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砂岩碎屑成分判断含煤盆地的板块构造背景,是含煤地层沉积学、板块构造学及含煤沉积盆地分析相互稼接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同时指出,在研究含煤盆地的物源区及板块构造背景时,必须与含煤沉积盆地的地层格架、沉积构型及区域地质背景和整个盆地的构造演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盆地的地层格架(stratigraphic framework)是盆地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李思田等,1983),它是指沉积盆地的外部和内部几何形态以及组成盆地的层的堆积性质。概括地说,地层格架不仅指盆地的固体几何形态和盆地所包含的地层单元或单元序列的固体几何形态,而且涉及到单个地层单元的性质,最终体现了沉积环境(Conybeare,1979)。衡量地层格架这一参数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盆地的外部几何形态盆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应该为其真实的固体空间形态所反映,应该包括盆地的平面几何  相似文献   

3.
古近纪是地球演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段之一,如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和青藏高原初始隆升、太平洋板块向西往欧亚大陆俯冲伴随大规模弧后裂陷、古新世-始新世极热和渐新世初大降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辐射等,因此,建立中国古近纪构造-地层区划及地层对比格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古近纪时期地球表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多圈层耦合演化的基石,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古近纪构造-地层区划主要反映古近纪阶段中国范围内的构造-地层的一级和二级单元的划分与各单元内的主要盆地构造背景与分布特征.本次通过对中国古近纪大地构造、沉积盆地(群)、火山岩、隆起带和大型变形构造等的综合研究,共厘定出一级构造-地层单元(大区)10个,二级构造-地层单元27个(区),包含各类沉积盆地129个.通过对各个地层分区内盆地的盆地类型、构造控制背景、沉积序列及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古近纪地层对比格架,并对中国古近纪时期沉积-构造耦合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4.
新区油气勘探及评价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 0 0 2年“2 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中外科学家对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及勘探方向的讨论以及美国地质调查所对未来世界油气资源的评价论述 ,作者认为应对新区的构造—沉积—油气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 ,并将勘探战略划分为 4个阶段 (图 1)。图 1 油气勘探及评价的 4个阶段Fig 1 Fourphases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evaluation(1)盆地分析 :根据地球动力学环境将原型盆地划分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 ,并分析各类盆地层序格架 ,作为盆地演化和油气系统的基础 …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镇旬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盆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处板岩镇断裂与安康断裂之间的镇(安)旬(阳)盆地,泥盆系一中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沉积构造及生物化石丰富,岩相较清晰,层序界面保存较完整,是南秦岭陆内造山带开展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本文对镇旬盆地地层、层序特征进行总结,识别厘定了十一个层序不整合界面,划分了十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建立了盆地岩石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沉积作用与矿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剖析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构造地层学、成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结合起来,把具有区域对比意义的盆地世代界面和盆地原型界面分别作为一级层序和二级层序的界面,把盆地(或凹陷)原型的每一个裂陷-反转旋回(亚原型)作为三级层序,把沉降-充填单元作为四级层序,尝试在构造-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而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成因地层格架分析.其优点是既吸取了经典海相层序地层学的等时地层界面、层序旋回和可容空间分析等精髓,又摒弃了不适合陆相裂陷盆地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体系域等部分内容,便于建立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也便于揭示各层序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史和不同构造岩相带的油气成藏条件,有助于提高对有利储集相带和有利储集体分布规律及其区域性差异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建立有指导意义的成藏预测模式.通过二连盆地各凹陷的实际分析,建立了可对比的、有规律可循的、统一的分级层序界面系统及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7.
沉积盆地分析中的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对能源和沉积矿产的大量需求,沉积盆地的分析在我国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近十余年来结合煤、石油、天然气和其它沉积矿产的找寻对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做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研究,并在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方面逐步形成特色。盆地分析是从一系列基本参数入手进行的,通过能源盆地分析的多年实践可将主要参数概括为四类:(1)沉积参数包括盆地充填的岩性特征、充填序列、沉积体系的配置等;(2)构造参数包括盆地构造架、地层厚度和分布、古构造运动面、低级别同生构造的类型和配置、充填期后形变特征等;(3)热过程参数包括同期和准同期岩浆活动,反映热历史的各项指标,如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的变  相似文献   

8.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畅松 《沉积学报》2009,27(5):849-862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幕裂陷过程、多期构造反转等与重要不整合及区域性沉积旋回或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高频沉积旋回或低级别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活动盆地中,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域和沉积相的发育分布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梅河盆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应用盆地分析原理和方法研究梅河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预测含煤远景。采用相模式研究与测井曲线、煤岩、砂岩粒度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梅河组垂向沉积序列及含煤岩系沉积聚煤环境、盆地构造格架、富煤带赋存规律,分析矿区外围含煤远景,为老矿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南祁连盆地石炭—侏罗纪地层区划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南祁连盆地石炭-侏罗系地质剖面的研究,依据古构造格架,基底特征,构造变形,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特征,古生物群特征以及地层发育程度和接触关系等,把该盆地石炭-侏罗系划分为3个地层区,并在地层区划的基础上讨论了南祁盆地石炭-侏罗纪原盆地环境格局及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利用岩心、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1)赛汉塔拉组主要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厚层褐煤组成,发育扇三角洲平原相、扇三角洲前缘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分别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2)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下切谷冲刷面,将赛汉塔拉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从层序Ⅰ到层序Ⅱ,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3)在滨浅湖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早期,在扇/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厚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晚期,煤层厚度在凹陷中部最大,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均变小。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2.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东部七星河盆地是一新生代聚煤盆地,其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宝泉岭组、新近系富锦组。宝泉岭组由各级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以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三角洲平原相,属于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富锦组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硅藻岩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SI相当于宝泉岭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煤层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I相当于富锦组,主要发育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局部地区发育低位体系域,煤层亦主要发育高位体系域中后期,成煤环境以扇三角洲淤积沼泽和滨浅湖淤积沼泽为主。层序SI、SII的高位体系域中后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和物源供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淤积沼泽、滨浅湖和滨浅湖淤积沼泽环境,发育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4.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5.
华亭矿区延安组形成于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以湖泊三角洲平原占优势,其沉积相有河流相、冲积扇相、湖泊三角洲相、湖泊相.煤系沉积初期,以河流及冲积扇沉积为主,沉积中期则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晚期以湖泊环境为主,延安组各煤层大多是在湖泊三角洲平原上泥沼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义马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河南省境内唯一可采的中生代煤田,位置特殊。为了揭示其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演化特征,运用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等方法,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例,进行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和古地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属阿林期-巴柔期,该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4种沉积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成煤期为节点,定量恢复了阿林期-巴柔期的古地理特征,从成煤期前到成煤期后,各优势古地理单元变化明显,具有冲积扇-三角洲-湖泊的变化规律,整体上是一个退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沉积学和煤地质学原理,通过对王营矿区岩石的结构、古生物化石、垂向层序和沉积断面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从煤系中识别出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沼泽相。认为矿区东南部阜新组高德段沉积期主要为萎缩的湖泊-扇三角洲环境;阜新组高德段主采煤层由湖泊淤浅泥炭沼泽化形成,其他各段主采煤层形成于网结河周期性衰退或消亡阶段的冲积扇前泥炭沼泽,一些不稳定的薄煤层及煤线则为湖滨或网结河湿地中局部的泥炭沼泽产物;泥炭沼泽的发育面积与同时期冲积扇的发育程度呈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Pennsylvanian, formation of coal was a phenomenon that was spread over many continents. It 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to illustrate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coal seams in paralic clast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the Ruhr Basin (German Variscan foreland) during the Pennsylvanian in term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basin. Lithostratigraphic sections from exploration wells in the currently explored zone of the coal basin allowed the generation of volumetric lithofacies models, using geostastical methods. These models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ccessions that are widely correlated throughout the basin. We then evaluate the relation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elements derived from the facies models with the abundance of coal seams.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断陷盆地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从二连盆地群的霍林河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地质特征入手,探讨该类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霍林河盆地煤层厚度可达80 m,煤层含气量为1.6~5.62 m3/t,瓦斯风化带深度为450~500 m;煤层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内部小型凹陷与隆起决定着煤层的发育位置和煤层埋藏深度,基底的整体抬升确定了瓦斯风化带的位置;翁能花向斜与西南部向斜处,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均较大,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其受到后期构造影响小,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沉积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干柴沟组-狮子沟组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的区块,也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