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正>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横亘于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重要构造线,其南北两侧分别为冈底斯地块和羌塘地块。缝合带以断续分布的蛇绿岩碎块为标志,具有典型增生造山带的特征。南羌塘主体为侏罗纪海相盆地,南缘部分地段发育增生混杂岩(耿全如等,2011);拉萨地块可能起源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具有中部老,两侧新的特征(Zhu et al.,2011)。受中、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影响,拉萨地块中北部构造主线为近东西  相似文献   

2.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巧蛇绿岩位于分割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该带最著名的产铬铁矿床的蛇绿岩残片之一。该蛇绿岩遭受构造肢解,恢复后的蛇绿岩剖面各岩石单元齐全。本文应用SHRIMPⅡ锆石UPb法,对东巧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辉长岩年龄为187.8±3.7 Ma。该年龄代表了东巧洋盆的形成时代,为确定研究区特提斯洋盆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发育演化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3.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柴育成 《地质科学》1995,30(4):423-431
国内外不少地质学家大都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视为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但是,笔者等在喜玛拉雅造山带的东段即仁布-康马一线以东地区的研究却发现,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南侧发育着一个宽大的增生杂岩体,它与雅江蛇绿岩是同一大洋即特提斯喜玛拉雅洋俯冲消减的产物,前者代表着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消亡遗迹的主体,是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缝合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者代表的是俯冲带与拉萨地块之间的残余洋壳,它由北向南仰冲,构成日喀则-桑日弧前盆地前缘脊和南部基底,因而其不代表主缝合带。北喜玛拉雅增生杂岩体的发现改变了以Gansser(1964)为代表提出的喜玛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重新审视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缝合作用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质制约和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即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它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南与喜马拉雅构造带毗邻.罗布莎蛇绿岩分布在拉萨东南大约200 km,东西走向延长43 km,最宽处4 km,面积约70 km2.  相似文献   

5.
刘飞  杨经绥  连东洋  李观龙 《岩石学报》2020,36(10):2913-2945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Z)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蛇绿岩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壳和岩石圈地幔残余,是我国铬铁矿和蛇绿岩型金刚石的重要原产地,目前这两条蛇绿岩带的成因和相互关系还存在着争论。本文总结了YZSZ、BNSZ、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SNMZ)和松多缝合带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组成和构造背景,归纳了拉萨地块晚古生以来的岩浆岩分布,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Panjal地幔柱活动可能促使怒江洋和雅江西洋在早二叠世空谷期(283~272Ma)打开;(2)雅江东洋由于松多洋的南向俯冲在晚三叠世打开,与雅江西洋以萨嘎-措勤为界,并形成冈底斯东部245~200Ma岩浆热事件;(3)~140Ma班怒洋闭合以及南羌塘与北拉萨地块碰撞,导致雅江洋扩张速率加快而引发了北向拉萨地块的平板俯冲,进而导致班怒洋的再次裂解形成133~104Ma"红海型"小洋盆;(4)YZSZ缝合带西段南带蛇绿岩为北带的逆冲推覆体;(5)BNSZ和SNMZ蛇绿岩隶属于一个洋盆,后者代表了班怒洋成熟洋盆扩张脊的残余。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地块西缘太平沟地区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1:25万嘉荫县和太平沟幅区调填图时,首次在太平沟地区发现蛇绿岩的存在.太平沟蛇绿岩出露在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牡丹江-嘉荫断裂以东,呈NE向展布于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之中,并与其呈构造接触.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岩类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和变基性岩等组成.太平沟蛇绿岩是松嫩地块-佳木斯地块裂解的产物.蛇绿岩可能来源于俯冲带附近的由小型扩张中心形成的次生洋壳,具有LREE略富集的P-MORB特征,Nd、Ta的负异常,可能与俯冲作用有关.太平沟蛇绿岩的发现,对于研究黑龙江省东部元古宙板块构造、佳木斯地块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构造动力学信息,对寻找与地幔有关的金属矿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萨地块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拉萨地块北部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NLT),由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根部安多-伦坡拉构造带和底部滑脱构造带所构成,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总体呈WNW向展布,由20多条向北倾斜的逆掩断层,宽阔的韧性剪切带,4条蛇绿岩片带与大量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片所组成,根部安多一伦坡拉构造带位于班公-怒江缝合带中段,由3条WNW向一近EW向逆冲断裂带,宽阔的绿蛇混杂岩岩片中与发生褶皱的古近纪盆地所组成,底部为中上地壳滑脱带,对应于15~30km深处的高导层,主要由蛇绿岩和构造岩组成,NLT推覆距离达120~150km,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晚期一新近纪早期。  相似文献   

8.
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为偏铝质、富钾、钙碱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侵位于(245.0±2.9)Ma.锆石εHf(t)值变化于+7.8~+14.9,在εHf(t)-U-Pb年龄图解上所有样品都落在球粒陨石线和亏损地幔线之间、较小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在Th/Yb-Ba/La图解上分布于俯冲板片流体区和Yb/Hf(<1.2)比值,以及较高的Mg#值和Th、U负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的混合岩浆.LREE和LILE强烈富集、Th、U、Nb、Ta、Ti明显负异常,以及La/Yb-Sc/Ni和La/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其岛弧型岩浆岩的性质.形成时代与松多榴辉岩带相近、形成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及腾冲地块内存在类似于拉萨地块内缺失晚二叠-早三叠世地层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说明腾冲地块内也存在与拉萨地块和澳大利亚陆块北部边缘发生俯冲-碰撞相对应的构造事件,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是腾冲地块内对这一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蛇绿混杂堆积带地处鄂尔多斯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也是早前寒武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域与北北东向狼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混杂岩由蛇绿岩岩块和混杂基质组成。蛇绿岩块有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岩、玄武岩及硅质岩等,基质主要是橄榄岩。野外调查及室内鉴定结果显示,蛇绿岩岩块和基质遭受了较强的变质变形,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壳蛇绿岩的特征。上述研究表明华北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在早古生代曾经历了拉张-局限洋盆—最终碰撞闭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怒带)分割了北部的羌塘地体和南部的拉萨地体,代表曾经消失的大洋——班公湖-怒江洋(班怒洋).蛇绿岩从西部的日土到东部的丁青断续分布,是记录班怒洋演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关于班怒带蛇绿岩何时形成、在哪里形成、如何就位的研究薄弱.本文基于对班怒带中段东巧蛇绿岩之上的一套海陆过渡相地层(东巧组)的地层学...  相似文献   

11.
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   总被引:82,自引:33,他引:49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从北向南依次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艾力格庙-锡林浩特地块、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及佳木斯地块;它们之间的4条边界为:新林-喜桂图缝合带、艾力格庙-锡林浩特-黑河缝合带、温都尔庙-吉中-延吉缝合带和牡丹江缝合带。中-晚泥盆世之后兴蒙造山带出现多处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纪广泛分布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和蛇绿岩、辉长岩、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陆相盆地、陆表海盆地、蛇绿岩带、侵入岩带等构造单元。早-中二叠世沉积类型多变,出现陆相、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遍含植物和滨浅海相动物化石,具大量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出被动裂谷带、主动裂谷带、陆缘型蛇绿岩带和碱性岩带等构造单元。结尾讨论中指出兴蒙造山带内的放射虫化石不能代表二叠纪存在古亚洲洋,而新的古地磁资料支持至少从晚石炭世以来古亚洲洋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2.
班公湖-怒江带作为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晚中生代聚合而形成巨型构造带,其形成时代与如何汇聚是构造研究关键所在。本次研究选择班公湖—怒江带中段的安多—聂荣地块发育为研究区,对地块内部基底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开展了韧性剪切变形分析与同构造年代学研究。剪切带面理和线理测量分析指示北东—南西向构造挤压,其同构造矿物40Ar/39Ar的测试分析获得年龄约为167 Ma,表明班公湖-怒江带中段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北东—南西向汇聚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东亚大陆西缘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在中侏罗世中期以北东—南西向碰撞聚合的构造方式完成大陆拼接,为东亚大陆西缘中侏罗世变形提供了直接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13.
科岗蛇绿岩位于塔里木板块西南缘西昆仑中间地块与北侧西昆仑沟弧带分界线上。通过对科岗蛇绿岩带岩石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肯定了新疆地质志对科岗蛇绿岩带“三位一体”蛇绿岩建造的认识,分别由下部变质橄榄岩相,中部堆晶岩相、浅色花岗岩相,上部块状辉长岩-辉绿岩相和火山岩及碎屑岩相组成。科岗蛇绿岩为造山带型,与洋中脊型蛇绿岩区别明显。其大地构造环境应为弧后盆地或破坏性大陆边缘小洋盆快速拉张环境产物。  相似文献   

14.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路增龙 《地球科学》2021,46(5):1644-1656
蛇绿岩的时空关系与构造归属是深入认识俯冲带演化和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的关键地质依据之一.水洞峡蛇绿岩作为北祁连南带蛇绿岩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一直缺乏准确的限定.采用LA-ICP-MS对水洞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所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0±2.4 Ma(MSWD=0.84),该年龄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水洞峡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应该为晚寒武世,这与祁连南带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蛇纹岩的矿物化学特征以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水洞峡蛇绿岩中的蛇纹岩、辉长岩和玄武岩均表现出明显的与俯冲带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北祁连已有的研究资料,玉石沟-水洞峡蛇绿岩应该属于SSZ型,该蛇绿岩在弧-陆碰撞过程中向南仰冲到中祁连地块之上.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蛇绿岩带和原特提斯洋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阿拉善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祁连造山带记录原特提斯洋扩张、俯冲、闭合、大陆边缘增生和碰撞造山的完整过程。从南向北,祁连造山带发育有三条平行排列、不同类型的蛇绿岩带:(1)南部南祁连洋底高原-洋中脊-弧后蛇绿岩混杂带;(2)中部托勒山洋中脊型蛇绿岩带;(3)北部走廊南山SSZ型蛇绿岩带。南部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以拉脊山-永靖蛇绿岩为代表,为典型的洋底高原型蛇绿岩,是大洋板内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形成年龄为525~500Ma;中部托勒山蛇绿岩带沿熬油沟-玉石沟-冰沟-永登一线分布,为大洋中脊型蛇绿岩,蛇绿岩形成年龄为550~495Ma;北部蛇绿岩带包括弧前和弧后两种类型,弧前蛇绿岩以大岔大阪蛇绿岩为代表,形成时代为517~487Ma,反映初始俯冲/弧前扩张到弧后盆地的过程;弧后蛇绿岩以九个泉-老虎山蛇绿岩为代表,为典型的SSZ型蛇绿岩,是弧后扩张的产物,形成时代为奥陶纪(490~445Ma)。三个蛇绿岩带分别代表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祁连洋演化历史不同环境的产物,对了解秦祁昆构造带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蛇绿岩及弧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限定了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为向北消减俯冲。  相似文献   

16.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 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 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 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 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 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 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怒江结合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余拉山-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19.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怒江结合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余拉山-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20.
昆中蛇绿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昆南变质地体与柴达木-中阿尔金地块边界的中昆仑缝合带,沿带断续出露蛇绿杂岩.本次研究涉及布青山蛇绿岩、诺木洪蛇绿岩和阿其克库勒湖西缘蛇绿岩,通过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确定其属蛇绿岩类,证明蛇绿杂岩带性质属板块缝合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