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报告根据2019年以来中国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状况,对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技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地图集编制出版、新型在线地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总结,报告最后对中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主持的“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创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新体系”项目获“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依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吸纳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传统地图学信息化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独创性和创新性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25日,"当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进展暨高俊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12名院士,近200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测绘地理信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它给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剖析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任务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回顾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它给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剖析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地图》2011,(4):14-14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谭其骧先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7.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5):53-53
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委员会成立6月24日,中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委员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国家交通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30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交通仿真与决策支持研究中心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100余篇。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嘉安教授、美国地理学会交通地理专业组主席、田纳西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思想与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巨  刘波  葛静  钱敏 《测绘科学》2004,29(Z1):136-138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该建设工程是"数字江苏"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它为全省各种信息提供统一的、标准的地理空间数据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技术设计思想,并汇报了整个数据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军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60年来的主要成就,并从7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第二部分,从7个方面论述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提出了未来要重点研究的10个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理论与方法、多维动态空间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网格、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与数据质量控制、多智能化代理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GIS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200多位测绘界专家、学者云集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测绘出版社主办、《测绘通报》编辑部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旨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测绘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测绘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测绘学科发展研究综合报告(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简要回顾了我国当代测绘科学技术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过渡,并与当今世界新出现的地理空间信息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历程,结合测绘学科的几个分支学科阐述了2011年-2012年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的空间基准、获取技术、处理方法、服务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几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思想与建设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测绘局于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程,该建设工程为"数字辽宁"提供了空间数据框架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思想以及目前整个数据库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与时代同行     
正时针指向新年,我们情不自禁回首过去、瞻望未来。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时代同行,开拓创新,行稳致远,取得辉煌的成就;2016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绘宏伟蓝图,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指导下,奋力实现"十三五"崭新开局。2016年1月1日,《地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显示了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维护地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奠定了地图管理的法治基础。为学习宣传  相似文献   

15.
《测绘学报》2012,41(3):314
<正>[本刊讯]2012年5月20日,在同济大学建校105周年、测绘学科成立8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揭牌成立仪式在四平路校区隆重举行。作为同济工科教育100年中有着曲折发展轨迹的测绘学科,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  相似文献   

16.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数字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则是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与业务体系的建设为例,阐述了体系的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思路、体系架构、业务流程设计和建设进展情况等内容,为测绘信息化体系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江平  单杰  秦昆 《测绘通报》2017,(4):139-144
地理国情监测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今后20年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未来的重要职责。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资源,培养地理国情监测的优秀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理论和支撑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科学发展和学科前沿,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测绘学科发展研究综合报告(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报告简要回顾了我国当代测绘科学技术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过渡,并与当今世界新出现的地理空间信息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历程,结合测绘学科的几个分支学科阐述了2011-2012年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的空间基准、获取技术、处理方法、服务方式和应用领域等几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测绘文摘》2013,(1):39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测绘技术创新和推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发展,由《测绘科学》编辑部编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编辑中心出版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进展》一书(内部交流版),因印数有限,请尽速征订。该书的内容为《测绘科学》于2011年第5期至2013年第1期开设的"地理国情监测"栏目的论文汇集,至今已陆续发表相关技术论文153篇。我们从中优选了101篇论文,同时收集整理了5篇关于  相似文献   

20.
《测绘科学》2013,(2):108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测绘技术创新和推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发展,由《测绘科学》编辑部编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编辑中心出版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进展》一书(内部交流版),因印数有限,请尽速征订。该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