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8~1998年清江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清江隔河岩电站水库入库流量、1998年长江上游各流域面平均降水量与长江宜昌站洪水流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长江上游各流域面降雨量作因子建立的统计回归方程,对长江宜昌站洪峰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在面雨量预报具有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可作为气象与水文相结合的预测预服服务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江流域6~8月面平均雨量的影响因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初选出预报因子,并对预报因子进行相关普查,以清江流域面平均雨量为预报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试用于1998年汛期预报,结果表明:方程对10毫米以上降水有一定预报能力,晴雨预报拟合率达74%以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东飞来峡水库流域汇流特征,将全流域划分为5个支流,并采用求积仪分别计算各支流面积;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支流的面雨量,并将各支流面雨量对相应的支流面积进行积分,计算各支流体积降雨量;利用洪水过程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和水库流域蒸发量对体积降水量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求出误差订正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水库流域体积降水量,经过误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可控制在90%左右,基本满足预报业务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4.
清江流域汛期暴雨短期预报数理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天气预报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在历史天气图上(1990~2000年)寻找清江流域汛期(5~9月)暴雨发生的天气系统,配以局地大气能量,对照清江流域汛期逐日面雨量资料,从中找出物理意义明确、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清江流域汛期暴雨短期预报数理统计模型。经检验,该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清江上游水布垭控制流域为例,利用分组Z-I关系并结合地面雨量站资料对雷达估算降水进行校准,计算出流域实况平均面雨量;再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订正AREM预报降水的模型;最后,将订正前后的AREM预报降水输入新安江水文模型进行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订正后AREM预报降水能明显提高过程的累计降水量预报精度,平均相对误差减小幅度在60%以上,对逐小时过程降水预报精度也有一定提高,但与实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订正前后AREM预报降水的洪水预报试验的确定性系数的场次平均从-32.6%提高到64.38%,洪峰相对误差从39%减小到25.04%,确定性系数的提高效果优于洪峰相对误差,整体上洪水预报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07年长江上游各分流域面雨量实测资料、雷达遥测面雨量资料以及各水文站的历史资料,对流域降水量、洪水传播时间、径流数据以及基流值进行了针对性处理;通过单日产流Pa+P—R(降水量加前期影响雨量—径流)分析和场次洪水总量Crr—P(a径流系数—前期影响雨量)分析,结合各分流域拟合效果及检验,研究了三峡库区降水—径流关系,证明采用雷达遥测的降水数据作为降水量输入来预报各分流域未来时段内产流量是最佳选择,由此建立了三峡库区径流量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哈拉沁沟流域内各水站点逐日降水量计算出流域的面雨量值。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流域内面雨量分级的短期(24小时)预报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回报检验,证明其预报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要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江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  相似文献   

9.
王德瀚 《气象科学》1992,12(2):230-238
用1881—1987年长江宜昌站月平均流量资料,研究长江上游汛期径流长期变化特征,讨论其与太阳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并用1951—1987年资料,研究径流丰、枯年份汛期500百帕、100百帕环流的差异,计算分析宜昌站7—9月平均流量与前期环流和海温场的相关联系。所发现的若干有意义的事实,可供汛期流量长期展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江和长江上游干支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将气象站点雨量以算术平均、加权平均两种算法所获得的面雨量,与稠密的水文站点雨量按算术平均计算得到的面雨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应用气象站资料计算长江上游不同干支流域及清江流域面雨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此次干旱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和气象干旱发展演变。结果表明: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及其五大支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为同期新高或次高,多站极端最高气温创新高;各流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且秋季降水蒸发差大于夏季;流域各地出现了夏秋连旱,且秋旱重于伏旱,其中9—10月全流域出现重旱或特旱。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1951—2013年夏季全国160站降水资料与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 5°×2. 5°),选取17个站点代表长江中下游流域,采用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降水量异常与同期及前期5月南亚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异常偏多年夏季南亚高压中心位势高度明显偏大,位置较为偏西,前期5月南亚高压东西跨度较大,面积偏大;降水量异常偏少年份南亚高压中心位势高度偏小,前期5月中心位于中南半岛上空,面积偏小。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和5月份南亚高压脊线位置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雨量分析和预报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花江是我国重点防汛的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广阔,洪涝基本取决于流域内降水的多少。1998年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就是由于流域内区域性的暴雨、特大暴雨造成的。利用流域内各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计算出流域内各区域的面雨量值,并结合水位资料分析了嫩江、松花江流域水位变化与面雨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相似技术建立了流域内各区域面雨量的预报方法。经检验、试报,有较好的预报参考价值。在MICAPS业务平台上开发的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可以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在清江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03年主汛期(6—8月)清江流域逐日面雨量为预报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流域面雨量客观预报应用系统”的运行结果,对T213、MAPS、MM5等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一般性预报、定量误差值及重要降水过程预报的检验。通过这一检验分析,旨在加深对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在清江面雨量应用中的认识,也为日常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VM方法与长江上游降水落区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长江上游各流域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及面雨量与暴雨站数关系的基础上,依据SVM回归方法,利用面雨量和ECMWF 0 h资料,建立了面雨量的SVM回归方法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SVM回归方法能运用于面雨量预报,并给出了依据SVM方法建立的流域面雨量实时业务预报系统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上游面雨量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通过对MAPS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制作长江上游六大流域短期面雨量预报。2002年6-10月业务试验表明,长江上游六大流域平均的常规降水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MAPS高19%左右,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击中率为48%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检验分析了湖北省MAP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对长江中上游嘉陵江、三峡区间东段、西段和清江流域面雨量的预报精度,并对造成空漏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得到的若干结论有助于该类产品在业务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饶传新  秦承平 《四川气象》2000,20(3):39-40,53
检验分析了湖北省MAP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对长江中上游嘉陵江、三峡区间东段、西段和清江流域面雨量的预报精度,并对造成空漏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得到的若干结论有助于该类产品在业务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才媛  顾永刚 《气象科技》2003,31(4):223-225230
文章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不同数值预报产品降水量预报的可信程度,应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长江上游五大流域面雨量预报模型。2001年和2002年6~8月投入业务运行,24h、48h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达84.5%和83.2%。  相似文献   

20.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在清江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有限区降水预报模式、MAPS、HLAFS是宜昌市气象台常用的三种数值预报模式。在此,初步分析了三种模式对清江流域降水预报的性能,同时考虑到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对气象服务的实际需要,改变了通常的降水量级预报模式,对流域面雨量预报进行了尝试;在此基础上,对三种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加以综合,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一套清江流域主汛期面雨量预报模型。1基本资料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有:清江流域面平均雨量资料(08~08时),日本气象厅有限区模式预报资料,国家气象中心HLAFS降水预报格点资料,武汉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