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资企业海外矿业投资面临公开资料少、距离远、工作程度低等问题,很难客观评估项目好坏,给海外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本文以非洲铜矿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矿床类型,通过开展典型项目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从资源禀赋、资源潜力、开发条件以及可获得性四个方面开展项目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非洲详查-勘探阶段和普查阶段铜矿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项目快速评价示范.该方法能在数据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铜矿项目战略投资快速评价与初选,有利于提高海外矿业投资项目判别效率与投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煤层气抽采项目经济评价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实际评价中难以推广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我国现阶段典型煤层气抽采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煤矿区煤层气抽采项目的经济评价模型和方法;提出了评价项目财务可行性指标体系;开发了与模型方法相对应的评价软件。使用该模型和软件对实际案例进行了经济评价,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润秋  向喜琼 《地质通报》2002,21(2):98-101
针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应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流程,提出了相关图形-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要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有关指标体系的选取、分析评价模型等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对水土保持评价内容进行说明,以辽宁省本溪市境内所投入实施的70多个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对综合效益指数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确定,对建设项目实施中点状项目与线状项目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与分析,结合统计结果,点状项目统计分析平均值为63.28,而线状项目平均值为55.28,可以认定,点状项目水土保持效益较线状项目好;为建设项目实施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孟庆鸿 《探矿工程》2004,31(9):54-54
2004年8月24-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于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对1999-2002年实施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会上共有18个项目参评,其中5项被评为优秀级,13项被评为良好级。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快速评价钻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评为优秀级。  相似文献   

6.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仇一凡 《地质通报》2013,32(10):1601-1612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三位一体”(夕卡岩型-角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最新资料,构建了甲玛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重要控矿因素6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7.
秦鹏飞 《地质与勘探》2021,57(3):631-639
注浆技术因其在渗漏、突水突泥等灾害治理及软土加固方面的显著优势,目前在岩土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维护中应用非常广泛。从基于裂隙岩体分形几何和模糊RES-云模型的可灌性分析理论、高聚物和微生物菌液注浆新材料、三维模型可视化和虚实耦合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坝基注浆技术进行了阐释述评,并考虑浆液扩散模型、黏度时变规律和注浆复合体结构特征等对盾构隧道和海底隧道注浆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对桩基后注浆加固原理和荷载-沉降特性等进行探索总结。注浆技术在岩土工程系列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岩土项目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讨评价单元和非滑坡样本选取对滑坡易发性预测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随机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该模型针对栅格单元和斜坡单元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栅格单元和斜坡单元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滑坡易发性指数的优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森林Tree Bagger分类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和随机方法选取非滑坡样本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探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随机森林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随机森林三种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将评价模型应用于大余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分别达到91.19%和94.94%,成功率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822和0.849,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率和成功率,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聚类的预测精度虽然有限,但作为非滑坡样本的选择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进行取心钻进设计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将技术经济学的思想引入钻探工程设计中,从而实现取心钻进方法的优选。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用于任何钻探项目取心钻进方法的选择。在研究中,建立了评价取心钻进施工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推导了钻进时间和成本的计算公式,并以一个5000m取心钻进项目的设计为例,对CCSD科钻一井的取心钻进方法进行了评价,证明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发明和研制成功的螺杆马达-液动锤-提钻取心法是一种高效、优质、低成本和安全的取心钻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成秋明 《矿床地质》2006,25(Z3):463-466
本文应用 “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为核心的多重分形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模型开展了云南兰坪、个旧等地区的成矿过程模拟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文中介绍了作为非线性、复杂性理论的重要领域之一的多重分形理论如何应用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中,所涉及的“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等概念和相关的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成矿系统、成矿过程、成矿富集规律、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还提供了定量模拟和识别成矿异常(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的有效模型和实用方法。将多重分形原理与成矿过程、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产资源信息获取研究相结合,可形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模型。采用该多重分形矿产资源预测理论和在此基础上所开发的专用地学非线性空间信息GeoDAS GIS技术,对国内外多个金属成矿区带进行了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均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文中将以该理论方法在云南省多个地区开展矿产品定量预测的实例来说明该理论体系和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冰川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量评估冰川变化对干旱区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自然灾害预防等十分重要。从冰川产流(消融)和汇流两个水文物理过程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冰川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类消融模型——基于气象因子的统计模型和基于物理机制的能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冰川表面、内部以及下部汇流3个方面阐述了冰川汇流模型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冰川产流(消融)模型已相对较为成熟,而冰川汇流过程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构建适合不同规模和类型冰川的、包含冰川运动信息的分布式冰川水文物理模型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类比求同方法[1]在隐伏矿床(体)的预测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已知矿床(体)上的成矿模式和成矿标志模式,结合大比例尺物探方法技术,利用重力、磁法以及电法资料综合处理方式,对矿床深部以及外围隐伏矿床(体)进行类比分析,从而进行成矿预测和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 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A numer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simplified equations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in a reservoir area of a subsurface dam in a Quaternary limestone region. The model was composed of a water balance sub-model and a nitrogen balance sub-model; the water balance sub-model was built from tank models which can express the quick dilution near caves and the effect of dam construction; and the nitrogen balance sub-model was made to represent changes in nitrogen forms and movement of nitrogen in the soil and aquifer zones.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by observed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dam construction and then applied to a predictive simulation under a simple assumption that rainfall descends gradually. The model seemed applicable to long-term prediction of changes in NO3-N in the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15.
许睿  李建  文建辉 《中国岩溶》2021,40(2):319-324
为研究岩溶发育区域的流域集水情况,采取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潮田河流域进行分析,以区域环境指标地形指数、地表指数和植被指数为主要参数,构建基于栅格的综合集水指数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潮田河流域集水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91,区域的汇水权重为地形(0.423 52>)植被(0.296 91) >地表(0.219 55),地形状态指数对流域集水影响最大,地表状态指数和植被状态指数影响较小,岩溶发育强烈和水系密度偏差区域分布在集水综合等级低于III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云 《水科学进展》2002,13(5):547-551
描述了土壤侵蚀的物理过程,分析了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包括降雨径流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畜禽污染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NPSP),并介绍了该模型在爱尔兰Dodder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房浩  何庆成  戚琦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62-66,70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是当前地下水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其评价结果对于城市规划、垃圾堆放场址建设、地下水源选取与保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MapGIS平台上,基于DRASTIC评价技术,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地形坡度、含水层上覆地层、单井涌水量五个因子,利用DATUW模型,评价哈尔滨市区的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划分为高、中、低三个脆弱性区,并就分区结果,提出了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边坡位移预测模型,文章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双稀疏相关向量机(DSRVM)建立边坡稳定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双稀疏相关向量机是在变分和相关向量机(RVM)框架下提出的一种多核组合优化的方法,相比于RVM和其他多核学习方法,DSRVM不仅有更少的训练时间,并且能够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由于DSRVM的核参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较大,文章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多个核参数的优化选取并应用于边坡位移预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双稀疏相关向量机(PSO-DSRVM)预测结果与极限学习机(ELM)和小波神经网络(WNN)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复相关系数(R2)和平均相对预测误差(ARPE)进行评价,验证了PSO-DSRVM模型在边坡变形预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岩溶区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碳(DIC)分析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式,对两个岩溶地下水样的DIC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其主要做法是:先采用双误差回归方式对校准曲线进行拟合,对评定过程中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然后合成得到DIC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通过实验结果计算表明:(1)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产生的不确定度和测定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2)样品的DIC含量越低,其相对不确定度越大,且校准曲线在拟合过程中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其测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具有较大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海底扇是由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海底沉积体。其分类学和相模式研究表明,海底扇主要由海底水道、溢岸及朵叶体等沉积单元构成。然而古代和现代海底扇沉积均无法由单一的通用相模式进行解释。以粒度差异所建立的相模式类型涵盖了多方面信息,相对简单实用。海底扇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海底沉积物失稳、洪水型异重流、海洋动力过程及复合成因机制等类型。海底扇的主导流体类型(碎屑流与浊流)、海底地貌形态(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及海洋动力条件(底流作用)深刻影响了海底扇的沉积作用、平面形态及空间组合特征,整体上分为三类。其中,浊流沉积主导的海底扇在非限制性海底环境中主要表现为扇状或指状形态,在限制性海底环境中则直接受控于盆地的地貌形态;碎屑流沉积主导的海底扇以块体搬运为特征,平面上表现为舌状和叶状展布形态;底流与重力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混合型海底扇朵叶体沿底流流向侧向偏转,部分受底流改造沉积形成孤立漂积丘状形态。海底扇沉积物记录了环境信号从“源”到“汇”传输效率和保存程度,对构造变形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人类世以来的现代海底扇沉积物同时也是深海微塑料、陆源有机碳的重要储库,定量评估其丰度特征对于环境评价、污染治理与管控及全球碳循环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