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本文根据江西南部邻近地区近年来普查勘探和科研成果,综合整理了与花岗岩有关矿床的类型、形成时期、分类和地质特征,以飨读者,错误之处,尚希指正. 花岗岩矿床的含义本文所述的花岗岩,主要指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不包括辉石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白岗岩以及碱性花岗岩.所谓花岗岩矿床,是指成矿物质直接来自花岗岩浆或花岗岩石,而且产于花岗岩中或其附近1~2 km范围内的矿床.矿床的形成是同一岩浆分异演化和气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章健  陈培荣  陈卫锋 《铀矿地质》2014,(3):141-148,154
笔者选取了华南印支期大部分花岗岩体,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确定产铀花岗岩的指示性特征.对比结果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和成因类型不同,是导致其产铀能力不同的主要因素.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岩年龄为219~250Ma,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低,属于S型花岗岩,其经历同碰撞的构造背景,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内.产铀花岗岩以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蚀变作用强,副矿物组合复杂.花岗岩中结晶分异作用强,SiO2、K2O和P2O5含量高,而Al2O3、TiO2、FeO、MgO和CaO含量低,Th/U值低.这些指示性标志是指导铀矿勘查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的起源、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晶和分异、矿物-化学成分多样性、时空演变等是当前花岗岩研究的主题.矿物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特别是锆石原位微区U-Pb和Hf-O同位素分析,以及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实验模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近年来,不同类型花岗岩起源和演化过程认识的深入,得益于对与花岗岩及其伴生的其它相关岩石研究的突破,以及锆石原位U-Pb和Hf-O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花岗岩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东南部华夏陆块上花岗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18  
张旗  王焰  潘国强  李承东  金惟俊 《岩石学报》2008,24(6):1193-1204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无所谓壳幔混合源,因此,壳源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流行的花岗岩源岩组分混合计算的方法缺少理论依据,可变的因素太多,计算的结果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者指出,对花岗岩来说第1位重要的是源区特征,它决定了花岗岩的基本面貌;其次是部分熔融程度、压力、温度和挥发分加入的情况;岩浆混合的意义可能是第3位的;而结晶分离作用可能是没有地位的.文中按照Nd-Sr同位素比值将花岗岩大致分为3个源区:即B、C和BC源区.B源主要由洋壳组成,C源主要由陆壳组成,BC源是二者的过渡.BC源区的组成很复杂,可能包括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岩,也可能是基性岩混染了陆壳物质的产物.B源与BC源可能与地幔亏损程度有关,B源来自强烈亏损的地幔,一部分BC源可能源于大陆下的富集地幔.文中还概略地讨论了中国各地花岗岩复杂的源区情况,指出中国花岗岩具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说明花岗岩主要受源岩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拿日雍措穹窿(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穹窿的东部,穹隆内花岗岩种类较多,有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片理化淡色花岗岩、含石榴子石和含绿柱石伟晶岩.这些花岗岩为经历了斜长石、锆石、独居石、磷灰石、富Ti矿物等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高度演化花岗岩,相对于维氏世界花岗岩平均值,富集Bi、Cs、Li、Sn、Be、Pb、B、W、Ta等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略贫Nb元素.同时,围岩也相对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引起拿日雍措穹隆淡色花岗岩富集稀有金属成矿元素的因素是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高度演化淡色花岗岩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广泛分布,铌铁矿、钽铁矿、锡石和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已在多处露头被识别,暗示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未来稀有金属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8.
陕南秦岭造山带东江口花岗岩体群含磁铁矿极高,并含镁质黑云母,稀土元素负铕异常极不明显,氧同位素和锶初始比值都较低.因此,东江口岩体肛为一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用数学地质和图解法与全球重要造山带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类比后发现,本岩体群花岗岩为碰撞型花岗岩,是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的产物.据此分析了晚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讨论了花岗岩成因类型与其构造环境的关系,认为碰撞型花岗岩既可是S型花岗岩,也可以是Ⅰ型花岗岩,这主要与花岗岩的源区岩石有关.而与构造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是陶瓷工业中所需长石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花岗岩中云母和氧化铁的存在,其最终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强度、硬度、密度降低).本研究对浙江花岗岩采用两阶段分离方法,以提高花岗岩中长石的质量.第一阶段为重力分离,去除重矿物杂质;第二阶段为磁性分离,进一步减少铁含量.用机械方法对不同加工阶段的3种样品进行了成分测试:1)原料花岗岩;2)第一阶段处理的花岗岩;3)第二阶段处理的花岗岩.结果显示,最终处理后的样品较之原始花岗岩在显微硬度、强度、密度及裂隙坚韧性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花岗岩类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士元素是一组地球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元素,但是在它们之间仍存在着性质上的微小差别.随着地球化学作用条件的变化,稀土元素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分馏作用,这是稀土元素能够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的主要原因.稀土元素在花岗岩类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解决花岗岩类的成因和物质来源、花岗岩类的形成作用与机理、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如何应用稀土元素于找矿,也已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工作,并显示出有意义的前景.一、判断花岗岩类的成因和物质来源目前倾向认为,花岗岩类具有三种成因:即基性岩浆分异型、地壳硅铝层重熔型和交代型花岗岩(包活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花岗岩),三种成因的花岗岩类在全岩和副矿物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与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花岗岩的地质环  相似文献   

11.
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花岗岩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人认为,利用地球化学标志可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勿庸置疑,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是仿效玄武岩提出来的.因此,本文从回顾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开始.详细剖析了Pearce et al.(1984b)和Barbalin(1999)关于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花岗岩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反映的是花岗岩源区的性质和构造环境,而非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本文按照全球花岗岩的分布将花岗岩分为产于大洋及其边缘(海岸)的、产于板块边缘和陆内与碰撞有关的和产于陆块内部的三类花岗岩.(1)产于大洋及其边缘(海岸)的花岗岩源于洋壳类型的玄武岩(MORB、IAT、OIB等),花岗岩具明显的地幔印记εNd(t)同位素比值高,Sr同位素比值低),大体可以用现有的判别图判别其形成的构造环境.(2)与碰撞作用有关的花岗岩大多分布在陆块边缘,同碰撞和后碰撞指的是构造(变形)事件,与板块构造环境(洋脊、岛弧、洋岛、裂谷等)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区分同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不能单靠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标志,也不能单靠花岗岩构造判别图,而应当从岩石组合和岩石性质两方面入手:碰撞有利于形成埃达克岩和(具低Sr低Yb特征的)淡色花岗岩;碰撞后的伸展背景有利于形成非常低Sr高Yb的A型花岗岩.(3)产于陆块内部的花岗岩其形成主要与地幔来源的热有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源岩及形成时的深度,与地表浅层构造作用和事件无关.研究表明,地球上只有大约10%的花岗岩可以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20%左右的花岗岩需要研究它们与构造事件的关系(同碰撞或后碰撞),而约70%的产于陆壳上的花岗岩,既无从考虑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也无需研究其与构造事件的关系.因此,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文中指出,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既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和概念上的混淆,也存在操作上的困难,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天山,花岗岩类活动十分频繁.从远古的前寒武纪到晚古生代,甚至更晚的地质时期均有花岗岩类发育,充分显示了与构造运动相适应的花岗岩类活动的多旋回性.从现有资料看来,发育最盛的是海西花岗岩,它构成了天山花岗岩的主体.六十年代前期,作者在新疆工作期间,曾有机会对天山中段库米什至梧桐沟一带的海西花岗岩,作过一些调查研究.本文拟就天山海西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演化及其成矿意义作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碰撞与花岗岩——碰撞是构造事件,不是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碰撞与花岗岩的关系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但是,当前在碰撞与花岗岩关系的研究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认为,碰撞是地壳浅部的构造事件,不属于构造环境范畴.碰撞本身不产生花岗岩,花岗岩形成需要热,热主要来自地幔,是来自地幔的热使下地壳底部熔融才形成了花岗岩.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地球化学性质不同,原因与碰撞或碰撞后无关,而与碰撞导致的地壳厚度变化有关.碰撞不是构造环境,现今所用的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如果包含有碰撞的内容全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主要含矿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含矿花岗岩体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所含黑云母的成分以及包裹体的类型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它们大多属于岩浆花岗岩,且以I型花岗岩为主.成矿元素Cu、Pb、Zn在I型含矿花岗岩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以Cu的富集程度最好;Cr、Co、Ni在此类岩体中含量亦较高.广泛发育多种包裹体,尤其是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是含矿花岗岩体的重要特征.指出应加强在宁镇中段某些I型花岗岩体中寻找Cu多金属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总结布姆松绒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及产铀花岗岩和非产铀花岗岩的判别标志,笔者认为该岩体符合产铀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其主要的找矿靶区是岩体内部的构造节点附近,找矿目标是以热液脉型为主的花岗岩型铀矿.  相似文献   

16.
锡矿床和花岗岩之间的空间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西南部滇、桂锡矿成矿域内,除广西平那锡矿点周围未发现花岗岩以外,其它各矿床(点)距花岗岩一般不超出2Km.此外,部分锡矿床与花岗岩之间还存在着不可否认的成因联系.因此,长期以来,地质学界认为;花岗岩是锡金属的唯一来源,并对含锡花岗岩的特征及花岗岩潜在含矿性的评价指标的探索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A型花岗岩是富硅、富碱、贫水的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上以贫Al、Sr、Eu、Ba、Ti、P为特征,形成于低压高温条件下,对源岩没有选择.A型(或南岭型)花岗岩的实质为:在低压下熔融的花岗岩类,大多产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汪洋等(2013)举的几个国外A型花岗岩的实例笔者认为大多不是A型花岗岩,不形成于低压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A型花岗岩最实质的特征是富铁贫镁,是形成于相对还原条件的一大类长英质火成岩的集合.“A型花岗岩”这一术语本身是描述性的,没有岩石成因含义.对于常见的准铝质、过铝质A型花岗岩而言,其形成需要高的地温梯度,低压不是形成这些A型花岗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翠宏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岩浆岩特征及成矿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荣  杨宏智  邵军 《华北地质》2011,34(2):114-118,138
翠宏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产在花岗岩体与下寒武统西林群铅山组变质岩系的接触带内,是一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脉动活动特点,形成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总结该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后,认为该花岗岩具有由"Ⅰ"型向"A"型过渡特点,并采用锆石U-Pb方法确定了地表和深部二长花岗岩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招掖金矿带三类主要花岗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三类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是由相对独立的两种岩浆所形成,其生成顺序为:玲珑花岗岩→滦家河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