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素 《地理教学》1995,(3):15-16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地理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思维的方法,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不受约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想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鼓励学生“插嘴” 激活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疲劳的一剂良药。当师生情感相互交融,教师将愉悦的情感传给学生,并引起共鸣产生感染和激励作用时,学生就会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此时,学生带着欢乐用心灵去感受教师,自觉地倾听教师的讲解。师生情感交往,学生任何厌倦和疲惫心理都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为此,笔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地理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加入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使学生通过身边熟识的地理现象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并加以比较,既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研究能力,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合理地创设问题的情景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思维活动如何进一步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积极开发,在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现代教学已越来越注重教学过程,而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年以来让学生感觉单调的地理试卷也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到亲切。如何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教育规律实际出发,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唤起学生的答题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平和的情境下发挥出自己真实的知识水平,笔着认为,在试卷中设计“友情”提示,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教学中,对于某些难点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若按一般的方法讲授,学生一时很难理解、接受,如果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以学生的观点观察、思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从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到课题研究的实施,得出结论,每个环节学生都可能遇到许多困难,学生的思想也可能会出现反复和波动。教师的责任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预测学生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思想波动,适时地给以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中国地理扑克牌”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就初中学生来说,能把地理学好的不多,喜欢地理的就更少了。而讨厌地理学科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抱着“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你的事,别说我没教”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1.调整教材的编排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教材中的图示和举例是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应予以重视,认真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讲解得心应手,而且也使学生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能实践会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好自学提纲,提出自学目标,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或者说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二是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中,虽然出于学习效率的考虑,以传授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主,但还有大量的地理知识可以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获得或在实践活动中验证;三是大量的地理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师生有效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着相互的造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扼杀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猜想和冲动,磨灭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迅速判断学生的困惑点,搞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释疑的前提。为此,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就要做到一听二问三判断。“听”是注意听取学生提出的疑难,“问”是对学生质疑中表述不清的地方,进行必须的诱导性询问:“判断”,即迅速判断学生所提问题的关键点,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