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天山北麓中段拗陷带地下水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对天山北麓中段山前拗陷带地下水库的各项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天山北麓中段山前拗陷带划分为5个巨型地下水库,它们具有储存量大、补给条件好、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水质优良等诸多优点。进而提出了地下水库勘察评价、开发与保护的4点建议:①尽快开展天山北麓构造洼地巨型地下水库天然和人工调蓄能力的勘察评价,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②山前构造洼地巨型地下水库是首选饮水水源和重要的工业供水基地;③优化渠系利用方式,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④实施地下水保护战略,确保人民群众饮水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山山前三工河流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人手,对流域大力开发山前地下水库,造成其水位持续下降对潜水溢出带环境的改变和水位最终保持稳定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现实,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必须保持潜水溢出带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水位,山前地下水库中心控制开采水位在数值上应不低于潜水溢出带处的地面高程。三工河流域40多年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模式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贡献,可为相似于三工河流域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京鹏  康凤新  韩建江  蒋书杰  王明珠  王炜龙  段晓飞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2-2024010012
胶东半岛是我国典型的缺水山区,广泛分布有岩浆岩、变质岩及白垩系弱透水性岩层,含水层富水性差异大,同时胶东半岛地区人类活动密集,水质型贫水问题同样突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同时存在。为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缺水山区蓄水构造模式和找水方向,通过2019~2022年在胶东半岛典型缺水山区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采用本次施工的7组钻孔数据,7组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样品,基于蓄水构造理论,结合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对比研究不同类型蓄水构造富水性和以硝酸盐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提出了洼地沟谷风化壳型、接触带型、断裂型、岩溶型4种蓄水构造模式。揭示了受人类活动影响,以洼地沟谷风化型蓄水构造为代表的风化裂隙水硝酸盐含量升高,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玛纳斯河流域属内陆盆地,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建立地下水模拟模型,研究了水资源不同开发利用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服务脱贫攻坚的基岩山区找水打井工作充分运用并丰富了蓄水构造理论,但缺乏对其类型的统一划分和属性的深入分析。以蓄水构造为理论指导,考虑地貌汇水、岩性赋水、构造控水等控制因素,以构造为主控因素,综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植被发育及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因素,系统总结划分出缺水基岩山区水平岩层、单斜、褶皱、断裂、接触、风化壳、复合、洞藏等8类20型35式蓄水构造,并借鉴、结合新构造控水理论和地下水系统理论分析总结不同尺度、不同类型蓄水构造的共性特征,从蓄水构造空间组合特征、边界水文地质性质、水动力条件、尺度效应、控水共生特征、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岩性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透水与隔水的相对性、汇水与蓄水的平衡性、尺度与系统的统一性、形成与改造的继承性和规模与目的的匹配性等蓄水构造属性。研究成果细化完善了缺水基岩山区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划分,总结提炼了蓄水构造属性特征,深化了对蓄水构造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既进一步推动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也可为缺水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并指导缺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2)
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策勒县境内各河流的径流全部来自山区降雨、积雪融水等,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内变化大,采用流域和行政分区结合方案,对地表水资源配置及平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域地表水资源总量较丰富,天然水质良好,根据现状情况计算出策勒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746×10~8m~3。该研究成果对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科学利用水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了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对于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以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及伴生的南加州油气盆地作为参考,对中国青藏高原北部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相关的盆-山构造进行了剖析.探讨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其演化过程中,怎样控制区域应力场、变形构造及盆地的形成,进而制约油气的迁移和圈闭.分析结果表明与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在美国南加州的盆-山构造体系所起的作用相比较,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青藏高原北部的盆-山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演化中起相似的作用.青藏高原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斜向运动导致在阿尔金走滑断裂的东南形成走滑-挤压构造域.形成一系列的走滑和推覆构造,在地形上表现为包括柴达木盆地在内的有序的盆-山相间的构造体系,与南加州富含油气的盆地相似,阿尔金走滑断裂及相配套的走滑-逆冲推覆构造促使在这些盆地中形成富集油气的构造。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式:①在有砂泥岩夹层分布的凹部山岩溶洼地,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建设悬挂式凹部山水库,积蓄地表水、表层岩溶水形成自流供水;②在湾半孔表层泉处建设蓄水池直接引流利用;③在湾半孔表层泉附近建设水泵站、光伏电站,平水期时通过光伏电站发电,由泵站自动控制抽取表层岩溶水补给凹部山水库,形成地表、地下水优化调控,联合调度调蓄利用25.3万m3·a?1,解决了区内13 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SRTM的SNOW—TOPMODEL模型在玛纳斯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辨率90m网格的玛河流域SRTM数据,提取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河网和地形指数,生成的河网与实际河网基本接近。将加入融雪模块TOPMODE应用于玛河流域,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误差评价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由玛纳斯河流域应用加入融雪模块的TOPMODEL模型可以看出,该模型在玛纳斯河流域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将此模型应用于玛纳斯河流域的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0.
神头岩溶泉水域广阔、岩溶构造极发育,形成闻天然的地下水库。由于水资源极其丰富、水质又好,故为雁北地区能源发展的主要基础,为使区内能源工业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对岩溶水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降低地表水流失,监测地下水位的升降,确保岩溶泉水补排转化的平衡及神头泉区自然排放的清洁泉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第四纪盆地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干旱区第四纪盆地主要是在中、新生代盆地基础上发展而成,一般可分为前山带山间断拗盆地和山前断拗盆地两大类,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居主导地位。盆地构造形式大部分为单斜式不对称盆地,又可划分为单列型单斜式盆地和多列型单斜式盆地,包括部分地下隐伏盆地,形成盆地系统。盆地构造主要受区域深大断裂和新构造作用控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每条河流一般要流经2~3个盆地,形成由盆地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水文系统。全流域的水循环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均受盆地系统的制约。因此,研究干旱区第四纪盆地系统,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 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 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鸿汉  张永祥 《地学前缘》2001,8(1):185-190
从中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环境动力系统特征出发 ,论证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的意义。以济南泉域为例 ,探讨了封闭千佛山断裂 ,开发西郊地下岩溶水库和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以达到保泉供水目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中国北方岩溶区进行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 ,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调节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环境。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补给源属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非均一性;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下游区依赖中游区河水下泄状况,蒸发特征明显。东部同位素较新且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同位素较老且地下水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同位素与山区河水相近,细土平原带地下水补给河水;高台一带受酒泉低氚值地下水补给影响而河水和地下水氚值都偏低;近河道带地下水年龄较新,远离河道则较老。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规律,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西部惠民凹陷第三纪火山岩型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全面剖析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第三纪火成岩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对本区火山岩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了惠民凹陷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惠民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来自于南部的临南洼陷和北部的滋镇洼陷 ,由于本区火成岩主要沿 2个生烃凹陷间隆起带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展布 ,保证了火山岩带有充足的油源条件。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是由渗透性砂岩、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的三维空间组合 ,研究区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多期发育的裂缝和不整合面对油气向火山岩储层的运移至关重要。储集空间是储层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 ,惠民凹陷的火山岩储层存在各种的原生储集空间 ,同时由于次生的断层活动和火成岩拱张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次生储集空间 ,极大地改善了本区火成岩的储层物性 ,是本区形成各类火成岩圈闭和油藏的保证。本区火成岩存在 3种类型的油气藏 ,即火成岩作为储层、火成岩作为盖层或遮挡层以及火成岩侵入动力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广西平南某矿区岩溶地下水连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平南某矿区在人工疏水过程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以采区为降落漏斗、周边地下水向采区径流排泄的地下水流场。位于矿区东侧的秦川河成为危及矿区施工安全的最大隐患。为了查明矿区岩溶地下水径流途径、径流特征,进而了解矿区采矿排水的主要来源及周边地表河的影响,在矿区周围进行了地下水连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区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异较大,含水层各向异性明显;矿区北部、东南部存在连通性较好的地下水径流带,北部流速为0.3 ~ 20 m/h,东南部流速为3.72 ~ 98 m/h;矿区南部、西南部与周边地下水连通性较差,与矿区以南的浔江存在地下分水岭;矿区东部一采区矿坑排水主要来自东侧秦川河渗漏补给及北部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矿区西部二采区矿坑排水补给来源为北部地下水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因此,采矿疏水过程中应及时掌握秦川河水位变化情况,采取帷幕等有效手段对水害进行治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于翠翠 《中国岩溶》2017,36(4):533-540
应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建立山东济南明水泉域的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泉域内岩溶地下水进行数值模拟和水平衡分析,评价了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在保持泉水常年喷涌条件下的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泉水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明水泉域多年(2003-2014年)地下水补给量为1.23×108 m3·a-1,排泄量为1.36×108 m3·a-1,均衡差为-1.30×108 m3·a-1;模型预测未来20年泉水最低水位为55.65 m,最高水位为68.72 m,平均泉流量为34.6×104 m3·d-1。   相似文献   

18.
矿坑排水与岩溶地面塌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林丹  游省易  唐小明 《中国岩溶》2016,35(2):202-210
浙江省某岩溶矿区南部洼地先后发生6处地面塌陷,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矿区排水是唯一地下水开采活动,为分析塌陷区与矿区之间的水力联系,遂在研究区全面布置地下水监测系统。通过对比分析观测水位、矿坑排水量及当地降雨量数据,探讨地面塌陷与矿区排水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整体保持一致,受降雨、矿坑排水等综合因素影响。北部矿区和南部洼地存在岩溶连通管道,两者在雨季水力联系微弱、旱季水力联系密切。经长期径流潜蚀作用,〖JP2〗导致区内地面塌陷区灰岩顶板岩溶发育处上覆土层出现土洞,当矿区排水量急剧增大时,南部洼地岩溶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得土洞中出现负压、上覆土层所受浮托力降低、孔隙水与岩溶水补排关系改变,在多种效应共同作用下,土洞最终形成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19.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2):273-27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现今为重力水流盆地。台北凹陷可划分为胜北洼陷和丘东 -小草湖洼陷两个地下水流系统。区域地下水流向自北向南,北部山前构造带为地下水补给区,南部中央断裂带北缘为地下水排泄区。垂向上,地下水的连通性较好。台北凹陷自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地下水动力演化阶段。早期 (早侏罗世 -晚侏罗世 )为压实水流阶段,该阶段导致区内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均分布在生烃洼陷周围,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之内;中期 (早白垩世 -第三纪中新世 )为压实水流 -重力水流阶段,该阶段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和调整,并在压实水流与重力水流的混合带形成油气藏;晚期 (第三纪上新世至今 )为重力水流阶段,它导致沿区域地下水流运移方向,油水界面、油气藏充满度和含油气层段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郭永海  王驹  王志明  宗自华  周佳 《铀矿地质》2007,23(6):356-362,370
本文论述北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形成和赋存规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谷和洼地,主要为潜水。沟谷潜水的形成以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及洪流渗漏补给为主,洼地潜水可由沟谷潜水、断裂带或基岩裂隙水、古洪积扇潜水侧向补给,也可由地表洪流渗入补给;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由自垩系或第三系砂砾石构成的山间沉积盆地中,以承压水为主,洪水下渗和盆地周围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是此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碳酸盐岩节理、裂隙中,以潜水为主。降水垂直渗入、侧向补给或洪流渗漏补给为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