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第5届地球物理讨论会和展览于1982年2月22—27日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迎接挑战”。 会议的一个特点是代表面广。大会的发言者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特别是北美和中国。大会共宣读了论文90篇,其中近一半是关于石油勘探技术的,有关金属矿床勘探的论文有27篇。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已于去年12月3—7日在成都召开。为使广大同行能对大会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经本次大会的组织者、第二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与本刊编辑部共同商定,将本次大会的有关报告集中刊登,以飨读者。 鉴于本次大会的文章已汇编“论文选集”,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因此,在多篇报告中提到的作者姓名或文章题名,我们不再详细列出,在“论文选集”中均可找到。 编辑部对文章作了不同程度的删改和加工,若有删改不要处概由编辑部负责。  相似文献   

4.
编入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中有关本专题的论文共54篇(其中有我国代表的论文9篇),另加二篇小组专题报告和一篇专题综述共57篇。论文集把它们划分为六类:(1)隧道和地下洞室开凿中有关地质和灾害问题论述的17篇;(2)隧道和地下洞  相似文献   

5.
金矿矿物学研究在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第14届相比,无论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国内外均有重大进展。提交大会有关金矿的论文58篇,主要内容包括金矿物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研究;包体研究及矿石矿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4年第4期,1985年第1—2期陆续报导了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盛况,我国出席大会的部分代表笔谈从大会看到的有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和他们认为国内应该注意的问题。最近我们又收到热心的读者推荐的我国部分专家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摘要;由于我们并未看到我国提交大会的全部论文汇编,现在将收到的部分摘要与部分译文摘要发表如下,以供参考,并以此结束关于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报道。借此机会向关心本刊的作者和读者致谢!  相似文献   

7.
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在广汉召开3月12—15日,在广汉召开了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计有42个单位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四川地质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议以理事...  相似文献   

8.
桂岩 《中国岩溶》1985,4(4):387-388
<正>第一届国际地貌大会于1985年9月15日至9月20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我国有31名正式代表,及4名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约800篇,我国地貌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28篇被安排在分组会上发言。五天的学术讨论,只有四个大会报告,而且都在晚间举行,他们是波兰韦斯特潘教授的“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美国贝克尔教授的“新的全球地貌学”;英国柯克教授的“地貌学的应用”,和法国特里卡特教授的“地貌学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光谱学会计算机学组,于1990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届计算机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9篇,出席会议的代表有50多名。25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有关专家作了“UNIX工作站”专题报告;参观了国际计量仪器展览会和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通过交流,与会代表认为:化学计量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已引起分析化学家的充分注意,也是当前分析测试应用领域中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它必将推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本刊选登部分论文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参加了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现将会上了解到的关于核废料处置的一些研究动向介绍如下。大会设置的有关核废料处置的地质研究专题有“放射性和有害废料的地质处置”、“核废料处置研究计划”和“核废料处置地点特征及天然类比研究”。来自日本、法国、加拿大、芬兰、瑞典、比利时、俄罗斯、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代表在会议上交流了四十几篇论文。其中,法国和日本等核电大国代表的文章较多。从大会宣读和张贴的资料看,目前进行的核废料处置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造稳定性问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放射性废料处置地点局部和区域上地质构造稳定程度的估价。二是地球化学问题,主要研究核废料中放射性有害物质在处置地点及其邻  相似文献   

11.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理事会于1992年8月24日在日本京都作出决议,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大陆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与大陆有关的构造地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大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场所;大陆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是解决全球地质问题的关键。因此,关于大陆地质的探讨与交流,对地球料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学术交流的初步设想是:交流内容按学科编排;主要考虑传统学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国际地质流体大会(Geofluids Ⅲ)”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届“沉积盆地和造山带流体演化、运移和相互作用国际大会”,简称“第三届国际地质流体大会(Geofluids )”,于 2 0 0 0年 7月 1 2~ 1 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召开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第 67~ 70特辑刊登了全部论文的详细摘要 ,共 1 40篇 ,充分反映出不同学科交叉以及采用新的分析和模拟技术 ,探索各种尺度下地质介质中流体流动和物质迁移。这 1 40篇论文主要集中于成岩作用、重要矿产、地下水资源、气候变迁和环境保护研究中地质流体的重要性 ,以及流体流动与岩石和地质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7个方面 ,现概括…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多年冻土协会下挂的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国际多年冻土会议,将于1993年7月5—9日在我国北京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将以论文宣读、专题讨论和论文展示的形式开展。宣读论文是会议的主要方式,大会将设立三个分会场,同时宣读普通冻土学;冻土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冻胀;多年冻土工程等三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发展”、“高山多年冻土和冰缘过程”及“寒区线形构筑物  相似文献   

17.
编后     
编完有关第三次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的文稿后,对照了“首届学术会议综述”(本刊1980年第2期)和“第二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安排了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的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大会报告包括“环境物探发展战略”、“固体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石油物探发展现状”、“论中国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问题”等报告。会议分14个专题,在14个会场同时进行学术报告: (1)计算地球物理:主要涉及波动理论及反演、地球物理新方法、震源机制和小波变换理论及应用; (2)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论文主要涉及到磁层混沌动力学、图像动力学、地震模型分维分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实验研究”(以下简称“论文”)发表于1995年,同年被国际第8届水—岩相互作用学术大会选入论文集(英文版),后又由笔者汇入《水—岩相互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一书,该书收到国内外50多封来信,得到了较高的评价(笔者借此机会向本论文和本专著的读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我院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省二十七所院校和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学报届的专家、教授、学者和编辑工作者五十七人。大会收到论文33篇,有十八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大家就学报工作的改革,如何提高学报质量以及有关的学术性等问题,共同进行了探讨。这次年会,无论是到会人数,还是会议收到的论文数,都是研究会成立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幕的那天,开幕式之前,中共抚州地委副书记黄昕明在百忙之中,抽空到会看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