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河群及热河动物化石群的地质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问题的现状我国东部陆相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地层划分、对比的问题,是近廿年来地质学界争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早在20年代,葛利普(1923)将辽西热河群、山东蒙阴群和浙江建德群的地质年代厘定为白垩纪,并一直作为我国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时,顾知微(1962)认为我国东部的热河群、蒙阴群、建德群中下  相似文献   

2.
论热河生物群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季强 《地质论评》2002,48(3):290-296
本文对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历史作了简要回顾,着重阐述了热河生物 群的定义、组成、地层分布和时代,并讨论了与热河生物群相关的我国北方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3.
热河生物群重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书安 《中国地质》2001,28(4):19-23
简要介绍了近五年来热河生物群研究的一些重大进展,讨论际该生物群中两栖类、长羽毛恐龙、哺乳类、被子植物等化石的一些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指出热河生物群包含着鸟类真兽类、被子植物等重要生物门类起源的关键信息,最后讨论了热河生物群的地质时代及其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4.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5.
辽西热河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方 《地球学报》1983,5(3):57-64
<正> 目前,我国侏罗—白垩纪陆相地层研究工作虽已取得许多进展,但在地层时代的确定方面尚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分歧,其中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限就是我国生物地层学术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热河群的时代是隶属于侏罗系还是白垩系。本文根据作者等几年来在辽西等地区进行的地质考察、同位素年龄的系统测定、古地磁极的测定,结合生物地层学已积累的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热河群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而不是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常建平  孙忠实 《世界地质》2005,24(2):105-111
本文描述了热河生物群中2个水虿新种:Gomphus? biconuexus sp.nov,和Aeschna?acrodonta sp.nov.,它们分别属于Gomphidae科和Aeshnidae科。化石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辽西热河群上亚群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热河群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它的时代归属问题,是我国中生代地层长期争论的焦点。作者从热河群上亚群三个岩组发现了丰富而保存完好的孢子花粉。本文建立了上亚群三个孢粉组合序列,从老至新为:九佛堂组是以Concavissimisporites-Heliosporites-Aeq-uitrirad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沙海组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阜新组以Appenidicisp  相似文献   

8.
张立军 《世界地质》2013,32(3):447-462
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化石资源调查成果,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辽西各主要盆地化石群为代表的相对连续的化石群序列; 运用宏观进化理论和地理隔离等观点分析了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并对其主要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可识别出辐射、趋同和复式进化等类型; 在义县组阶段存在着由于地理隔离而发生的成种事件,九佛堂组阶段翼龙和鸟类的辐射可能与由于食性分化而导致的生态隔离有关; 热河生物群的演替很可能是打破地理隔离后部分物种的绝灭、一些本地起源物种的向外迁移和外来物种的侵入、部分类群的辐射和复式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所处的主要地质背景在时空上协同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已经“穿时”,在其晚期火山活动初始,已进入九佛堂组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供应的铁砂质量不好,孔隙度大,形状不圆,呈蝌蚪状、扁圆形等,钻进时一经加压便成粉末,铁砂耗量很大,而进尺效率极低。后来,普通推广了回火铁砂,因为铁砂经过回火后,改变了内部晶体结构,脆性降低、韧性增高,使用结果是提高效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早期热河生物群保存于冀北的中生代地层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层位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限定热河生物群的演化、鸟类的起源与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年代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将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早白垩系地层划分提供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磁性地层学证据。此外,还将为限定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可靠"深时(Deep-time)"约束。基于1 100余块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高精度的磁极性序列。磁性地层对比分析方案表明,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的磁极性序列对应于标准磁极性柱的M12—M9,属于Valanginian中期至Hauterivian中期。从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早期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于早白垩世的Valanginian期。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热河动物群的起源、演化与机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述了热河动物群的地理及地质分布,各主要门类生物的发生与演化,论证了燕辽地区是热河动物群的发源地。热河动物群之所以在燕辽地区发生与发展,除生物自身的内因外,与当时的古气候吉地理、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及古地磁极的频繁转换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大明  李齐  郑德文 《地球学报》2005,26(Z1):90-91
利用K-Ar和Ar-Ar年代学方法,测定辽西四合屯火山岩剖面133.6~133.1 Ma、129.3~129.2 Ma、大约126.1 Ma和125.1~124.2 Ma等4个火山活动期。含古生物化石的湖相沉积地层存在于第四期火山活动期间,沉积持续时间不超过1 Ma。结合其他研究结果,热河生物群的可能持续存在于侏罗纪晚期至早白要纪期间。  相似文献   

14.
常建平  孙忠实 《世界地质》2006,25(2):105-112
描述了箭蜓科(Gomphidae)一新属种—宽翅辽宁澜箭蜓(Liaoninglanthus latusgen.et sp.nov.)及新属一未定种(Liaoninglanthus.sp.),还对义县光箭蜓(Liogomphus yixianensisRen et Gao,1996)进行了补充描述。化石全部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解决该地区水电大开发地质灾害调查中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利用遥感。论文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的特点及他们对滑坡解译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一地区的滑坡在多种遥感影像上的图斑特征配合实地考察,分析并列举了干扰滑坡识别的图斑,总结出该地区的古滑坡、活动滑坡和典型滑坡的识别特征。同时对该地区滑坡不发育,所占地质灾害比例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地气候、地形、构造特征、岩土类型对滑坡发育存在的影响。为该类型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常建平  孙忠实 《世界地质》2006,25(2):105-112
描述了箭蜓科(Gomphidae)一新属种一宽翅辽宁澜箭蜓(Liaoninglanthus latus gen.et sp.nov.)及新属一未定种(Liaoninglanthus.sp.),还对义县光箭蜓(Liogomphus yixianensis Ren et Gao,1996)进行了补充描述。化石全部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晚期一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一具近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其代表了一新的巨龙型类恐龙——中国辽宁巨龙(Liaoningotitan sinensis gen.et sp.nov)。其主要特征为:上颌骨腹缘下凸,上颌齿列短且位于前部;颧骨前端近平齐于眶前窗的前缘;翼骨的方骨支基部收缩;上颌齿呈叠瓦状排列;上颌齿冠窄勺形,切面呈D字形,缺失唇侧沟和小锯齿;下颌齿9枚,明显小于上颌齿,排列稀松;下颌齿冠不对称,切面呈椭圆形,舌侧的沟和嵴发育,齿冠基部向舌侧膨大;肱骨近端扩展,约为长度的54.9%;肠骨前髋臼突前端较尖。初步的支序分析显示,辽宁巨龙属于巨龙型类恐龙,是比盘足龙和梁龙更为进步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冀北承德与辽西建昌-义县一带是热河生物群化石的命名地,产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是探讨鸟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起源的重要地区,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和各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冀北承德地区陆相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层位要低于辽西地区的义县组,时代也更老。该区所产珍稀无脊椎动物与珍稀脊椎动物化石的时代除义县期外要老于辽西义县组,这对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演化,特别是软骨硬鳞鱼和真骨鱼类的演化,两栖类的系统分类,鸟类的起源,原始哺乳类的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3-66
广东花县赤泥圩位于广州市西北三十公里。该处附近之含煤地层髻岭系,曾于民国十六七年间初定为二叠纪,相当耒耙口系。民国二十二年,国达与李祖材先生考察该处地质时,尝在赤泥圩西中洞村附近之头陂,该系灰黑色炭质页岩中采得多量植物化石,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20.
三尾拟蜉蝣在中国热河生物群可能并不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东  任东 《地质论评》2008,54(5):602-608
热河生物群是中生代晚期分布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辽西、冀北地区的一个非常繁荣的陆相化石群,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和狼鳍鱼(Lycoptera)是它的3个典型代表成员。最近对采自义县组的上百块与三尾拟蜉蝣较为相似的成虫标本研究,发现上述成虫标本与三尾拟蜉蝣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建立了美丽蜉蝣属及其两个种,并认为三尾拟蜉蝣可能仅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外贝加尔和蒙古,在中国热河生物群并不存在。这一发现对有关热河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布、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古水系等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