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针对榆林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在榆林市区及周边开展了城市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地球物理勘探的目的是探明城市300 m以浅的地层岩性结构,主要确定第四系含水介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基底形态,配合完成城市地下水调查评价工作.激电测深是地下水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次在调查区共布设了两条激电测深剖面,通过研究调查区激电测深的成果资料,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钻孔信息,成功划分含水层,确定基岩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激电测深在城市地下水调查评价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后续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漠戈壁地貌地区地下水电性勘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条件,采用EH-4型电导率成像系统,在研究区域内做了面积性的水文物探工作,结合水文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剖面上纵横向电性特征以及深度切片资料,在当地的地质条件下,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分析当地地下水赋存位置、埋深和类型,并查明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情况,根据电阻率值的变化圈定和保护低矿化度地下水层位与区域,并指出可重点关注的区域,为当地政府规划解决人畜饮用高矿化度地下水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高密度电法长测线多剖面数据进行连接并使其流程规范化,本文总结了目前提出过的三种方法:(1)子剖面连接法;(2)分组误差校正法;(3)数据插值法,并对三种方法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做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子剖面连接法的方法原理;通过对不同数据质量的测量电阻率的反演RMS值进行研究,验证了子剖面连接法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对长测线多剖面数据进行连接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化,为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作用.通过实例应用说明,利用长剖面与子剖面进行联合解释,能更加直观和方便地对整条测线上的异常进行圈定和对比,能更全面、精确地认识和把握勘探区域的电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湘中盆地的水文地质单元和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模式, 利用流体运移的热-重力驱动模型, 在湘中盆地以锡矿山为中心, 选取了4条具代表性的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 这4个剖面分别是: 锡矿山-大界垴剖面(AO)、锡矿山-大乘山剖面(BO)、锡矿山-龙山剖面(CO)、锡矿山-大丰山剖面(DO). 模拟研究表明:在整个盆地具有相同的大气降水和相同的入渗率条件下, 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流体大部分来自于BO和CO两个剖面方向, 即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大乘山和龙山地区. 研究同时表明: 来自于大乘山和龙山地区的成矿热液向锡矿山地区运移平均速度为0.2~0.4 m/a.  相似文献   

5.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流域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 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 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 在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沙河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泉水、河水和井水采样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测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流域内沿河道不同部位的泉水、河水和井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 依据泉水出露的高程和氧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泉水的氧同位素高程效应, 为推断泉水的补给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运用氯离子质量平衡方法, 估计了流域内年平均地下水补给率. 根据地下水补给来源, 联系流域内水文地质状况和现场调查结果, 以及对比怀沙河流域和密云水库以上的潮白河流域20世纪60~90年代同期降雨径流系数, 初步推断出流域内相当一部分地下水来源于流域之外高程较高的区域, 流域为非封闭流域.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及流域内地形地质和水系特征, 分析了流域内不同部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对河川径流的相对贡献, 并揭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南部地震区电性结构特征与区域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布设一条穿过澜沧、宁洱和通海3个历史地震活跃区的长546 km的罗平一孟连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观测得到了可靠的野外资料,采用先进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技术,获得区域的定性结构和区域构造走向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及上地幔介质电导率的结构模型.结合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沿剖面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滑坡体动态监测研究聚焦于降水入渗、坡体内部水文地质条件和坡体稳定性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我们选择西南山区典型滑坡体,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8月开展时移电阻率层析成像监测工作,以滑坡体电性结构的时间一空间特性来表征地表水入渗及地下水迁移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滑坡演化及其触发的动态过程。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电阻率反演模型准确划定了基岩与上覆第四系沉积物间的分界面;同时圈定了发育为潜在优先流路径的破碎带网络,推断地表水沿此路径入渗并经基岩风化裂隙水径流排泄,基覆面溶蚀软化致使滑动面逐渐贯穿。研究结果表明时移电阻率监测具备获取临滑前兆信息的潜力,能够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预测预报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灌溉,黑方台台塬边共发生了120余次黄土滑坡,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表明,该地区滑坡的主要诱因是黄土层中不断抬升的地下水,故对研究区滑坡的诱发形成机理展开分析探讨,就不能脱离对该地区黄土层中地下水分布规律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运用高密度电法,对黑方台台塬内部及塬边滑坡区的黄土层中地下水分布规律进行探测研究.据三条物探剖面探测结果可知:1)研究区地下水中矿化度高,可断定其来源为农业灌溉;2)台塬内部黄土层中的地下水水位较为平缓,汇向台塬东北侧一带;3)而塬边水位骤降,趋势与滑坡地形基本一致,且滑坡坡顶处有局部水位抬升现象.物探结果与钻孔数据结果基本吻合,证明运用高密度电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探测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高差最大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沙山斜坡上的表层径流物理沉积及化学沉积、沙山洼地罕见的地表超渗径流和沙山底部泉水溪流.根据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入渗实验、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了表层径流化学沉积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物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沙山区水分平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与湖水的补给条件和补给机制.超渗径流与表层径流的存在表明,该区存在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补给来源的较强有效降雨过程.各种表层径流物理沉积与化学沉积、泉水溪流、超渗径流与含量为3~6%的重力水等8项科学证据十分可靠地从深层次上证明,该区降水通过入渗达到了沙山的底部,已经对地下水构成了补给.新生方解石和石膏等径流化学沉积物和灰黑色物理沉积物以及径流沉积扇形地演化的阶段性均指示该区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不是偶然的降水事件造成的,具有长期补给性.细粒层的隔水性是该区地下径流出露于地表的原因.沙山区具有一定有效降水能够提供水分补给源、沙层的高入渗率能够将大气降水快速转化沙层水、植被稀少蒸腾量少、沙层受蒸发影响深度小降低了蒸发对水分的消耗、沙层含有运移较快的重力水是该区水分出现正平衡和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5个因素,这5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该区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机制,为地下水和湖泊提供了水分补给来源.本文对国内外沙漠区水循环、地下水补给条件、补给动力和补给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切,横跨合肥盆地及其东缘的隆起区,在合肥盆地内呈隐伏状态。本研究跨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布设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揭示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解译出的FP1、FP2和FP3断层性质相同,倾向一致,上断点深度相近,反映出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是一条走向NW、倾向SW、具有逆断分量的断裂。3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中第四系的底界面反射波组TQ呈连续近水平展布,表明桥头集-东关断裂两侧的第四系厚度无明显变化。在浅震剖面解译的基础上,布设了1条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剖面揭露出的第四系没有被错动。结合本区第四系地层发育情况及钻孔地层年龄分析,认为桥头集-东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本文探测结果,尚不能排除桥头集-东关断裂早更新世有一定的弱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论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是在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下主要由陆地水流作用形成.通过地下水动力场分析、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14)C测年和同位素信息提取,为认识与评价地下水循环系统的演化、为研究过去全球变化提供了更多证据.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超量开采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流场变异、水资源量减少、咸水体下移等,水环境进入人为因素强烈干扰下的新的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12.
帕米尔东北侧基底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阿图什-伽师地区完成的两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g波资料,用有限差分方法和时间项方法得到了两条剖面的基底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形态.不同地质单元基底深度差异较大.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接触带上基底结构有明显变化,可以看作是边界断裂存在的标志.最后讨论了阿图什强震区和伽师强震群区基底的特点及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区地下浅部广泛分布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地下水,水量丰富,大部分地方水质较好,地下水的这些性质符合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用水水源的要求。近年来南昌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已陆续使用,但经验较少,回灌技术不成熟,监测和管理工作尚不到位和完善,现阶段热泵系统应以局部试用为好,在试用中做好与热泵系统使用有关的水文地质勘察和水资源论证、地下水回灌、热泵用水和地下水定期监测以及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渐积累经验,使今后热泵系统使用地下水真正做到高效、安全和环保。  相似文献   

14.
新乡-商丘断裂是河南省中北部一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区域性隐伏断裂,为查明新乡-商丘断裂永城段的浅部构造特征和上断点最新活动时代,在永城段开展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工作,获得2条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地震反射剖面,通过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新乡-商丘断裂永城段的上断点位置及活动性进行研究,揭示本断裂上断点进入了第四系上更新统底界,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是一条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5.
结合淮河流域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铁锰元素在浅层地下水(埋深0~50 m)中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水质资料,认为淮河流域地下水中铁锰的形成和分布特征除了受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土层性质、酸碱条件等影响外,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建议通过适当除铁锰工艺或改变地下水循环条件等方式来改变研究区浅层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遥感模糊评估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地下水定量遥感的评估精度,完善评估内容,扩大评估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出发对地下水赋存空间、补给条件和地表指示进行研究,确定以地层岩性、断裂密度、地形坡度、地貌类型、汇流累积量、地表温度、土壤湿度作为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的7个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丹东为研究区,利用ALOS、SPOT、TM和DEM数据对7个指标进行提取和解译,通过分析各指标对地下水富集性的影响特性,首次建立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孔隙型地下水和裂隙型地下水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合成算法首次建立了地下水遥感模糊评估指数GRSFAI.研究区实地调查的钻井和泉眼数据表明:GRSFAI与孔隙水出水量的决定系数为0.82,与裂隙水出水量的决定系数为0.57.依据研究区GRSFAI的分布特点对地下水富集性进行评估分级,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与地下水分布规律相符.分析认为:GRSFAI能准确反映地下水富集程度,评估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次工作地区为重庆市武隆县周围,工作主要任务目标,利用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MT,初步揭示武隆区块震旦系下古生界等重点层系地层特征及构造样式,基本查明浅部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从构造角度分析武隆区块油气保存状况.我们在工区布置了2条测量剖面,位于武隆县南部,贵州道真县北部.两条剖面长度分别30 km和50 km,总长度为80 km.主要的工作方法大地电磁测深MT和重力,其中MT点距为500 m,重力点距为50m.经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手段,对两条剖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解释并推断了3条断层、有利于油气保存条件的地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河北平山温泉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由此而引起的水位与水温、水氡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地下水动力条件(主要表现在水位方面)及其它因素对水温特别是水氡变化的影响。指出,在某些温泉地区的地下水化学观测中,在搞清区域水文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将热水的动态规律以及与有关的冷水动态规律进行综合考虑,以利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判别地震信息或者干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石油部门的钻孔资料,依据桐柏断裂南北两侧的2条钻孔联合剖面,给出桐柏断裂周围第四系厚度分布图,图中显示桐柏断裂所在区域缺失早更新世地层,断裂北部的第四系厚度小于南部,表明桐柏断裂向南倾;同时利用廊坊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根据跨桐柏断裂联合钻孔剖面、桐柏断裂详细勘探地震剖面和桐柏断裂附近的石油钻孔资料,综合判定桐柏断裂的活动时代,认为桐柏断裂最新活动至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0.
京津高铁是我国第一条高速运行的城际铁路,其安全运行对轨道变形有着严格的要求.京津高铁北京段经过平原区的沉降区域.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已经引起了部分地段路基和桥梁变形,威胁着高铁的运营安全.因此,需要高精度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沉降,分析其原因,进而才能提出缓解沉降灾害的合理措施,保证京津高铁安全运行.本文采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水准测量技术和分层标监测、地下水分层监测手段相结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并利用监测结果分析其差异性沉降成因.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地面沉降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来广营凸起、南苑—通县断裂和大兴隆起构造控制;地下水超采是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第四系沉积环境、地层岩性和补给条件等共同作用,使得地面沉降发展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以分为微小沉降区(DK0-DK9段)、严重沉降区(DK9-DK27段)和一般沉降区(DK27-DK50);沿线区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深部地层(50~147.5m),该层黏性土厚度较大,且主要呈现弹塑性形变,占总沉降量的76%左右,是未来地面沉降调控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