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ntroductionIntheanalogrecordingera,onlyarrivaltimePwaveonsetandmaximumamplitudeofrecordingswereusedtocalculatetheparametersofearthquakefool.Sincelate1970s,withtheincreasingnumberofdigitalseismicnetworkcomingintooperation,itispossibletodofurtherresearchesinfocalphysics.Toinvertmoredetailedparameterssuchastempo-spatialprocessesofearthquakefoolusingdigitalseismicdataisanimportantfieldindigitalseismology.Sourcetimefunction(STF)isoneofkeyparametersaboutruptureprocessesofearthquakefocuses.Spontan…  相似文献   
2.
求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的格点尝试概率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虑到P波初动数据在震源球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对节面解的可能影响,不用矛盾符号所占比例的大小作为选择可取节面解的标准,而是将震源球面分成许多小块,再确定有P波初动数字的小块为正号区或负号区的概率,最后以全部有数据小块的平均概率的高低作为选择解答的标准。用此改进方法重新测定了徐纪仁等(Xu et.al,,1988)发表的青藏高原地区99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筛选出了20个可信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Introduction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quickly developed global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has been providing high quality recordings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global scale, based on which digital seism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ompar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 moderate and small sized shocks have 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comprise clues to 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a region.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a large earthquake, usually occur numbers of small events that im…  相似文献   
4.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西北的怀来盆地发生了一次ML4.1地震.这次地震震中位于40.326N,115.448E,震源深度5.5km.在此主震之后该地区微震活动变得十分活跃.中-欧合作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并精确定位了这一地震序列.以8次余震的记录作为经验格林函数提取了ML4.1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并通过叠加得到了信噪比较高的平均结果.结果表明,这次ML4.1地震由一强一弱两次事件组成.各个台站的震源时间函数显示出明显的地震多普勒效应.用试错法得到了ML4.1地震的第一次事件的破裂长度为0.44km,破裂速度为4.0km/s;第二次事件破裂长度为0.25km,破裂速度3.0km/s.两次事件的破裂传播方向与破裂面走向的夹角(逆时针为正)分别为140和90,两次事件相距0.57km,第二次破裂发生于第一次破裂开始之后0.09s.用单个经验格林函数提取了怀来盆地ML4.1地震序列中另外13次ML2.1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结果表明,这些小震均由单次事件组成,震源时间函数宽度为0.05~0.16s.用远场地动位移频谱测量法得到了0.9ML4.1的25次地震的地震矩、应力降和破裂半径.地震矩和应力降都呈现出随震级而单调递增的规律性变化.在0.9ML2.4范围内,求得的破裂半径与震级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可以认为,在这样小的震级范围内用本文所用资料已无法准确分辨小震的破裂尺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震破裂动力学, 研究了1995年7月20日河北沙城ML4.1地震序列破裂过程中, 视应力和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差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主震的视应力约为5 MPa, 而余震的视应力平均约为0.047 MPa. 在破裂过程中, 主震的动态应力降大约为静态应力降的1.6倍,其差值约为2.7 MPa; 余震的动态应力降一致小于静态应力降,其差值平均约为-0.75 MPa. 因此,主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大于动摩擦应力,与断层突然锁住的模式相符; 余震发生时,最终应力小于动摩擦应力,与地震断层错动过头的模式相符. 因此, 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过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 An earthquake could be caused by the failure of focal material or fast slip on the pre-existed faults under the tectonic stres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ccurrence process of earth-quakes in which the stress change could play a key role. Therefore to examine the stress change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 process actually occurring in the source region deeply. The apparent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product of seismic efficiency and the average stress on the foc…  相似文献   
7.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震震源过程和震源区的细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减轻北京地区地震灾害方面作出贡献,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地震科研课题(王培德,陈运泰,2001)。在这个课题中,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研究院(BGR)提供9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构成流动台阵,在中国进行观测。该台阵布设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地区,称为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延庆数字地震台阵使用了一些国际地震观测技术中的新技术,本文对延庆数字地震台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1995年7月20日怀来盆地Mem>Lsub>=4.1地震的破裂过程l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西北的怀来盆地发生了一次ML=4.1地震,这次地震震中位于40.326N,115.448E,震源深度5.5 km.在此主震之后该地区小震活动变得十分活跃.中欧合作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并精确定位了这一地震序列.在主震之后约两小时发生了一次ML=2.0地震,震中位于40.323N,115.447E,震源深度5.0 km,其震源位置与主震非常接近.我们用这一ML=2.0地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用正则化方法反演了主震的震源时间函数.考虑到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响应是速度型的,为了减少高频噪声干扰,我们在反演之前先将主震和经验格林函数的数字波形记录去掉仪器响应,再积分得到位移记录.我们分别选取了怀来数字地震台网5个野外台站的Z分向P波,各个震相所取长度为0.5 s左右.由各个震相所得结果是一致的,这次ML=4.1地震是两次破裂.各个台站的震源时间函数表现出较强的地震多普勒效应,我们确认由P波初动数据和余震分布确定的走向37,倾角40的节面为破裂面.通过试错法我们反演得到了如下结果:两次破裂的持续时间均约为0.1 s,但第1次破裂长度为0.5 km,比第2次破裂的尺度0.3 km长.第1次破裂速度为5.0 km/s,也明显大于第2次破裂速度3.0 km/s.第2次破裂发生于第1次破裂开始之后0.06 s,第1次破裂在破裂面上的传播方向与破裂面走向夹角为=140(逆时针为正,下同),第2次破裂在破裂面上的传播方向与破裂面走向夹角为=80,以第1次破裂的起始点为原点,第2次破裂的起始点位于=-100的方位,距离第1次破裂的起始点0.52 km.我们用远场地动位移频谱测量法得到了ML=4.1地震的地震矩为3.31013 Nm,应力降为4.6 MPa,破裂半径0.16 km.   相似文献   
9.
怀来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西北的怀来盆地发生了一次ML=4.1地震。在此主震之后该地区小震活动变得十分活跃。在1995年7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期间,中-欧合作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并精确定位了这个地震序列的450多个地震。余震的震源分布表明,余震主要分布在两个共轭的断层上。在盆地南部边缘的余震震源位于走向50°、倾向南东,倾角80°的断层上,而盆地北部边缘的余震震源则位于走向150°、几乎竖直的断层上。用P波初动符合资料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余震震源的分布,确定走向37°、倾角40°、滑动角-154°的节面为主震的断层面,另一节面走向287°、倾角74°、滑动角-53°。利用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分析了怀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怀来盆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位角为236°,倾角48°,与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北东东向的华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一致,表明了ML(=4.1地震序列是在怀来盆地北东东向挤压、北北西向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处于上述两条共轭断层文汇处的怀来县城附近地区近期小震活动较少,表现出断层闭锁区的特征。怀来盆地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应予以特别关注,但其近期的微震活动并未显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地震观测及减轻地震灾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近期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资料,分析了北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指出自1995年7月20日至1996年7月30日发生于延庆-怀来盆地的ML=4.1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揭示了分布于延庆-怀来盆地的两条共轭断层,位于这两条共轭断层延长线交汇处的怀来县城地区具有断层闭锁区的特征,该闭锁区域的线性尺度与一个6.0级地震震源区的线性尺度相当,但延庆-怀来盆地近期微震活动未显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