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艳  刘刚 《矿产与地质》2023,(5):978-986
剪裂角是表征岩石共轭节理裂缝形态特征的重要参数,是岩石破裂程度及形态特征的重要体现,论文基于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发育特征,利用野外观察、实验测试等手段梳理了研究区页岩节理剪裂角的发育情况,并探究了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节理剪裂角发育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构造特征是影响节理剪裂角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构造演化影响剪裂角发育方向,构造条件越复杂,节理剪裂角越发育;页岩成分通过影响页岩脆性系数,影响着节理剪裂角大小的发育情况,两者分布呈负相关关系;岩石力学性质是影响节理剪裂角发育的内在因素,岩石内摩擦角越大,节理剪裂角越小。  相似文献   

2.
首次较系统地统计了研究区节理产状、规模、开度、密度以及分布规律,阐述了其储层意义。根据节理产出层位、切割关系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将研究区节理的形成期次划分为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3个期次。利用共轭节理产状和节理面性质,计算出营城期具有近东西向伸展和挤压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营城组末期具有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晚白垩世晚期具有NW—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营城组中的节理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前两期挤压应力场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节理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为天然气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可视化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是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川西南大凉山区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和大型古滑坡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以流域内的典型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变形学、运动学和活动性特征,深入剖析了沉积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构造等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对大型古滑坡的孕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结构面控制了滑坡发育的边界,(2)断层破碎带、褶皱弯滑作用的滑动层面、沉积结构软弱夹层等孕育滑带的形成,(3)节理构造形成的裂隙构成地下水储集和运移的通道,促进滑坡的孕育和大型滑坡的发生,(4)活动断裂制约着滑坡地貌发展演化,诱发断裂活动的地震导致了大型滑坡失稳。建议在美姑河流域的滑坡灾害防治方面应加强不同尺度,尤其是中小尺度活动构造与滑坡发育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马鞍山隧道沿线岩溶发育情况实地调查,分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泉点分布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隧道沿线岩溶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为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力学分析为指导,以研究链子崖危岩体裂缝与先成构造(节理、断层)的关系为主线,在重点阐明裂缝承袭先成构造发育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组合规律,提出了由于危岩体基脚大面积采煤掏空岩体自重不均匀下沉座滑引起岩体重心偏向陡崖临空面的重力趋向和地面(地形)坡向的重力趋向,垂直二重力合力趋向产生重力卸荷拉张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6.
普朗铜矿是义敦岛弧东多金属矿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带内岩浆构造活动频繁,裂隙构造叠加成矿-控矿作用显著,但研究程度薄弱.在对普朗铜矿区巷道进行构造岩相学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厘定矿区褶皱、断裂宏观特征,对典型中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分析.研究表明:1)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普朗铜矿形成于俯冲造山阶段;2)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着矿区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分布,矿床总体产于普朗背形核部,次级NEE及NE向断裂控制着含矿斑岩体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矿(化)体赋存于两组断裂交汇部位;3)矿区以张节理为主的复合型节理系统,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扩散和富集提供导矿、储矿空间,裂隙发育程度与铜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对矿区岩浆侵入-构造裂隙系统特征与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热液脉状矿(化)体严格受控于构造-裂隙系统改造富集作用,裂隙构造发育部位是探寻富"脉状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部平昌县龙岗地区节理特征及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平昌县龙岗地区构造变形较弱,岩层近水平,地表构造变形多见节理。通过对龙岗地区2 000余条节理面及擦痕的观测、统计、分析,依据节理的发育特征和运动性质,发现该区发育的NE-SW和NW-SE向节理、NNW-SSE和NEE-SWW向节理、NW-SE至NNW-SSE和NE-SW向节理以及NNE-SSW和NWW-SEE向节理为4套平面X共轭剪节理。节理中以近EW走向最为发育,以走滑为主,逆冲次之。根据其相互切割关系,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百余条多期(平面X节理及剖面节理)剪节理构造的古应力场(状态)进行反演,推测龙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力发生了EW向→NW-SE向→NS向→NE-SW向的多次转换。  相似文献   

8.
湖南地热资源分布及远景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文  彭头平 《湖南地质》2001,20(4):272-276
湖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背景特殊,因而发育了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初步总结了省内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划分了湘西北慈利-桑植-吉首、湘中隆回-武岗-洞口、湘东娄底-株洲-衡阳及湘南郴州-宜章-汝城4个地热异常区,为地热远景开发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赵其辉  毛先成  陈进 《江苏地质》2022,46(2):165-172
地壳中的矿产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正确认识区域构造与矿床构造特征,有助于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预测与评价。在地质构造分析中,赤平投影是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能定量计算节理的优势方位,直观、形象地展示节理的几何形态。运用构造分析理论,系统介绍通过吴氏网绘制节理赤平投影弧、通过施氏网计算节理优势方位的方法。使用C++语言实现了绘制赤平投影的程序,运用该程序处理胶西北多个金矿床的地质体产状数据,计算得到的优势方位走向符合实际区域地质构造。与Dips软件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优势方位的误差在±2°以内,符合实际精度需求,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交城水峪贯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三大岩类齐全,岩浆岩类发育,岩层露头特征明显,并伴有煤、铁等矿产分布。区内主要发育NNW、NNE、SN向构造体系,从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浆岩等因素分析,本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最大的为燕山运动。在早燕山期构造运动中近EW向的主应力作用下形成了本区域古洞道向斜、鲁沿向斜、山前大断裂等构造及狐偃山六大岩浆岩体,后期受应力转变造成本区域X型剪节理发育及构造扭曲等现象。形成了本区域现代地质构造及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类组合特点、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活动性,扬子地台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可分两大类型:台地型建造和台槽型建造.这两类建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展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都是与地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古气候、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徐州地震台位于江苏省北部徐州市南郊云龙山第八节东坡,见图1。云龙山在地质构造上是徐州弧形构造的一部分。周围出露大面积基岩,属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岩性单一致密,节理发育。  相似文献   

13.
探明平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岩溶地区建设布局,特别是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桂区中北部处于岩溶发育分布区。论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平桂区岩溶地质调查,分析了岩溶发育类型与岩性及岩性组合、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揭示了平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平桂区岩溶发育主要以浅表的黄金组、桂林组为主,在褶皱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在垂直节理裂隙和缓倾斜层面裂隙组成的裂隙系统中,岩溶发育较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段岩溶发育强;在低平谷地中的分水岭处岩溶发育亦较强烈;在水文网长期摆动的地段地面以上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14.
以21世纪初滇中大姚—姚安一带接连发生的4次Ms6.0~6.5级强震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构造类型及其演化历史,结合川滇块体的现今运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提出滇中构造区运动模型和特殊的孕震模式,探讨褶皱节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这些地震序列均有规律地沿北西方向展布,具有高度一致的沿北西向节理面右旋走滑的力学破裂机制。该地区断裂不发育,而是以北西向中生代褶皱构造为主。野外调查发现,该地区广泛发育与褶皱伴生的北西向纵向节理及北东向横向节理,前者较后者更为发育。这些节理密集成带,呈不等间距排列,带宽30~50 m,带内节理密度20~30条/m。节理面上发育有方解石脉和辉长岩脉,同时发育挤压片理化带、新鲜的水平擦痕和松软的断层泥,说明这些节理不仅与深部地壳有关联,而且近期有着新活动迹象。分析认为,在滇中块体南南东运动的背景下,这些地震是在现今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纵向节理发生构造强化、贯通、破裂的过程中产生的。"活节理"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等构造一样,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活动构造之一。在特殊的构造环境和特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节理构造会演变为一种构造强化带或活化带,进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孕震构造。  相似文献   

15.
川北诺水河景区溶洞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培  许飞  韩艳  陈秋艳  张凤秋 《地质论评》2019,65(5):1187-1197
选取诺水河景区48个典型溶洞为研究对象,参阅本地区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在对洞穴发育高度、层位、构造位置、发育方向、节理走向,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系部分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前提下,利用最邻近距离法、节理分析法、GIS缓冲区法等方法,对溶洞群的洞口高程分布、洞穴发育方向、空间分布格局、洞穴与构造及地表水系关系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溶洞群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① 洞口高程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层级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研究区洞穴主要沿北西西、北东东向发育,并且越接近地表河流洞穴出口分布越多,洞穴群呈凝聚态分布,越接近构造转折端洞穴分布越密集;② 影响洞穴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层和碳酸盐岩岩性差异,构造派生节理发育状况以及多期次构造变形和构造隆升,地下水的类型和作用,地表水系对地下水系的影响,以及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地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中生代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松年 《岩石学报》1995,11(3):325-332
柱状节理构造历来被众多学者认为只能发育在粘度小、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中。近年来,在浙江多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中,发现了十分典型、甚具规模的柱状节理构造。本文从岩石化学角度,对浙江四例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构造与浙、苏二省四例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做了比较研究。浙江含良好柱状节理构造的酸性火山岩的平均粘度是基性熔岩平均粘度的104倍,酸性火山岩的最大粘度甚至可达基性熔岩粘度的106倍。如此巨大的酸、基性火山岩粘度比率表明,传统冷却收缩说关于柱状节理构造只能发育在基性熔岩中,因而岩浆粘度是制约柱状节理构造发育与否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应予修正。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柱状节理形成机制的流体动力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引言所谓成矿构造就是指直接或间接控制着矿床的形成与形变有关的各种大、中、小型地质构造。它不仅影响着矿床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是控制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历来就受到矿床和构造地质学家的重视。找矿实践证明:在任何一个矿区内都发育众多的不同时  相似文献   

18.
系统阐述了潮水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盆地北缘目的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了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找矿目的层,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抬升为渗入型自流水盆地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多期次构造运动使盆地北缘形成平缓的构造斜坡带,而断块构造运动既有利于层问氧化带的发育。又限制其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系统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可分为3个条带,形成发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受地质构造、古水文网和地下水控制。岩溶横向发育规律受地质构造和岩石化学性质综合控制,岩石化学性质为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通道,起主导作用;区内强岩溶发育带集中分布在石炭系的壶天组和石磴子组中,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选址应重点评价。岩溶纵向发育分为4层,最深可达标高400 m以下,其中标高-35~-80 m为岩溶极强发育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量避让,而标高-35 m以上和-100 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在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后,较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铀是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能源之一。今后随着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不断拓宽,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浙江铀矿资源及成矿信息比较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少铀矿床,矿(化)点及大量异常点(带)。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布全省各个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地质构造(包括深层构造,地层岩性,岩浆岩,断裂构造,中生代火山构造)及铀矿资料的综合整理,全面总结它们的基本特征及朴素关系。阐明本省铀矿成矿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为今后深入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