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1:1万林相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调整前后的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本区的林地面积分配不合理.针阔混交林面积偏小,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的面积却占了27.37%,针叶纯林的面积更是占了42.48%.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综合来看,均表现出混交林优于纯林.经调整后各类防护林面积比例为针阔混交林28.05%、灌木林17.28%、经济林13.27%、阔叶纯林13.13%、针针混交林11.04%、针叶纯林10.89%、草地6.34%.针阔混交林面积明显增加,从原来的124.39 hm2增加到现在的233.13 hm2,增加了87.42%.经济林的面积有所增加,从原来的96.67 hm2增加到调整后的110.30 hm2.本区防护林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由调整前的2 053.93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 327.39点,净增了13.31%,经济效益指数则从调整前的2 300.40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 493.63点,净增了8.40%.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826 1和0.523 8增加到调整后的2.192 3和0.768 3,分别增加了20.05%和46.68%.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由调整前的0.734 8和0.732 7减少到调整后的0.381 6和0.692 8.说明景观的异质性提高,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调整后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减少,其斑块向小型化发展,景观破碎度增加.调整后各要素的散布与分列指数IJI都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其空间关系趋于复杂化.聚集度指数AI增大,其斑块越来越聚集,斑块的结合底在增大.各景观要素的LSI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其斑块复杂程度减少,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现状结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7年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37381.64x104元,其中氮、磷、钾、有机质养分损失33739.98x104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的90.26%.旱地和灌草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47.08%和44.24%.流域北部下游地区土壤侵蚀单位面积经济损失较大.②近30年来,流域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经历了由趋向增加到减少的过程.1973-1990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增加了3092.98x104元,增加了8.74%.1990-2007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减少了11162.43x104元,减少了22.99%.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密切关系.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清镇、平坝、修文是流域土壤侵蚀防治和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DEM分割小流域作为评估单元,利用遥感数据提取长汀县的植被覆盖度(FVC)、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湿度指数(WI)等作为评估因子,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水热环境效应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1)21年间,全县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提高了15.57%,而河田盆地增幅最大,提高了23.48%,年均提高约1.12%;2)在回归分析中,FVC均值每增加10%,可降低LST均值0.54~1.01℃,可增加WI均值109.06~129.22;3)1988年—2009年,河田盆地内外温差由2.71℃降低到了1.09℃,WI差由589.63降低到了334.57,水土流失治理效果逐年改观。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2004,59(5):653-661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 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 %,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 %,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 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 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 (芦苇沼泽) 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化学除莠 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 甘肃臭草阶段、冷蒿 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 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 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 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6.
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圣彦  曹新向 《地理学报》2004,59(6):956-963
借助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00余年来,开封市水域景观面积和景观优势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其中,2002年的水域面积为169.6 hm2,为1966年的35%,1898年的89%;景观优势度由1898年的14.6%增加到1966年的36.9%,到了2002年变为13.1%。(2) 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区水域斑块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有减小的趋势,最小斑块面积也有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趋于减小,但斑块密度却在增加,这充分反映了开封市水域景观破碎度的增加。(3) 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水域斑块的连通性指数是在不断减少的,只是近年来,才有增加的趋势;分维数也有增加的趋势。引起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因素。建国以前以黄河的影响为主,建国后人类活动的影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的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异,得出几点结论:1)福建省水生态处于盈余状态,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增加;2)2011年福建省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255 1 hm^2/万元,与2005年0.708 7 hm^2/万元对比,产出效率提高了64.00%。3)建议通过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倡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海 《地理科学》2015,35(3):293-298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基地,在分析中部地区粮食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和集中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对策。结论如下:① 1978 年以来,中部地区水稻和小麦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而玉米和大豆没有比较优势。其中水稻生产的综合优势指数均在1.10 以上;小麦综合优势表现为稳中有升,从1978 年为1.00 上升到2012 年为1.1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小于0.80;大豆的综合优势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 年为0.90 下降到2012 年为0.80。② 整体从横向来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结构发生了变化。1978 年规模优势大小顺序为:水稻 > 大豆 > 小麦 > 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玉米 > 大豆;综合优势为:水稻 > 小麦 > 大豆 > 玉米。2012 年规模优势为:水稻 > 小麦 > 大豆 > 玉米;效率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大豆 > 玉米;综合优势为:小麦 > 水稻 > 大豆 > 玉米。③ 中国四大区域中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集中度均有波动,唯有中部地区的粮食集中度保持稳定上升,其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集中度由1978 年的28.65%、38.13%、28.83%、16.16%分别上升到2012 年的30.08%、39.87%、42.40%、17.16%,2012 年中部地区粮食、水稻、小麦的集中度位于四大区域之首。④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采取各项措施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  相似文献   

9.
新疆森林资源动态分析——基于RS与GIS的森林资源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虎  吕巡贤  陈蜀疆  侯平 《地理学报》2003,58(1):133-138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境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以新疆全区为控制总体,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全疆森林资源数据。在GIS支持下,对1996、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新疆各类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近五年森林资源变化的总趋势是林业用地、有林地、疏林地、苗圃、宜林地面积均有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双增长。全疆有林地面积由17331 km2增加到17837 km2,年均增加101 km2。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05 %上升到现在的1.08 %,提高了0.03 %。全疆活立木总蓄积由262416000 m3增加到289985200 m3,共增加27569200 m3,年均增加5514000 m3,年均净增率为2.00 %。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森林资源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着天然林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林分年龄结构失调、树种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杭州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估算杭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对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杭州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0年增加了34.60亿元,变化率为6.09%;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少的趋势,到2020年将下降到5 558.06元。杭州要打造生态幸福之城,就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21,44(4):992-1002
浑善达克沙地作为中国北方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2017年浑善达克沙地5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e Cognition 9.0软件,采用面向对象计算机自动分类法,获取沙漠化指数,进行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沙漠化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30 a,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以2002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由42.1%减少到20.9%后又增加到32.1%,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中度沙漠化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20.6%增加到39.0%,分布于中部地区;重度沙漠化土地由30.3%减少到22.6%,而极度沙漠化先增加后减少,由7.0%增加到16.0%后又减少到6.3%,分布于西部及以南逐渐往西北方向移动。沙漠化程度空间上形成由西向东逐渐减轻的趋势。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发展过程受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载畜量、耕地面积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自然因素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禁牧、休牧等政策,合理开展治沙防沙工程,进一步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崇洁  李波  洪睿  张新时 《干旱区地理》2008,31(3):477-484
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对新疆玛纳斯县1988-2003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评估.1988 年、1997 年和2003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58.98 亿元、49.76 亿元、50.22 亿元,1997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88 年减少了9.22 亿元,变化幅度为-15.6%;但2003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7 年有所增长,增加了0.46 亿元,变化幅度为0.92%;1988-2003 年,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了8.76亿元,变化幅度为-14.9%.同时,通过分析玛纳斯县各乡镇1988、1997 和2003 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差异,探讨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气氮沉降对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在黄土高原荒漠草原区进行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氮素添加量对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产力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群落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减小,中,高水平氮素添加处理下,群落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9.14%、47.07% 和25.57%、31.52%.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加,主要优势植物种相对重要值增大;处于弱势的伴生植物种在氮素添加后从群落中消失.氮素添加后,群落生产力显著提高,尤其是低水平氮添加时生产力增加量最大.氮素增加在短期内即可以提高黄土高原荒漠草原草本植物群落生产力,促进优势种群的生长,抑制不占主要地位的伴生种的生长,改变物种组成并降低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姚鲁烽  赵歆 《地理学报》2013,68(1):144-144
6 月28 日,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公布了2011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在该报告的统计中, Journal ofGeographical Sciences 的影响因子由2010 年度的0.673 提高到2011 年度的0.832, 提高了23.6%。在43 种国际地理学期刊的排名居第34 位。总被引频次由2010 年度的276 增加到2011年度的366, 增加了32.6%。在43种国际地理学期刊的排名居第31位。  相似文献   

15.
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订,进而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1995-200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提升,由8807.8亿元变为8829.5亿元,增加0.25%.但自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8829.5亿元降至2010年的8770.9亿元,下降0.66%.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爱军 《中国沙漠》1995,15(3):308-311
在诸多铁路治沙措施中,封沙育草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投资少,见效快,保护面积大,防护周期长。本文根据干武线封育区不同措施效果的调查观测结果,结合其它同类地区的实践经验,对铁路封沙育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参。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新疆水资源足迹及利用效率动态评估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张燕  徐建华  吕光辉 《中国沙漠》2008,28(4):775-780
 水资源足迹是如实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新概念,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为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以地处西北干旱区的新疆为例,运用水资源足迹概念对1990—2005年新疆水资源足迹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采用动态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足迹、城乡消费结构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全社会水资源足迹总量从1990年的115.55亿m3增加到2005年的159.57亿m3,增幅38.1%,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水足迹强度由1990年的0.42 m3\5元-1下降到2005年的0.06 m3\5元-1,降幅85.5%,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数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水资源足迹、城乡消费结构之间呈现一种长期稳定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与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8.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构成,充分认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农业发展与农田保护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造林成本法、替代成本法、当量因子法等方法,评估了1997、2002、2007、2012和2017年青岛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997–2017年青岛市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499.74×10~8元增加到681.74×10~8元,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6.57×10~4元/公顷增加到9.73×10~4元/公顷。农田的产品供给服务、固碳释氧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是青岛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方式,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固碳释氧服务价值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占青岛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农业生态旅游等充分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的间接服务价值,为市民提供最大化福利的青岛市农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皖南旅游区公路交通网络结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拓扑学知识对皖南旅游区公路交通网络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公路交通网络密度以宣城、池州和黄山3地数值较高;交通网络连接性不断得到完善,连结度β指数由2000年的1.92上升到2008年的2.17;公路交通网络连通度γ指数由2000年的0.69上升到2008年的0.78,区内各节点连通水平较好;公路交通网络回路性α指数由2000年的0.53上升到2008年0.67,目前处于中等水平;公路交通通达度有较大提升,平均径路长由2000年的3.26减少到2008年的2.61,其中马鞍山市、当涂县、池州市和黄山市通达性提高最大,芜湖市、铜陵市、南陵县和泾县提高较小,其他县市居中.分析认为,近10年来皖南旅游区公路交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安徽全省公路交通发展中的优势并不突出,优先发展包括公路在内的交通网络体系是皖南旅游区未来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0 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水文水资源数据为基础, 综合运用Binary Logistic、CLUE-S模型以及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 测评了咸阳黄土台塬区水土资源在数量和空间上的配置, 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咸阳台塬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分析发现:①从水土数量优化配置的结果可知, 耕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而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则有增加的趋势;②从面向生态的角度出发, 黄土台塬区的水土优化配置结果反映了台塬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 台塬区的生态效益由2000 年的1.5313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1.5445 亿元;而台塬区的土地经济收益则由2000 年的68.4901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71.9021 亿元;③从水土空间优化配置的结果可以看出, 咸阳台塬区建设用地在过去10 年以及未来10 年变化极为明显, 建设用地主要在原有建设用地周边进行拓展, 其中, 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咸阳市的秦都区以及三原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