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春播气候特点及其安全播、插期的气象指标。 宜山春播期,大致为惊蛰至春分。这一段时间与播种最密切的气候特点有三个方面:春季的低温阴雨,春分后的倒春寒天气,插秧期的天气特点。 从宜山县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宜山烂秧天气机率,三月上旬最大,以后逐旬减少,安全播种期基本上在三月中旬中后期。因此,此期间回暖迟早是决定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我区春播大忙时期。但这段时间内往往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长时间的阴雨低温,造成倒春寒天气,给早稻播种造成严重影响。近两年来,我们以“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春播期有无倒春寒的中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农谚“社前青蛙叫,早禾播二道”在我区流传较广。“社”是指春社,在春分附近,是指3月中旬或以前如果发生青蛙叫,后期将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阴雨低温天气。春季青蛙叫发生在燥热的夜晚,燥热之  相似文献   

3.
春播期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将导致早稻大量烂种、烂秧,故做好倒春寒天气预报,对预防和减少种子、秧苗的损害,夺取早稻丰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全省若干代表站对倒春寒天气进行了一些气候统计分析,发现浙北倒春寒天气与冬温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求得有无倒春寒天气的判别指标;通过对倒春寒年份的环流特征量的分析,得知多数倒春寒天气的四月份有以下特征:西风带经向环流发展,高原地区和西太平洋副高均比常年要偏弱,在此特定的环流背景下,使春季冷空气能南下到较低纬度,形成我省倒春寒天气。另  相似文献   

4.
贵州倒春寒的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的东侧,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春季南方暖空气势力增强北上,我省气温明显回升、但时有较强的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造成“倒春寒”天气,引起水稻烂秧烂种,危害农业生产。1单站倒春寒标准1.1单站倒春寒过程标准凡在3月用日至4月30日这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10.0℃连续3天或以上(从第4天起可见许间隔1天日均温<10.5℃),则定为一次倒春寒过程。详见《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灾害性天气划分标准》,后面简称文献1。如果过程在3月用日以前开始延续到3月21日以后,或过程在4月30日以前开始延续到5…  相似文献   

5.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6.
去年的“倒春寒”是历年少见的。河池县六圩公社凌肖大队却烂秧极少,能按季节插上独,一步主动,步步主动,立秋前就插完了晚稻,夺得早、晚稻大丰收。总产比丰收的1981年增加257857斤。社员除衷心感谢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好外,还感谢河池县第七届人大代表、公社气象哨农民气象员、大队农科员、共产党员韦鸿启。 去年开春前后,韦鸿启几次到县气象站,会商春播期天气预报、预计三月下旬有一次冷空气入侵。三月初,他视察到村边大榕树的老叶未落,按照当地群众的经验这颗大榕树的老叶落完,长出新时才不会有烂秧天气。到现在还不落老叶,看来下旬的冷空气把握较大。怎么办?等这次冷空气过后再播种吗?误了季节。按往年三月廿日以前播完  相似文献   

7.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期的强冷空气活动往往会给早稻的播种育秧带来不良的影响。强冷空气影响时,常拌有4天以上的连阴雨过程(约占全部强冷空气的2/3),严重的还可出现“倒春寒”天气,造成大面积的烂秧,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因此,做好春播期强冷空气的予报,是春期天气予报的关键。春播期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它影响次数的多少与春季四暖的迟早有关:如果四  相似文献   

8.
我站在1970年普查历史资料中,发现7月气压最低值出现的早迟,与3月20日以后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有较好的相关。一般在7月20日前出现低值,则次年无“倒春寒”天气,在7月20日后出现低值,则次年有“倒春寒”天气。从1972年起,我们在春播预报中运用这项指标,8次(年)预报,8次准确。在制作今年春播天气预报时,查资料是1979年7月30日出现气压最低值,预计1980年春播后期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实际如何,且看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1):12-13
一、预报思路“冬干天气暖,来春必有倒春寒”,这条农谚在贵溪地区流传甚广,其意思是:冬天少雨、高温,预兆早稻播种期间会有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不利于早稻育秧,甚至会造成毁种烂秧现象。就韵律概念来说,春、冬还具有120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湖北一次强倒春寒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3年4月18—22日湖北倒春寒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h Pa中高纬稳定维持"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低纬地区环流比较平直多短波活动,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在湖北省上空交汇,造成湖北连续阴雨天气。(2)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在南下过程中,冷高压逐渐分裂成几股连续的冷空气,导致湖北出现倒春寒。(3)前期受暖低压影响,地面回暖显著,为后期气温陡降创造了条件。(4)此次倒春寒天气低层有明显的冷平流,随着冷空气的加强,冷平流的层次逐渐增厚。南支槽前暖湿平流和降水凝结潜热释放共同作用,使低层出现明显的暖平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002年4月三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出:三次寒潮天气过程都是发生在一槽一脊环流形势下,如此强的降温在20天左右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是在四川盆地有资料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与从前一槽一脊寒潮预报的着眼点相比较,这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南支槽活动、冷空气路径、冷空气补充、降水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文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供预报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倒春寒天气对山区果品业的影响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义昌  宋爱红  鲁丹 《气象》2002,28(10):53-56
通过对2001年3月下旬产生的“倒春寒”天气的环流特征和气象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倒春寒”天气对山区果品业的影响。通过两次“倒春寒”灾害的对比分析,指出初春偏高的气温是“倒春寒”对果品业的危害程度加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防御“倒春寒”灾害的三条措施。这些研究对潍坊山区正在蓬勃发展的名、优、稀、特果品业生产,具有及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 路 我们知道:早稻烂秧天气的出现,是在北方冷空气影响之后产生的,冷空气有强有弱;不是每一次冷空气都能造成本地区的烂秧天气。经验告诉我们:要素的多年平均值及距平值是该要素最佳参考值。在高压控制过程中气压高而水汽压小;在低气压中二者刚好相反。气压、水汽压单位相同。可以结合为一个要素来分析,为了解决方向相反问题:气压距平取(-p),水汽压取(e-),两者相加即:(—p)十(e—)。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5.
倒春寒是春播期间的天气现象。它在我区的规定是指烂秧气天结束期在三月二十日以后。这种天气现象的出现,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而,我们采用了脉冲序列序号的线性识别函数方法去探索倒春寒天气的预报。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了空间 环流复合波的物理量值,突出地应用了环流形势;第二应用了物理因子演变的脉冲值,考虑了特殊的天气现象。故历史的拟合率较高,实际应用效果也较好。现把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三次A型寒潮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2年4月三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得出:三次寒潮天气过程都是发生在一槽一脊环流形势下,如此强的降温在20天左右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是在四川盆地有资料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与从前一槽一脊寒潮预报的着眼点相比较,这三次寒潮天气过程南支槽活动、冷空气路径、冷空气补充、降水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文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供预报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经向指数与倒春寒的关系 根据桂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凡是三月廿五日以后,全地区或大多数地区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温度低于12度或连续7天以上日平均温度在12—15度的阴雨天气,都规定为一次倒春寒天气过程。1952—1979年比较明显的倒春寒天气有1953、1955、1956、1960、  相似文献   

18.
我地的春播期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 旬,若有3天以上的日平均气温(?)12℃或日 平均气温(?)14℃连续5天以上光照的天气被 称为倒春寒,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地区早稻播 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全地区性的倒春寒有1955年、1968年、 1970年、1976年、1980年及1982年共6年, 特别是1976年倒春寒日数长达15天左右,是 我地区早稻烂秧最多年。 本文试以历史资料对我地区倒春寒作分  相似文献   

19.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春季回暖较早,是提早播种,争取扩大复种指数,躲过伏旱,夺取高产的有利条件。但春播期正处于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很不稳定,逐年变化较大,有的年份有明显的倒春寒,常造成大量烂种烂秧。因此,我们决心认识长期天气变化规律,努力做好春播期天气预报。 首先,我们对历史情况作调查,将近50年的春播期天气可分为5个类型。 春暖型:从3月上旬中开始气温就稳定在120°C以上,在4月上旬以前虽有明显寒潮,但时间短,无连阴雨。 正常型:3月上旬气温略偏低,上旬末到中旬初气温上升到12°C以上,一般有7天以上晴好天气,适宜育秧,中旬和下旬气温正常到偏高,有寒潮无连阴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6,(1):13-14
四月份是水稻育秧期,连阴雨天气常引起烂秧或死苗。因此预报春播期有无连阴雨天气是做好春播期服务的关键之一。一、思路: 我们以太湖渔民群众的看天经验“清明节后,南风二天,天要变”为线索,普查了1959—1973年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