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2.
结核状碳酸盐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峰 《上海国土资源》2005,25(4):62-64,67
对结核状碳酸岩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阐述了结核碳酸盐岩的研究意义,对结核碳酸盐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核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之中;结核碳酸盐岩的形成是多成因的:主要有水下沉淀胶结作用、早期埋藏成岩作用、底流溶解一胶结作用、压溶作用、滑动作用和生物钻孔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李国胜 《地质与资源》2008,17(4):286-291
通过对东太平洋CC区洋底地质取样及实验测试分析,运用洋底照相、多频探测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手段,进一步阐明了CC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态、主要类型、丰度、覆盖率、品位、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通过对CC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形成环境.通过对CC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规律与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于分析研究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机理,为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大力开发与利用洋底多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种特殊瘤状灰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瘤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与碳酸盐结核有关,另一种则认为是差异压实所为,再一种则认为是同沉积作用形成。然而,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瘤状灰岩却因其产状貌似通常意义的砾状灰岩而使得人们将其误认为砾状灰岩。作者通过对这套“砾状灰岩”的沉积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同生和成岩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 (致使强度降低 ),最后在印支期的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实为瘤状灰岩,它代表的是闭塞、贫氧的 (台内洼槽 )沉积-成岩环境,是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一种深水沉积标志-“瘤状结核”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岩石 《沉积学报》1989,7(2):51-60
“瘤状结核”是由富灰硅质结核和富粘土质“外壳”组成.从结构和成因可划分瘤状结核(不连续)、连续,瘤状结核和压扁瘤状结核(或压扁构造).据研究“瘤状结核”是在海水较深的外陆棚至盆地环境中形成的.“瘤状结核”有三种不同的成因,即(1)瘤状结核是在底流和洋流作用下,促使沉积作用中断,于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由海底早期成岩胶结作用形成;(2)连续瘤状结核是在较长的沉积作用中断和成岩作用相结合,致使结核体发育和生长以及互相连结,由岩化作用形成和(3)压扁瘤状结核是一种次生沉淀成因,它是由晚期埋藏和溶解、压实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明显的挤压环境,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稳定同位素,古地磁特征等的分析,得出以下认识:该区中生代火山夺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总体形成在挤压的环境中,是“减压”-“剪切”作用的产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7.
韩征  辛文杰 《地学前缘》1995,2(4):226-230
本文通过野外与室内详细的观察与测试分析,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区下古生界主力气层准同生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并配合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碳同位素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研究其形成机理,进一步将之划分为云坪型准同生白云岩、膏盐湖型和受改造型准同生白云岩,并分别论述了它们的油气储集性。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柯坪地区中奥陶统灰岩和泥岩交互沉积地层中的结核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室内偏光显微镜下阴极发光和染色等方法分析其结构和构造特征,发现有团块状、网纹状、透镜状3种结核状灰岩。运用X光衍射仪和质谱仪等化学分析手段对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酸不溶物等进行了测定。综合分析矿物、岩石、生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陆棚中水体较深的沉积环境,灰岩和泥岩交互韵律层是在表层洋流、大洋底流和物源供给的周期变化作用下形成的。结核状灰岩形成于沉积-成岩早期阶段,它们的形成机制分别是:团块状灰岩是在洋流活动后的平静期因水体中碳酸钙沿凝结核凝结、增大、胶结而形成;网纹状灰岩是在盐度不饱和的深海底流的周期作用下冲刷同生期沉积的碳酸盐灰泥而形成;透镜状灰岩是通过上覆水体与沉积物的差异压实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北部丘里塔格群(寒武系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叶德胜 《沉积学报》1992,10(4):77-86
本文通过详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丘里塔格群(寒武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研究表明藻纹层白云岩、微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中的颗粒为近地表准同生白云化的产物。结晶白云岩(细晶以上)及颗粒白云岩中的中粗晶白云岩胶结物是深埋藏成岩环境的产物。并对埋藏白云化的镁离子来源及搬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友华  赵准 《云南地质》1991,10(2):230-240
在分析已有资料和参与地矿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滇西片课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是在长期活动的地质构造环境、良好的聚矿陆内地堑盆地、喷溢沉积作用的成矿机制、同生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利成矿的岩相及古水文条件、推覆构造的掩埋作用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尹俊宏  陈敦科 《岩土力学》2007,28(Z1):465-468
开挖成型控制是在大断面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开挖成型控制得好,既能降低后续施工的成本,又能提高工程的安全。在三峡工程某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通过对造孔设备选型、精度控制及精细化装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顶拱平均超挖8.5 cm、边墙平均超挖5.3 cm、岩锚梁平均超挖控制在2 cm以内的结果,远低于规范所要求的小于20 cm的标准,并且开挖平整度小于10 cm,爆破半孔率达到了95 %以上,在成型质量控制方面较以往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较高的应用及参考价值。对具体控制过程予以分析总结,供类似工程借鉴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峡重庆库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了重庆库区生态监测的布站原则、站点选择、监测方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为三峡库区生态监测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贤敏  牛瑞卿  吴婷 《岩土力学》2010,31(9):2946-2950
三峡库区岩体上方覆盖着厚实的土壤和茂密的植被,是高植被覆盖区,岩性信息弱,因此岩性识别和分类困难,没有成熟的方法可循。针对三峡库区进行岩性分析,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2000年5月成像的ETM+遥感影像,构造纹理、光谱、植被覆盖等17个分类因子,将遥感影像与地质图叠加,选取1 101个样本点,采用决策树C4.5算法,挖掘出三峡库区巴东县处岩性的解译规则和知识,决策树的学习精度为96.6%,剪枝后精度为95.9%,规则提取的精度为93.1%,提取的规则置信度很高,并基于知识驱动和规则匹配实现了岩性的智能分类,分类精度较高为90.11%;将分类结果与IsoData方法、K-Means方法、马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平行六面体方法等6种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决策树方法的分类结果最好,精度明显高于其他6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新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广泛发育有“层状”地貌,是地壳大面积隆升的产物。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总体表现为NNE—NE向,主压应力场并不水平,其仰角约为30°。新构造应力场控制地壳不均衡隆升结果造成坡体演化阶段不同,并控制滑坡的时空分布,奉节以东地区坡体处于变形破坏初期阶段,滑坡与崩塌共存,坡体陡高,滑带倾角大,重力背斜变形构造多见;奉节以西地区坡体处于变形破坏的中后期阶段,以滑坡发育为主要特征,坡体平缓,滑带倾角平缓,重力背斜变形构造少见;新构造应力场控制水平运动对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坡的破坏强度主要体现为构造应力场与自重应力场的叠加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峡地区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瑞  储开凤 《水文》1995,(3):12-19
在大量水文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峡地区主要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区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可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依据和基本的水文水资源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云阳五峰山滑坡防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云阳老县城五峰山滑坡划分为顺层滑坡、堆积层滑坡以及2001年1月17日发生的新滑坡("1·17"滑坡)等3部分,结合老县城的安全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即:采用两排预应力锚索进行顺层滑坡的加固,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堆积层滑坡阻滑,在五峰山滑坡下部与西城老滑坡过渡地带植树造林,防止上部崩塌体直接危害县城,并完善后部拦山堰等地面排水系统。本文还介绍了五峰山"1·17"新滑坡应急防护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变形监测资料所反映出的几种典型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等研究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隔墩岩体水平位移值的波动是由于临槽的不同步开挖引起的;第二闸室至第三闸室首的中隔墩向北“一边倒”是因为南北闸室地应力的差异和结构面的存在;中隔墩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数值发生突变的原因是结构面的存在。并为研究岩土工程变形监测资料中的“个性问题”(或称异常情况)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监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体空间形态、自然地理及地层岩性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库区蓄水及水位变动因素入手,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根据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结合何家湾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确定具体监测方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及宏观监测。其中,大地形变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何家湾滑坡的最大变形量已超过2cm,且一直呈现增大趋势;地下水位、滑体深部位移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宏观监测亦未发现明显的新的变形迹象。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何家湾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建议加强数据远程传输的研究与实践,以解决目前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才君  郭生练  熊立华 《水文》2006,26(2):48-52
汛限水位是协调综合利用水库防洪和兴利矛盾的重要参数。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调度规则将汛期水库水位控制在134.9-135.4m运行,本文将汛期(6-9月)按旬划分为12个分期,建立模拟模型和动态规划模型;采用宜昌站120年实测日流量序列,通过所建模型计算,得到了优化的分期汛限水位方案。模型实现了模拟和优化的有机结合,将带机遇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约束条件下的单目标优化问题,降低了复杂性。结果表明,模型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发电效益增加了2.21%(2005 年)和2.32%(2006年)。  相似文献   

20.
杨文发  周新春  段红 《水文》2007,27(3):39-42,62
长江三峡河道因水库建设已成为水库库区,三峡河道原有产汇流规律的改变,造成水情预报有效预见期大幅缩短。随着近年来降雨预报水平逐渐提高,利用定量降水预报增长有效预见期已成为可能。因此,以探讨如何更好开展中期水文气象耦合应用为目的,以三峡入库日平均流量预报为对象,利用中期降雨预报信息,提出一种开展中期水文气象预报耦合试验方案及影响中期耦合预报试验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方向。试验结果表明该耦合方法的应用是可接受的,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可供大中型水库开展中期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