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训练样本采样处理改善小宗作物遥感识别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样本质量是决定农作物遥感识别精度的关键因素,虽然高空间分辨率卫星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作物遥感识别过程中的混合像元问题,但是当区域内不同作物种植面积差异较大时,训练集中不同类别样本数量往往相差较大,这样的不均衡数据集影响分类器的训练,导致少数类别的识别精度不理想。为研究作物遥感识别过程中的不均衡样本问题,本文基于GF-2号卫星数据,首先挖掘了地物的光谱信息、纹理信息,用特征递归消除RF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方法进行特征优选,然后从数据处理的角度采用了5种采样算法对不均衡训练集进行处理,最后使用采样后的均衡数据集训练分类器,对比数据采样前后决策树与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两种分类器的识别结果,发现:(1)经过采样处理后两种分类算法明显提升了小宗作物的分类精度;(2)经过ADASYS (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采样处理后,分类器性能提升最多,决策树的Kappa系数提高了14.32%,Adaboost的Kappa系数提高了10.23%,达到最高值0.9336;(3)过采样的处理效果优于欠采样,过采样对分类器的性能提升更多。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分类方法是提高不均衡数据集遥感分类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ASTER数据的决策树自动构建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对ASTER原始9个波段数据进行各种变换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指标平均可分性方法确定参与分类的最佳特征组合; 结合研究区8种主要地物类型训练数据集,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BP神经网络法和基于See 5.0数据挖掘的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分类,提取主要地物的空间分布专题信息。经过379个野外样点的验证,结果表明: 决策树算法分类性能最优,神经网络算法次之,最大似然法效果最差; 与ENVI 4.1、ERDAS 8.7提供的传统决策树建立及分类方法比较,基于数据挖掘工具See 5.0和Cart的决策树生成和分类方法具有客观、高效率、分类性能可靠和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基于Worldview-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城市道路信息及居民区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和高度信息;通过GIS分析技术获取评价节点并计算交通成本矩阵,同时计算节点建筑物体积指数指示其人口密度作为节点吸引力。利用交通时间加权成本模型对研究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系统完善,交通可达性最好;新城区和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小,交通系统尚不完善,交通可达性较差,整个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以老城区为强中心向新城区和外围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空间查询无法满足地理数据交互式可视化对处理时间要求的问题,以窗口查询为例,提出了一种空间近似查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和查询两步:在预处理阶段,利用分布化的线简化算法对空间对象进行顾及误差的预处理采样,将采样过程及误差值用树型结构保存;在查询阶段,以豪斯多夫距离定义数据可视化的误差,进行误差可知的顶点即时采样与截取,从而实现针对可视化应用的高效的空间近似查询处理。在Hadoop集群上利用77GB的OpenStreetMap数据集进行了实验,证实了本方法的效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联合显著性和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影像场景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小飞  邹峥嵘  陶超  张佳兴 《测绘学报》2016,45(9):1073-108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场景信息,对于影像解译和现实世界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场景分类方法多利用中、低层人工特征,但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丰富,场景构成复杂,需要高层次的特征来表达。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显著性和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首先利用显著性采样获取包含影像主要信息的有意义的块,将这些块作为样本集输入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获得不同层次的特征表达,最后联合多层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两组高分影像场景数据UC Merced 21类和Wuhan 7类试验表明,显著性采样能够有效地获取主要目标,减弱其他无关目标的影响,降低数据冗余;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自动学习高层次的特征,相比已有方法,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类回归树分析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以专家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综合影像光谱信息和其他辅助信息进行分类的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是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实现自动解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知识的获取一直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以江苏省江宁试验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例,利用分类回归树分析(CART)从训练样本数据集中发现分类规则,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类实验,并与传统的监督分类和逻辑通道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的分类方法的精度基本在80%以上,与另两种方法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该算法复杂性低,效率高。由此说明,利用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获取的分类规则是合理的。它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大量分类规则,是促进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来分析该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首先,根据居民点的位置生成泰森多边形,并以泰森多边形为基本分配单元;然后,分别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引力法对研究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可达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不同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不高;2)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3)两步移动搜索法在评价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时优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五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某条山区公路为例,利用无人机飞行获取高分辨率影像与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使用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滑坡信息进行提取,对无人机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与光谱差异分割,选取了研究区内植被、道路、滑坡三类感兴趣地物的影像特征建立了规则集,充分利用了影像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地形特征、空间关系,使用了阈值分类,隶属度函数与决策树分类方法.利用实地验证与基于无人机影像的目视解译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总体提取精度为94.75%,滑坡提取精度超过80%.该研究为快速监测山区内滑坡信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居住小区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单元,居住小区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小区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0.6m甚至更高,使得从居住小区的尺度研究交通可达性成为可能。本文从区域交通环境、路网可达性和设施可达性三个影响因子出发,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构建了居住小区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厦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选取的50个居住小区的交通可达性做出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樊  张红  王超  李璐  李娟娟  陈卫荣  张波 《遥感学报》2022,26(4):620-631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开展城市建筑区信息获取与动态监测的重要数据源。本文建立了一个面向深度学习建筑区提取的中高分辨率SAR建筑区数据集SARBuD1.0 (SAR BUilding Dataset)。该数据集包含了覆盖中国不同区域的27景高分三号(GF-3)精细模式SAR图像,并从中获取了建筑区共计60000个SAR样本数据,结合光学图像与专家解译,制作了与样本数据对应的标签图像。SARBuD1.0数据集包含了不同地形场景类型、不同分布类型、不同区域的建筑区。该数据集可支持研究者对建筑区进行图像特征分析、辅助图像理解,并可对当前热点深度学习方法提供训练、测试数据支持。本文以山区建筑为例,使用传统纹理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对建筑区进行了特征分析与比较,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设计的纹理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更深、更多的特征,利用网络模型浅层的不同卷积核采样可得到各种纹理特征,在网络的深层卷积结构中可获取代表着类别的深层语义特征,使得分类器能更好地检测并提取图像中指定的目标。基于本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不同地形区域的建筑区进行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数据集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建筑区提取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说明该数据集可以很好支持面向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方法。其他学者可以基于SARBuD1.0数据集开展建筑区图像特征分析与语义分割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机遥感影像中多类别目标的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单阶段的深度学习新目标检测模型。在特征提取结构内,首先使用空洞卷积核来构建基本的提取结构,让模型在提取过程中获取感受野更大、原始信息保留更充分的特征图;针对小目标检测精度不佳问题,采用通道注意力与空间注意力组合的多路注意力机制来提高模型对真实目标的关注程度;在特征图连续上采样的基础上,将来自同层以及高层下采样的特征图进行融合来获取鲁棒性更强、语义信息更充分的特征图实施最终的检测。以VisDrone、DLR-MVDA数据集和路采影像组成数据集,并使用暗通道先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强化,组成训练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对于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的多种类别的目标均能够实现较好的检出,其平均精度均值较其余3种基准模型分别提高8.56%、4.58%及15.81%,检测速度可以达到25帧/s的水平,说明所提出模型能够针对遥感影像中的多类别目标实施快速精准的检测,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洪泽湖天然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样本数据,并构建天然淡水湿地信息提取的特征集。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规则的生成,并将决策树信息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进行比较,精度由84.30﹪提高到88.75﹪。  相似文献   

13.
董春  吴喜之  程博 《测绘科学》2000,25(4):48-51
在建立地理因子库和经济因子库的基础上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地理因子与经济因子进行了回归建模 ,并把得到的回归系数用来解释两类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达到了对地理要素和国民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定量化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评价与研究可客观反映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天津市市内六区为研究区,以街道为统计单元,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对研究区内各街道的入学(小学和中学)可达性进行测算,分析了天津市市内六区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天津市市内六区入学可达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以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高可达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地区街道,基础教育资源过剩地区和稀缺地区呈两极分化的格局;且与街道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匹配。  相似文献   

15.
应用SPOT融合数据,以北京密云地区为例,提出了整合Upscaling技术与对象多特征方法的新思路,通过基于半变异函数的 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建立了面向对象多特征与多分辨率数据集的多尺度分类决策树,并对自动分类效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钟翠萍  靖常峰  杜明义  刘思君 《测绘科学》2021,46(4):142-149,185
针对现有城市公共设施选址模型较少考虑具体城市特色和服务设施运行现状这一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改进潜能模型和免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估研究区垃圾楼可达性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进行初步优化,并构建双目标免疫优化模型再次优化.研究表明:西城区7个街道之间可达性空间差异较大,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中下部;现有垃圾楼数量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拟在可达性较差区域增加9座垃圾楼;经两步优化后,在原有垃圾楼布局不变前提下,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可达性提高34.50%,7个街道平均可达性标准差下降了 58.18%,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垃圾楼整体可达性的同时也促进其空间布局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17.
陈少沛  李勇  庄大昌  张慧霞 《测绘科学》2018,(3):123-130,147
针对广州地铁网络的可达性空间特征及产生的区域响应,该文基于图及可达性测度模型,结合GIS技术,探讨其时空发育状况、拓扑结构、可达性演变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地铁网络与商住区的空间扩张过程在时空上吻合;广州地铁网络逐步演化为回路网络,但拓扑结构存在不足;时间可达性重心从政治中心向商业中心转移,可达性从商业中心向四周区域辐射,并随距离逐渐衰弱;可达性空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换乘站点对所在区域的可达性作用显著;潜力可达性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双中心特征,且在空间分异上与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相呼应。通过对广州地铁网络进行可达性演化和空间特征分析,既为交通可达性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地铁网络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数据是传统地理信息成果的延伸,对物业管理、市政规划以及国防调度具有重要意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速转动的平台上进行高频激光测距,可以快速获取场景的表面点云,已经成为地下空间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点云的离散性和存在扫描盲区,不利于指定位置高程采集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点云提取地下空间标高点的方法。首先,利用格网高程统计法切割近地面点集,解决顶部点云干扰;然后,利用渐进三角网法对地面点集进行分类;最后,用地面点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并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提取标高点。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空间标高点,有效提高了内业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郭梦芳 《北京测绘》2021,35(7):926-931
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与服务区分析是城市公共设施的资源配置与布局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对研究区概况、所用数据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以南昌市辖区中小学教育设施为例,采用改进潜能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探究其空间可达性特征与服务区划分,旨在对南昌市中小学教育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中小学的空间可达性呈现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同时绝大部分中小学服务区都跨越其行政区域边界.  相似文献   

20.
地表比辐射率值是反演地表温度中的关键参数,它通过高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来获取。利用NDVI指数,MNDWI指数及NDBI指数,探讨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比辐射率估算方法,并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认为针对武汉市的特点,采用决策树的比辐射率估算方法精度高于传统模型,较适合研究区的地表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