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海兴小山位于渤海湾西岸的滨海平原,是由第四纪火山堆积物构成的隆丘。在小山西侧等地分布有黄棕色风成砂堆积物。关于该堆积物的成因、物源及形成时代等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现就该地风积物的特征以及有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山风积物特征及其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兴小山位于渤海湾西岸的滨海平原,是由第四纪火山堆积物构成的隆丘。在小山西侧等分布有黄棕色风成砂堆积物。关于该堆积物的成因,物源及形成时代等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现在该地风积物的特征以及有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雷发洪  胡凯衡  马超  田密 《山地学报》2013,31(2):218-225
蒋家沟流域在小江大断裂东侧的隆起地段,这一区域构造活动强烈。自第四纪以来,受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蒋家沟在河流沉积及泥石流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梯状台地。实地考察蒋家沟各支沟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新鲜坡面的古泥石流活动记录,根据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初步划分泥石流类型。再结合现有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各泥石流台地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可计算出蒋家沟不同泥石流活跃期泥石流的天然容重,还原了蒋家沟第四纪以来不同时期泥石流活动特征。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庐山羊角岭红色泥砾的岩性特征,从地形和堆积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庐山有第四纪冰川。  相似文献   

5.
商水县位华北陆台南部,小秦岭—嵩山东西向构造体系东延部分南缘,属豫东沉降区中南部周口凹陷的一部分。地质地形主要受第四纪沉积物和新构造运动所控制。就地质时期讲,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时,形成断裂、坳陷的基本轮廓之后,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又整体下降,沉积了深厚的第三纪湖相红色岩系。到第四纪更新世时,仍继续沉陷,河、湖相堆积物较厚。到第四纪全新世时,南部处于缓慢上升的侵蚀状态,北部沙河一带相对下降,泥  相似文献   

6.
重点对盐井沟流域内泥石流堆积物及泥石流形成区土体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物的粘粒含量与泥石流形成区土体的粘粒含量不匹配,前者仅为后者的1/14。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次为蒙脱石,高岭石和蛭石。泥石流堆积物与泥石流形成区土体两者的主要粘土矿物种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原洞穴堆积物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喜马拉雅山北坡旧定日东山洞穴堆积物是较温湿的森林草原环境下的产物,新定日西侧遮普若山北坡洞穴堆积物则是在高寒草甸环境下形成的;拉萨西南曲水大佛后溶洞堆积物形成于湿热的亚热带气候环境,而拉萨西山洞穴堆积物却形成于较温湿的草原环境;唐古拉山南坡安多一带的洞穴堆积物则是在高寒的草甸环境下形成的。并以此研讨了西藏高原喀斯特的成因和时代。  相似文献   

8.
一、两门关系十分密切的科学第四纪地层的开始形成,根据目前多数人的看法,大约距今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这个时代的堆积物,在以往常常被地质学家所忽略,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不多。直到解放之后才得到重视,把有关第四纪的科研填补上。这是非常好的事,因为这一阶段的地层很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向它索取。  相似文献   

9.
庐山东约300 km的浙西千里岗山,海拔1 523 m,高于庐山1 474 m,山顶出露岩层为夹粉砂质泥岩的岩屑石英砂岩的志留系上统唐家坞组,岩性软弱。以赣北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是我国地质、地理学界争议最大、认识最分歧的重大问题,"庐山第四纪冰川"认识分歧的重要原因是山地侵蚀地貌形态和相应堆积物的多解性。依据地貌垂直地带性理论,软弱岩层的分布高程,不可能超过冰川地貌带上限,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冰川地貌带的高度。为此,通过"跳出庐山看庐山",判别庐山第四纪冰川的有无。认为,千里岗山与包括庐山在内的邻近地区的同高程山地的高度无第四纪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10.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分形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秉根 《地理科学》1999,19(1):92-94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分维值介于2.708 ̄2.753之间,非常接近古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典型分维值2.75。结合沉积特征,表明该类沉积物属第四纪间冰缘环境下的稀性泥石流沉积,其形成过程与季风型冰缘环境有关,是两种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进行第四纪沉积物自动识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中,运用遥感定量分析方法,充分提取第四纪地层的遥感信息,结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对南阳-襄樊盆地南缘的第四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勘查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EM辅助光谱信息进行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物类型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古气候状况方面,生物化石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沉积学方法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更具有可获得古气候演化序列的连续资料和不受化石丰缺局限的优点。本文采用沉积学方法对“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为“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使第四纪的研究从晚更新世延伸到中更新世,并赋予了确切的时间标尺。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Al2O3和TFe2O3含量分别为54.87%、13.27%和5.63%,三者之和达73.77%;CaO、MgO、K20、Na2O、TiO2、P2O5和MnO含量分别为3.78%、2.57%、2.63%、1.76%、O.77%、0.24%和O.11%.沉降物中的常量元素多表现为迁移淋失,Mn和Ti明显富集而Mg和Fe轻微富集,元素的迁移淋失率依次为:Na>P>K>Si>Al>Ca>Fe>Mg>Ti>Mn;微量元素除Nb、Sr迁移淋失外,其余元素表现出富集特征.与哈尔滨2002年沙尘沉降物、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与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及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物进行对比分析,(A1+Fe+Ti+Mn)/(Mg+Ca+K+Na)比值、成分变异指数ICV、CIA等化学风化参数及A-CN-K化学风化趋势图均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经历了低等化学风化程度,明显强于兰州黄土和古土壤,弱于洛川黄土,显著弱于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和宣城风成红土.哈尔滨沙尘源区处于大陆化学风化的早期,气候生物状况好于西北地区,包括沙漠和黄土高原在内的西北地区不会是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物源区,或者至少不是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西湖和基太克湖三个堆积剖面物相组成与丰度的资料,讨论其物相组成特征、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湖泊堆积物主要来自该岛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在南极地区干冷环境条件下,源区母岩所经受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高岭石、方解石丰度与年龄关系曲线在湖积层与冰碛层之间的陡削变化表明,相应的环境变化是突变式的,可能与这两种堆积物搬运方式的不同和冰碛物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倬元  陈叙伦 《山地学报》2000,18(B02):8-16
根据组成丹棱-思Meng砾石层的不同岩性的砾石的统计分析,论证了该砾石层的物源区。应用粒组分析资料经数据处理取得的趋势分布所显示的砾石分选性和递变规律,就应用活克划分砾岩成因类型的组构标志,判别砾石层成因。最后根据砾石的风化程度和川西前陆盆地第四纪演化特征,以及青衣江阶地位相所显示的第四纪沉积物序次,论述了丹棱-思Meng砾石层的形成时代。结论认为,丹棱-思Meng砾石层为冲积成因,物源区为青衣江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山的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区内砂金物质来源的丰富性,为砂金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生代至第三纪山体长期处于准平原化过程中,伴随着古风化壳的发育,金出现次生富集.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不仅使准平原地形遭受破坏,含金地质体被侵蚀而为砂金成矿提供充足的碎屑物,同时也为金的运移、富集和保存创造了条件.阿尔泰山第四纪砂金矿即是上述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和沉积以后,常在成土作用和地下水化学作用的影响下,生成一系列新的化学淀积物质。这些物质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区域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特征。已经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土壤和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化学淀积物在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江当宽谷地区沙源物质与现代沙漠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连友  刘志民 《中国沙漠》1997,17(4):377-382,T001
对雅鲁藏布江江当宽谷附近地表堆积物的粒度和矿物分析结果表明,沙丘沙的平均粒径,分选性,主粒组构成以及矿物成分与附近原物质具有一性和继承性。河流冲积物是最主要的沙源,其次是积物和基岩风化物。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泥石流蕴含了关于河流地貌演化、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对发育于云南省德钦白马里你共卡雪山垭口海拔2700 m,年代为2.48~1.54MaBP的古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泥石流堆积体呈扇状分布,其沉积构造有叠瓦构造、砾石支撑-叠置构造和石线构造,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古泥石流夹含的红色古风化壳由古泥石流堆积物风化形成,属于弱风化的红化土类型,反映了温和较湿的气候特征。主量化学元素和孢粉分析表明,古泥石流形成的早更新世时期金沙江河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远比现在气候温暖。青藏高原东南缘白马雪山剥蚀面上发育的巨厚层古泥石流扇形堆积体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早更新世早期已经有稀性泥石流出现,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夏季风加强和暴雨形式降水出现是该区早更新世泥石流发育的重要动力学因素。依据现代红化土的发育条件,估算自~1.54Ma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白马雪山一带的地表隆升幅度达1300m。  相似文献   

20.
某巨型冰水堆积体强度特性大型常规三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大渡河流域广泛分布一套规模巨大,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中晚期的冰水堆积体.这类冰水堆积体在颗粒组成、结构特征、密实程度等诸多方面与其他松散堆积体存在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其变形特性、强度特性等方面与其他岩土体相比,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以大渡河某巨型冰水堆积体为例,在室内大型常规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该冰水堆积体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该冰水堆积物在剪切破坏过程存在较明显的应变强化和剪胀现象,其强度包络线在低应力水平下呈直线状,在高应力水平下呈非线性下凹形,由此提出了应力水平与抗剪强度参数的试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