿体受韧性-韧脆性断裂系统的严格控制.穆龙套地区热...  相似文献   

16.
冀北地区岩石极化率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在东经114°~120°和北纬39°00′~42°30′的范围内岩石极化率研究的成果。数值统计结果显示,798件沉积岩的平均极化率为2.40%,1149件火成岩的极化率为2.99%,436件变质岩的极化率为3.59%,因此,变质岩是本区较好的金属矿矿源。空间分布上,与沉积作用密切相关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沉积岩高极化率地区,变质铁矿主要分布在变质岩高极化率地区,内生金矿则主要分布在火成岩高极化率地区。因此认为,主要矿产地的分布与极化率高值区的分布在空间上大体一致,岩石极化率反映了矿源物质的总体背景。  相似文献   

17.
童霆 《物探与化探》1985,9(5):351-356
本区以往是以铁铜矿产为重点。已知矿床中虽有伴生金,但找金工作,未被重视。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测显)样品采用痕量测金技术(化学光讲法,检出限0 .3ppb),圈出作为找金远景的毛村—丙山—戊县和甲镇两个金的高值(Au>2ppb)区和22处局部金异常。除已知伴生金矿床外,推测10处有找金远景。其中两处,经查证,发现一处中型金矿床和两处有远景的金矿点。金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正使这个地区的地质工作重点,发生着转移。金量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呈相互复合的北东(西北部)、北西(东西部)向带状分布,高、低值带相间排布,强度自北而南增强。反映了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制约的特点。金的局部异常,即位于此两组构造的结点上,呈棋盘格状分布。本文指出甲镇、两山南部,是本区今后找金最有远景的两个地区。本文还对与铁铜成矿作用有关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作出了含金性的评价,指出以往一直认为不成矿的F岩体,有找金前景,并找到已村、庚村两处金矿点。  相似文献   

18.
松湖铁矿是近年来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铁矿床之一。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方面入手,确定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物探、化探资料,建立松湖铁矿的找矿模型,同时,将松湖铁矿与中国及国外典型IOCG矿床进行对比,进行找矿前景分析。认为赋矿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化探资料显示,异常套合较好,各异常中心显示良好的成矿特征和地球化学背景,并且各单元素异常的展布与区域断裂构造走向几乎完全一致,具有明显的断裂控矿特征,磁异常明显,对矿区外围4个磁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其中3个异常已发现矿化或矿层;通过对比,发现松湖铁矿与IOCG型矿床有相似之处。综合上述特征,认为松湖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有望成为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的大型铁矿床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建亭 《地质与勘探》2022,58(4):836-845
在风化壳覆盖区应用传统化探方法和矿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开展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存在一定制约。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覆盖区找矿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亟需开展多景观、多矿种应用试验。基于此,本文选择为红土风化壳覆盖的福建省罗卜岭斑岩铜钼矿为研究区,开展风化壳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不含矿酸性岩体风化壳相比,研究区明显富集铜钼矿成矿及伴生元素,尤其是Mo、Cu、Au显著富集,与此同时,含矿岩体风化壳中元素变异系数较低,符合斑岩型矿床元素含量富集系数高、变异系数低的典型特征。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矿化蚀变、断裂构造、地形演化密切相关。Cu-Mo异常可以圈定矿化中心蚀变带,V、Hg则在外蚀变带富集。Cu与Mo在研究区西北部的分异指示了紫金山矿田由SE向NW主成矿作用由Cu-Mo演变为Cu-Au。元素剖面分布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成矿蚀变、地形演化对元素分布的控制作用。地形演化决定了蚀变带在地表的分布,进而控制元素的分布。罗卜岭铜钼矿体呈马鞍状分布于古背斜两翼,在后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背斜核部演化为负地形,使得中心蚀变带接近出露地表,表现为Cu的正异常;古背斜两翼现今为正地形,矿体埋深较大,前缘晕元素Hg表现为正异常。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元素的组合与分异特征。总体上,可以根据Cu-Mo异常判断矿体中心位置,根据Hg判断矿体埋深,根据Sn、V、Cr等识别花岗闪长斑岩体边界。本研究系统证明微细粒土壤测量在风化壳覆盖区探测隐伏斑岩铜钼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干珠尔善德银铅锌矿床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碧洪 《地质与勘探》2016,52(4):703-711
内蒙古干珠尔善德银铅锌矿床是一处构造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其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伊利石-绢云母类蚀变矿物广泛发育于围岩中,与银铅锌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对围岩开展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计算蒙脱石-伊利石-绢云母类矿物的伊利石结晶度(SWIR-IC),从而定量地确定该类蚀变作用的强度。该方法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SWIR-IC与(Pb+Zn)%的品位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即围岩的伊利石-绢云母化蚀变作用越强,铅锌矿化作用也越强。通过对干珠尔善德详查区进一步开展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地表圈出了5处规模较大的SWIR-IC异常(IC1~IC5),其中IC1和IC4异常与银铅锌矿化带的位置相一致,IC5则可以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靶区。在热液脉状银铅锌矿床的勘查工作中,对围岩开展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工作,可以定量地显示伊利石-绢云母化蚀变的强度,指示热液活动中心,从而寻找银铅锌矿体的所在,但需同时确认绢云母是否为热液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