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着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理论。本文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开发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方式与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分析案例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邹金伟  张淑琴 《地理教学》2021,(16):31-34,49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2017年宝安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学生地理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偏于传统教学,缺乏对校园内外地理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因此,笔者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情及校园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初步探索构建我区初中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按照教学组织场所,笔者将地理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教室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及野外实践活动.针对每一类地理实践课程,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地理教育改革,以地理课程改革为缘起,引领新世纪地理教学发展,并将通过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实现地理课程改革目标。没有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地理教学改革,地理课程改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和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以及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质性突破,分析创新内核驱动教学在培养高师地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上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持续改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砥  汪卫民 《地理教学》2021,(21):53-55
《乡土地理调查实践》课程是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类课程,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型课程形态.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重点问题以及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回顾总结,并探讨该课程的思政特色与教学改革实质突破,分析了创新内核驱动教学在培养高师地理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师《中国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对其课程思政原则、设计思路、保障措施等进行分析,建议高师地理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以生为本、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并重、凸显专业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等原则,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线,从正确国情观、人生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四观出发,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素养类、技术应用类、实践技能类课程教学中,自上而下地建立高师地理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被纳入学校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后,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热议不断。本文以英国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为例,介绍实施过程、分析课程特点,为我国开发地理研学课程、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司都以研学旅行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各地中小学也依托自身和社会力量组织各种研学旅行实践。语文、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开展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是地理学科,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实施途径。基于各地、各学科、各种主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有益尝试,应当认识到,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市场化游学,也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综合用作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又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方兴未艾,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属性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促使研学旅行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特拟定了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连载方式分四期刊登于《地理教学》杂志,作为研学旅行指导性规范,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课程化、优质化。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九个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郭锋涛、周维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书琪,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李文等编写。  相似文献   

9.
高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载田 《福建地理》2003,18(1):51-53
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本文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并在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实施素质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地理新课程要求积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活动实施的好与坏,决定着地理课程改革质量的高与低。而地理实验在地理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必备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特别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聚焦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应用。依托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尝试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通过记录并分析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对其进行认真反思,提出应从前置性学习、师资搭配、课程容量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课程改革本身是一个传播过程,它包含两个通道,一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传播,以师生教学为主,二是教育系统外部的传播,以大众传播为主。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批判与反思大众传播视野中的地理课程知识,聆听公众对地理课程的愿景,循迹大众传播背后的精义,有利于形成广域的地理课程改革反思,推进地理课程改革民主进程,最终提升地理课程质量。一、地理课程的重读——大众传播视野中地理课程的进展所谓大众传播,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地理课程处于地理教育的核心地位。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而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发展原理的地理课程阐明社会发展与地理课程要素(目标、内容、评价等)之间具有普遍意义的联系,从理论层面上讲,就是地理课程设计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相适应;从实践层面上讲,就是地理课程设计要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时代特征相适应,滞后或过  相似文献   

14.
蔡清辉 《地理教学》2010,(4):34-36,2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力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佛山一中地理科教研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天文入门》、  相似文献   

15.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的学科。地理学科的理论性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地理观念、理解并吸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并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2005年春季,我校地理组联合宜昌市第十四学、宜昌市第十六中学的部分地理教师开始了地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活动,三年来,我们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究与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感受到,地理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却普遍匮乏,或者现有地理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合理的利用。为此,笔者列延边地区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开展了有关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收集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认识、反馈,研究延边地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地理学科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清晰认识,是地理课程的立身之本。而开展课程的拓展研究和探索,则是地理课程的发展之需。在地理学科的拓展课程中突出“环境教育”这个专题,是地理课程在今天课改背景下的重构之道。这些就是本文撰写的基本动因及立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章颖 《地理教学》2014,(11):19-21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表明地理课程的开发需充分利用身边的乡土知识,从实践生活中挖取地理课程资源,并将所学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思想,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