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土地储备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法律动因 1.土地资源自身稀缺性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矛盾是催生土地储备法律规范的沃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指土地因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而不可再生的一种自然属性。土地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之需求而言的。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这种消耗会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而呈上升趋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每年2%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项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已成为全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土地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已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所必需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河南应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基本省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禀赋相对不足。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五”将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如何以最低的资源、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来讲,历来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成正比。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这意味着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在这全国人民喜庆丰收的美好季节,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谋发展、开拓进取谱新篇的一次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可圈可点;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信心百倍。十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改革之机,青海地勘事业再创辉煌;乘开发之潮,诚请院士专家共谋发展”。今年9月初,正值西宁秋高气爽、云淡风清之际,我们胜利召开了“加快青海地质矿产勘查进程战略研讨会”,这是青海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进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对于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质矿产勘查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地质人的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山西省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经济转型,从资源低效滥用粗放扩张型,转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质量效益型,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坦 《国土资源》2002,(1):28-29
发展应是系统中的发展,系统中的发展应是有度的。人类不能通过无度的经济发展而使自然生态系统恶化下去,进而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节约资源,合理消费,适应发展,是我们应当遵循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资源的消费量取决于资源的消耗方式和生活资料消费方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的发展,必须摒弃西方国家传统的以资源高消耗和生活资料高消费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而开发资源又必然影响环境。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所消耗的资源与其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都在其自净能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蓝、资源的宝库。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北海市对海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摸索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北海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我们对北海海洋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 一 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北海市地处北部湾畔,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海岸线长500.13公里,其中大陆岸线468.2公里,岛屿海岸线31.93公里,全市27…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而开发资源又必然影响环境.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所消耗的资源与其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都在其自净能力之内,因此人们不会担心资源会枯竭、环境会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认识,切实摆正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位置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重视宣传,引导群众,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2日,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地球日”,其宣传主题是“地质遗产保护”。 地质遗产包括矿产资源和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建文明的物质基础。而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对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生物演化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把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这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工作,必须始终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省这样经济发达、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加强地质遗产保护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问题的暴露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以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给城乡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城乡原生地质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出现了地基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各种问题,给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难。2010年上半年广  相似文献   

17.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地质环境是国土资源的主要赋存系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壳表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之间,长期不断进行能量转移和物质交换而逐步建立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的历史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有些是急剧的,大多是缓慢而不易觉察的,但都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强调指出,严格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纲要”要求,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的地质工作,如何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当前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思考并力求获得突破的重要问题。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温家宝副总理明确指出,“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工作。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温家宝副总理的指示,为实现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相似文献   

19.
地质找矿与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梁文艺,李厚民(西安地质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西安,710054)地质科学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未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地质科学.地质科学的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近十几年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已覆盖农村地区,以诸如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农村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逐渐从单纯的自然环境要素转化成人类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源,土地的经济价值在现实中已经超过了土地的自然价值,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各行业日益旺盛的用地需求与保护土地资源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