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   总被引:32,自引:18,他引:14  
中国近海沉积盆地按形成时代可以划分为新生代盆地和前新生代盆地。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断陷盆地有良好的油气前景,而古生代还有广泛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只要它们经受中生代挤压,改造后还能保留下来,就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初步分析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资料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表明,陆内断坳盆地下伏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的残留盆地。而陆缘盆地并不是寻找古生代残留盆地的场所。但在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发育海相中生代盆  相似文献   

2.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及脉南京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分协的地貌,只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就分协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守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升改变盆地演经过程的重大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3.
江汉—洞庭盆地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川  吴兴国 《地震研究》1992,15(3):255-262
在收集了江汉—洞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地震及仪器观测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震时空分布、震源应力场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怀来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西北的怀来盆地发生了一次ML=4.1地震。在此主震之后该地区小震活动变得十分活跃。在1995年7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期间,中-欧合作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并精确定位了这个地震序列的450多个地震。余震的震源分布表明,余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共轭的断层上。在盆地南部边缘的余震震源位于走向50°、倾向南东,倾角80°的断层上,而盆地北部边缘的余震震源则位于走向150°、几乎竖直的断层上。用P波初动符合资料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余震震源的分布,确定走向37°、倾角40°、滑动角-154°的节面为主震的断层面,另一节面走向287°、倾角74°、滑动角-53°。利用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分析了怀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怀来盆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位角为236°,倾角48°,与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北东东向的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一致,表明了ML(=4.1地震序列是在怀来盆地北东东向挤压、北北西向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处于上述两条共轭断层文汇处的怀来县城附近地区近期小震活动较少,表现出断层闭锁区的特征。怀来盆地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应予以特别关注,但其近期的微震活动并未显  相似文献   

6.
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盆地演化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军  俞维贤 《地震研究》1998,21(1):58-64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盆地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即N2-Q1,Q2末-Q3初和Q3-Q4。这些盆地受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北部陆架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McKenzie(1978)的均匀拉张模型,并采用Middieton(1984)在地震地史分析中的做法,由地震剖面资料得到进行去压实校正所需的地层资料.经过去压实校正和回剥处理,得出了盆地典型剖面的地层埋藏史和热沉降史.然后,由热沉降史通过与McKenzie的理论曲线的对比,求出拉张因子分布.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为符合McKenzie模型的盆地,南海的两次扩张在莺歌海盆地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英国地质调查所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进行地震学合作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10.
沉积盆地形成的张性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对沉积盆地的成因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提出了许多定性和定量的模型。本文旨在对张性盆地进行讨论,并简要分析影响盆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岩石圈内部张应力的力源。本文对三种主要模型进行了详细讨论,即纯剪切模型,简单剪切模型和纯剪切-简单剪切联合模型。所有模型虽都建立在对不同盆地的研究基础之上,但它们都揭示出盆地的发展主要受岩石圈内部热动力学过程和沉积物负载作用的控制。其它因素,如拆离面的  相似文献   

11.
将理论分析与野外资料解释相结合,对断层判别依据作进一步讨论。通过对下辽河盆地和辽西、内蒙地区部分浅部断层数字化记录资料的正、反演计算,作了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分析,得出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综合地球物理解释与盆地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板块大地构造理论为指导,将沉积盆地看作一个地球动力学系统,建立综合地球物理解释与动态模拟工作站.应用重磁、电法及地震与测井资料对盆地进行整体性综合研究,探讨其形成演化历史,并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提供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对盆地的沉降史、热史、生烃史和运聚史进行动态模拟.用此系统研究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其沉降史、热史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东海盆地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构造模式和演化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地震物探的剖析,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环境特点,指出盆地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晚侏罗纪),主要受秦岭大别逆冲推覆,前缘挠曲形成前陆盆地,同期形成NW向和NEE-EW向两组断裂,从而奠定了盆地棋盘格网构造体系;断陷盆地阶段(白垩纪-老第三纪),断裂由原逆冲或逆走滑转变为正断性质,且控制盆地沉积中心,同时盆地发生顺时针旋转,岩浆活动强烈;新第三纪以来盆地阶段,盆地以坳陷为主,整体下降,表现为断裂对盆地沉积控制明显减弱,岩浆活动停止. 根据石油物探剖面建立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即盆地内两组断裂及其形成的狭窄低凸起/地垒条带将盆地分为4个NNW向展布和3个NEE向展布凹陷带. 盆地地壳结构和小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地震集中在沉降最大的潜江-沔阳凹陷带附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15 km左右,即盆地基底附近.  相似文献   

14.
在加州南部文图拉盆地的下方,常发生深度在20-30km的地震。深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勾画出一个向东走向的椭圆,这个椭圆几乎与勾画的圣克拉拉向斜吻合,该向斜是沉积厚度为15km的文图拉盆地的主要构造单元。即使最深地震也可以看到清晰的Pn和Pg震相,这证明这些地震发生在地壳里。横断山脉西部浅震和深震走时曲线要求文图拉盆地之下,到莫霍面深度必须比周围地区低7-10km,这标志着地壳增厚20-35%。其他研究人员已经指出,文图拉盆地在加州西部热流最低。因而,低热流、特殊厚的(15km)沉积物、地壳的快速缩短、深震和沉陷的莫霍面正好都在一个小区域内,所有这5种现象明显地表明为一个共同的起因。深震和文图拉盆地沉陷莫霍面的局限性表明文图拉盆地的快速缩短是异常的,并不表示穿过所有西横断山脉的收缩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构造成因观点剖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前有关渤海湾盆地构造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伸展+走滑观点和伸展+拉分观点。这些观点从现有的断层成因模式或应力分析原理出发,强调多种应力方式或多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动力学机制的解释比较复杂。研究表明,盆地边界几何条件(包括裂陷边界几何形态,边界断层的剖面几何形态及性质)和裂陷伸展方向是决定裂陷盆地伸展构造形成特征的关键因素,而砂箱模拟介研究裂陷盆地构造形成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滇-黔-桂地区右江盆地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右江盆地及其周缘地区金、砷、锑、汞低温矿床的C,H,O,S,Sr同位素、同位素年代学、流体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矿质的盆地流体,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同源流体流动引起了大面积的低温成矿作用和硅化。在盆地和台地间,成矿流体由盆地流向台地;在盆地内部,流体由台间盆地流向孤立台地。同沉积断裂和古岩溶面是流体垂向和侧向流动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滇-黔-桂地区右江盆地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右江盆地及其周缘地区金、砷、锑、汞低温矿床的C,H,O,S,Sr同位素、同位素年代学、流体的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矿质的盆地流体,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同源流体流动引起了大面积的低温成矿作用和硅化.在盆地和台地间,成矿流体由盆地流向台地;在盆地内部,流体由台间盆地流向孤立台地,同沉积断裂和古岩溶面是流体垂向和侧向流动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残留盆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残留盆地的概念、残留盆地形成的古生代体制特点、中新生代的演化环境和成因等方面论述了残留盆地形成的理论依据;结合油气资源的勘探状况强调了残留盆地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残留盆地的四个主要研究内容论述了残留盆地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天祝盆地边缘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演化与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者1/50,000活断层地质填图的资料,讨论了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天祝盆地内断层的全新世活动强烈,上窑洞沟深槽揭示3980±50aB.P.曾发生过一次古地震事件,天祝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拉分盆地,其形成及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渭河盆地东部地区的活断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渭河盆地东部地区六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情况。指出这些断裂现今活动以倾向滑落为主,同时兼有一定分量的左旋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