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抚顺地区金矿氧化带中金的次生富集特征十分明显,可划分为氧化淋滤贫化带、次生富集带、原生带三个带。次生富集带中金的富集原因主要为原生金矿中的金矿物在氧化环境下溶解或形成胶体金,迁移至有利于汇集的还原环境时发生沉淀并富集。  相似文献   

2.
西范坪斑岩铜矿的次生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000余米岩芯的观察研究。发现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存在完整的氧化带,氧化剖面由上向下可以分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原生矿石的裂隙越发育,原生矿化强度越大,则其次生富集作用越发育。应用质量平均方法计算了氧化过程中铜的迁移规律,提出在次生富集作用中铜队了发生垂向(由上向下)迁移外,也存在侧向迁移(带入或带出)。在矿床中部,由于铜的垂向富集和侧向带入而形成富矿石和厚大矿体,因此次生富集对西范斑岩铜矿床富矿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刁泉银铜矿物分带性、生成顺序及硫同位素的研究,阐明了矿区次生氧化带中含铜矿物的富集规律及生成顺序,指出次生富集作用对银铜矿石的富集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赛乌素金矿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典型的风化淋滤残积型金矿床。该矿床氧化带剖面可划分成:表土亚带、碳酸盐亚带、铁质亚带、花岗岩风化亚带和基岩。花岗岩风化亚带的上部为金矿体次生富集的主要赋存部位。但由于原含矿地质体金矿化及构造裂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金的次生富集局部出现波动。在金的次生富集过程中腐殖酸的作用不是主要的,而粘土矿物、赤铁矿等对金的吸附,以及具有小分子量的有机酸类可能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天然气的复式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济阳坳陷天然气复式聚集规律,该文总结了研究区36年来的勘探成果,区内天然气呈三元环带对应结构,纵向上有深层气富集带,中层气富集带和浅层气富集带,横向上内环带为深层气,中环带来中层气,外环带为浅层气。文中就此对应结构从烃源岩,温度场,压力场,盖层,构造及圈闭等因素作了分析,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深层气田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这就是丰富的烃源岩,较大型构造,储层次生孔隙带,归纳了成藏类型,指出了勘探  相似文献   

6.
青海德尔尼黄铁矿型铜-钴矿床的氧化带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尔尼CuCo矿床的氧化带和次生硫化物富集带是不发育的 ,这与气候、构造、地形、矿石成分、侵蚀时间都有一定的关系。矿区地形陡峻 ,地下水宣泄过速、风化剥蚀速度较快以及CuSO4 溶液的大量流失和少部分下渗则是次生富集带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玉龙铜矿床表生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主要呈碳酸盐络合物的形成迁移。以孔雀石,蓝铜矿组合为主的次生富集带是在碱性,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相对靠近氧化带的上部及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分布。以赤铜矿,自然铜组合为主的次生氧化物富集带形成环境为弱氧化-还原,它们常靠近氧化带的中,下部分布。表生成矿环境中CO2含量高是玉龙铜矿床氧化带中黑铜矿极不发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铭  马民涛 《辽宁地质》1997,(4):303-312
赛乌素金矿床氧化带从上至下可划分为碳酸盐亚带,高价铁质亚带,黄褐色花岗岩(粘土)亚带,浅灰色花岗岩(粘土)亚带等四个亚带和其下的原生硫化物石英脉带,氧化带中金以自然金或银金矿微粒存在,根据对氧化带剖面系统采集的63个样品中元素相关分析,19种元素可分出7个次生地球化学行为且。在垂直方向上,以Au为代表的第一且和以A为代表的第二组元素在氧化带中聘“双峰”富集现象,这对于地表找矿中异常解释及氧化带深部  相似文献   

9.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氧化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体被沟谷切割,剥蚀垂深达三百米以上,约有一半的矿石为氧化矿。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含矿带为透水、含水层,矿带顶、底板隔水性良好,渗透水、地下水具层间流动性质。大气降水在渗透过程中对硫化矿物进行氧化的同时,其自身也被改造为宙含金属离子的含矿水。随着硫化物被溶解,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矿物沉淀的反应往复进行,水中自由氧被大量消耗,缓慢流动的地下水在还原条件下释放出所携带的金属离子,最后形成硫化物沉淀,至使铅、锌、铁的氢氧化物,及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次生硫化物在氧化带依次出现。按标型矿物组合,可划分为褐铁矿——氢氧化物亚带;白铅矿——异极矿亚带;白铅矿——(水)菱锌矿亚带;铁菱锌矿——次生硫化物亚带;松散硫化物亚带。由于上述表生作用,矿石中碳酸盐围岩被大量淋失,铁、铅、锌成倍富集,形成规模巨大的次生氧化富集和次生硫化富集,地表分布有壮观的锌帽。矿体形状、内部结构都大为简单化,厚度增大,产状变缓。金顶铅锌矿氧化带分带,可与其他硫化矿床的氧化带相对比,但又自具特征。特别是发育铁菱锌矿——次生硫化物亚带。  相似文献   

10.
表生条件下铜的迁移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氧化淋虑带显著贫铜,而次生硫化带则富铜.小新厂铜矿氧化富集现象较明显.该矿床未见流化富集带,原生矿体薄而贫,但由于氧化富集可形成比原生矿较富厚的矿体,从而提高了矿床的利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控制氧化带发育的诸因素,探讨铜的迁移途径和氧化富集部位,以为在该类矿床中寻找较富的矿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包正相 《湖南地质》1992,11(3):190-194
含锡石铁帽系铜金岭原生含锡多金属矿床经次生氧化、分解作用后,机械地堆积于表生带和其附近洼地的微喀斯特化灰岩的次生氧化富集带的产物。锡石主要来源于云母-萤石交代岩脉带的锡矿体(化)。是湘南寻找和预测高-中温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12.
460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之鹤  万天丰 《铀矿地质》1997,13(3):154-158
460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铀-钼矿床。晚侏罗世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系为铀元素的预富集打下了基础。白垩纪流纹斑岩为其主要的成矿母岩,可能为NE向展布。早第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矿体呈NW走向。晚第三纪的表生淋积作用,使矿体上部近地表处形成次生富集带。基于上述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此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成矿带科翁腊德斑岩型铜矿床从发现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 它是发育在陆缘弧环境的典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 具有花岗闪长岩型斑岩铜矿成因模式。矿床围岩蚀变与矿石矿物组合的垂直和水平分带明显, 氧化带和次生硫化物富集带矿石品位高, 易开采。矿床整体属于浅部成矿, 受环状构造控制, 次生石英岩和泥化等蚀变与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该矿床已开发殆尽, 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4.
耗牛坪稀土矿床之氧化带,广泛分布泥化率为14.33%─24.60%的.黑色土状风化物,其次生REO含量在2.06%─6.67%;Eu_2O_3和Y_2O_3的配分为0.43%─0.63%和1.12%─5.18%,是矿石、工业矿物氟碳铈矿的数倍到数十倍。次生稀土是在弱碱性介质条件下发生分馏而富集中重稀土的,黑色土状风化物中的Mn-Fe非晶质体是富Eu、Y等次生稀土富集体,是选矿矿泥的主要部分,如能综合开发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该矿床具有典型斑岩铜矿特征,成岩的多期次构成复式岩体,断裂构造控制的隐爆碎裂岩筒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沉积场所.多期次成矿,特别是次生富集作用形成达中型规模的Ⅰ号矿体,影响次生富集带发育的F7断裂带起了重要作用.总结出适合本区斑岩群特点的找矿标志和提出的找矿靶区,对开展新一轮普查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滇中砂岩铜矿中的铜与银的含量。一般为正相关关系。银主要发育于几个特定层位中,含矿岩性以浅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最好。银的富集受矿石类型和金属矿物分带等的制约,银在氧化带具有次生富集。  相似文献   

17.
湖润锰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润锰矿床锰矿石包括两种类型:原生碳酸锰矿石和次生富集的氧化锰矿石。本文主要结合该矿床的分布与地质特征,研究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原生带到氧化带,随着氧化程度的升高,与Mn成类质同像的Co,Ni,Pb和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随着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富集系数也相应地增大;同时,稀土元素的总量也呈增加趋势而且氧化带比原生带更富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8.
滇东下寒武统磷块岩规模巨大,主要富矿区集中分布于滇池周围约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磷块岩富矿主体为次生富集形成。滇东地区年最高气温30°~30.7℃,最低气温-6°~6.2℃,平均温度15°~17℃;降雨量丰富,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集中分布于5~10月;相对干旱和相对潮湿的季节性气候相互更替,对次生富集磷块岩的形成更是有利。滇东地区磷块岩的露头走向总长度约1283公里,其中次生富集P_2O_5含量大于30%的露头长度约200公里。凡有磷矿层出露地段都发育有次生富集磷矿,仅是富集程度和规模的差异。次生富集深度沿矿层倾斜从10余米至1100余米,一般为250~350米,富矿体最大厚度达  相似文献   

19.
王国荣 《西北铀矿地质》2004,30(1):26-29,45
粘土矿物以其特殊的性质,在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中吸附、迁移和富集铀元素。在这一成矿过程中,粘土矿物同时也发生着次生演化。层间渗入流体的性质决定了后生铀矿化的富集程度及次生粘土矿物的类型。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组合可能预示着后生铀矿床不同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表生作用及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氧化带十分发育,矿石的表生作用,特别是次生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的形成在世界铅锌矿床中比较特殊,颇为罕见。本文在研究表生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次生硫化物的形成条件以及近矿围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