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精准可靠的CORS定位数据,本文对已有定位精度检测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非参数统计下CORS系统定位精度检测模型,以LNCORS系统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分析,验证CORS基准站点周围综合环境与定位外符合精度属于显著弱相关。以此为基础,采用动态已知点法和车载测试方法对省内CORS系统内、外符合精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CORS定位精度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COR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探讨CORS技术用于地籍测量的可行性。阐述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和CORS技术特点,研究COR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定位精度,检测16个图根控制点,最大点位误差4.0 cm,最小点位误差1.5 cm,中误差1.9 cm;检测15个界址点,最大点位误差5.7 cm,最小点位误差1.8 cm,中误差2.4 cm,满足一般农村土地地籍调查中地籍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GPS CORS系统实时定位精度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实时动态定位(RTK)精度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简要介绍了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对GPS CORS系统的实时定位精度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几种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可以较全面、有效地检测GPS CORS系统的实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标放样区被围墙遮挡,基准站架设点位于道路中央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传统的全站仪放样法和单连续运行参考站-实时动态(CORS-RTK)放样法的问题. 采用了千寻位置服务系统,利用网络CORS-RTK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中基坑的放样,介绍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原理及优点,对放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放样精度. 结果表明通过RTK测得37个放样点平面坐标, X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97 %, Y 方向中误差在20 mm之内的点占100 %,比较集中稳定;点位中误差小于20 mm的占95%,在20~40 mm占5%, CORS-RTK方法的测量点位中误差均满足国家《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T73-2010要求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小于70 mm的精度要求.千寻的CORS测量符合工程规范精度要求,对减少工程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用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系统各个指标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用华测X60双频接收机作参考站接收机的CORS,对其常用的定位精度的四种检测方法:静态已知点检测方法、实时动态观测值与后处理结果比较的检测方法、固定基线长度相对检测方法和动态规则几何轨迹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际测试,将北斗和GPS进行对比,了解北斗静态定位的实际定位精度情况。按照E级网测试的结果表明,北斗和GPS定位的平面点位平均中误差分别为2.51mm和0.75mm,证明北斗系统和GPS的平面定位精度基本在同一量级上,能够满足静态定位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疆CORS站的建成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框架坐标。为验证框架坐标精度,框架点计算采用GAMIT软件解算基线,然后用Powernet软件进行平差计算和PANDA软件解算得到两套ITRF2008框架坐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PANDA(GPS)和GAMITPowernet(GPS)框架的差异平面优于3 mm、高程优于6 mm;PANDA(BDS)和GAMITPowernet(GPS)框架差异平面优于3 mm、高程优于8 mm,均达到框架坐标精度设计要求。新疆CORS框架建设是全国首家采用纯国产软硬件设备并基于BDS建设而成的,此方法可为国内CORS建设框架坐标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酒泉市肃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本文探讨了CORS技术结合航空正射影像图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的应用。阐述CORS技术特点,探究CORS技术结合航空正射影像图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定位精度,检测260个界址点,最大点位误差36 cm,最小点位误差3 cm,中误差13.9 cm;检测地块38块,最大面积差值1.33×10-3ha,最小面积差值0.00 ha,最大面积相对误差0.95%,最小面积相对误差0.00%,满足精度要求。充分论证了CORS技术结合航空正射影像图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结合单位实际生产需要,利用无人机搭载佳能EOS 5D MarkⅡ型相机进行航拍实验,实验主要测试了点的平面定位精度.结果表明,测区统计平面位置中误差归算至1:500图上误差为0.37 mm,小于规范要求的0.5 mm限差,证明了采用无人机航测法可以满足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结合CORS系统的建立和检测实施情况,对如何进行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检测进行系统的阐述,重点总结CORS系统在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方面的检核方法,以提高其在更多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拓宽其应用领域,实现真正的高精度、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泛使用的实时GNSS定位应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低成本定位应用,其采用廉价的芯片和天线,广泛应用于手机、共享单车和公交车定位等方面;另一种是高精度GNSS定位应用,采用网络RTK技术并结合测量型天线和接收机,为高精度测量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测量服务。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实时分米到亚米级的定位需求逐渐增多。原有的低成本GNSS定位技术无法达到这一精度要求,高精度定位的设备成本高昂,无法用于大众导航领域。因此,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CORS系统的低成本差分定位终端。该终端包括两个部分:外接设备和手机。试验表明,在接入CORS系统后,该设备水平方向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对推进CORS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CORS系统精度能否满足二调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CORS的研究状况,就其定位精度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其可靠性控制方法理论,并依托桂林市二调地籍控制测量项目,论证了CORS系统的内符合与外符合精度。实践证明,CORS系统应用于二调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RS的分米级GNSS差分定位云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GNSS大众应用领域海量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CORS的分米级差分定位云服务建设方法,采用虚拟格网用户生成改正数的形式,通过设计解算服务器与业务服务器分离的云服务模式,解决了传统CORS服务中基准站数据安全风险大、用户并发访问数量受限的问题,并以API和SDK形式面向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应用服务,降低了高精度位置服务专业技术门槛。同时,依托本文研究成果,基于湖南省位置服务平台(HNCORS),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ORS的分米级GNSS差分定位云服务架构,并以丢包率、外符合精度、高并发访问为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云服务架构具有较好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高精度位置服务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可为其他省级CORS网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船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方式探测海洋水汽含量,可丰富海洋水汽观测量和观测密度。利用印度洋航次试验实测数据,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海洋上空可降水份探测的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GNSS高程与可降水份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标定了动态GNSS的高程精度,分析了不同算法对可降水份估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固定解与浮点解、多系统与单系统对可降水份估算的影响不大,而不同软件、不同卫星星历和钟差产品对可降水份估算的影响较大,量级为2~4 mm;②高程与可降水份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经初步估算,高程的均方根误差每增加24mm,则可降水份估值的均方根误差相应增加约1mm;③惯性测量单元垂荡值与精密单点定位高程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99%,二者的互差优于30mm,满足动态GNSS海洋水汽估计对高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面向矿山无人驾驶卡车场景,针对GNSS定位不连续且容易被干扰、INS存在累计误差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INS组合的导航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将RTK算法和组合导航算法结果与开源软件RTKLIB和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度上与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基本持平,明显优于RTKLIB软件。本文算法平面和高程误差均值及STD均优于5 cm,姿态误差均值和STD优于1°,可以满足矿用无人驾驶卡车的定位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在大坝、桥梁、滑坡等形变监测领域应用广泛。针对传统监测方法需要架设基准站、导致监测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的GNSS变形监测方法,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观测数据,生成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代替实体参考站,实现高精度变形监测。利用中国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约30处滑坡监测点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CORS基准站间距小于40 km时,双差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模型内插精度优于10 mm,利用观测时长大于8 h的数据,可以实现平面精度优于5 mm、高程精度优于10 mm的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7.
戴伟 《全球定位系统》2022,47(1):111-114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基础点位的准确坐标,往往采用与当地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联测方式进行静态解算.?通常采用徕卡LGO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静态解算,而LGO软件有时无法识别南方测绘公司生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天线类型,使用LGO解算该设备获得的静态观测数据时会遇到天线未定义的情况,从而导致天线高...  相似文献   

18.
舒宝  刘晖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测绘学报》2022,51(9):1870-1880
GNSS区域参考站网可为大范围PPP和RTK终端用户提供快速精密定位服务,然而不同技术体制下的误差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不同,服务端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定位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在实现参考站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的PPP及RTK一体化服务方法,并对两种技术体制的终端定位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采用西北某省站间距约100 km的CORS站网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区域参考站网解算的整数钟/UPD产品进行PPP固定解动态定位时精度较高,水平方向RMS可达0.5 cm,区域大气改正数可以显著提升定位终端的初始化速度,对于PPP和RTK,60.0%和87.7%的时段单历元即可得到固定解。需要注意的是,基于VRS模式的RTK定位等价于大气强约束,在大气建模精度较差时定位精度会显著下降,而采用虚拟大气约束的PPP-RTK定位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随着精度要求的提高,经验模型已经不能满足精密定位的需要,而世界许多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为建立区域对流层模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本文分析了常用的对流层区域实时模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球冠谐 (SCHA, Spherical Cap Harmonic Analysis)的区域精密对流层模型。与常用的四参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SCHA模型在内符合精度上有显著提高(RMS值在5mm内),在外符合精度上比传统模型拟合效果提高了50%左右(RMS值在1cm内)。SCHA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对流层的空间变化,适用于大区域对流层延迟实时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