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正强 《水文》2007,27(3):93-96
针对芒市河污染现状,结合近年收集的相关资料,对芒市河流域污染源、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评价,找出了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计算了芒市河水环境容量、污染物削减量,为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离柳矿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考虑原生和次生环境,选取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生态环境等五个要素参评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同时对大气和生态环境因子做了等标和归一化处理,制定了综合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进行了矿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其成因。评价结果符合矿区现状,为矿区的大规模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5.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2,11(2):149-155
进入土壤和天然水体中的有害元素,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化探资料上有反映,可采用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污染指数等参数来评价环境质量,圈出污染区和划分污染等级。据1/200 000株洲幅区域化探资料,计算Cd、W、Ag、Bi、Hg、Sn、Pb、Mo、Zn、F、Cu、U、As、Ba、Sb、Be、P、Cr等18个元素各项污染参数,圈出50多处污染区,中等污染程度达21处,以Cd、W、Ag、Bi、Hg等污染严重、污染面广、危害较大,並对潘家冲、贺家桥两个污染区的环境质量作了具体评价,指出工厂、矿山排放的“三废”为污染源,应有效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铜陵矿区主要河流水质分析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矿区是长江下游重要的铜铁资源基地,也是典型的含硫多金属矿区,矿山酸性废水是矿业开发活动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地表水体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铜陵矿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从常规理化性质、矿山酸性废水和重金属元素三方面分析了的水质现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河流污染成分以有机污染和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为主,其次是重金属污染。(2)在检测的46个河段中, 按综合污染指数大小分级,共计有93.48%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段占 4.35%,水质重污染的河段占13.04%,水质污染的河段占 65.22%,水质轻污染的河段占10.87%;共计有6.52%的河段水质较好,均为清洁状态。(3)3条河流按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新桥河>顺安河>红星河,除顺安河外,其他均受到了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今后应重点关注矿山酸性废水的污染机理与风险评估,加强矿区水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水环境数据库的监测记录为第一手资料,以各大流域片为单位,从宏观上介绍了各大流域片的水质总体概况,包括各类水质所占比例、污染水质的超标物类型等,基本反映了我国各大流域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质状况以及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我国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流域片.  相似文献   

9.
淮北某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淮北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S4O2-、Cl-、矿化度、总硬度4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别运用尼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该矿区各主要含水层进行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第一含水层(组)水质较好,适合作为矿区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水源,而第二含水层(组)及其以下含水层地下水均需要作适当的处理才可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宝山矿是一座大型多金属矿床。目前,在该地区有国家和地方以及个体等多家矿业单位进行开发,由于长期开采对周围水土中释放了大量重金属和酸性废水,从而破坏了自然环境。本文根据该矿床的矿山地质环境和污染现状,认为矿山在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对环境的自然净化作业,即矿山的尾砂坝应建在碳酸盐岩地层区,矿山的废渣、废石、废水尽可能地在上游碳酸盐岩地区多停留,以减少重金属和酸性废水对下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矿山开发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固体废物和酸性废水已成为矿山资源开发的两大环境公害,与此产生的矿山重金属污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矿山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在人类改造过的环境中发生的活化、迁移和再分配,必然对矿山开发区和邻近区的地球化学平衡带来新的扰动。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这种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扰动与平衡,可以揭示污染元素的迁移循环、形态转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矿山重金属的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长普 《水文》2013,33(6):63-67
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模型(DPSIR)的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降水、污染物入库量、水质状态指标、水质达标率以及水华爆发影响因子5个方案,11项指标。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岳城水库水环境安全评价,其结论主要有:(1)该模型的驱动力是降水带入面源污染,压力是流域输入水库的污染负荷,状态指标是TN、TP以及CODMn等水质参数,影响指标是水库水质达标率,风险指标则是氮磷比、水温等;(2)岳城水库4、5、6和9月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由于受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影响,在7、8月处于预警状态。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吻合程度好,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海河流域大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3.
稀土矿床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极大损失,并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选取韶关新丰、清远英德交界区域为研究区,采用2010年到2012年3期不同来源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各年度的稀土开采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情况,并进行野外实地验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开采图斑较多,但均已停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且大多未进行有效治理。研究发现,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遥感调查手段,既能利用不同时相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又能发挥不同分辨率数据识别各类矿山地物和地质环境要素的能力,有效监测稀土矿区的整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矿政管理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业开发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干扰生态环境平衡、诱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的灾害问题。以前对矿山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环境审批往往仅是局限于大气、地表及水体等常规环评因素,而对矿区岩石的生态功能、矿震、滑坡、崩塌及塌陷等不利地质因素评价涉及甚少,导致对潜在地质灾害认识不足而造成损失;文章指出矿业开发环境评价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促使地质环境监督和环境监理协调进行;提出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5.
稳定同位素因其指纹效应已成为分析矿区污染来源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以招远金矿区为例,应用硫同位素联合水化学分析、聚类分析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招远金矿区水污染特征和成因。通过分析可知,矿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力联系密切。水化学类型以SO4—Ca和SO4—Na型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NO3-和Cl-在空间上变异性较大。地表水硫酸盐含量普遍偏高,硫酸盐污染较为严重,高值区出现在玲珑金矿、金翅岭金矿和张星镇附近;而地下水高值区都出现在玲珑金矿附近,且SO42-浓度沿着径流方向逐渐降低。地表水中硫酸盐δ34S值介于1.8‰~9.8‰,地下水中硫酸盐δ34S值介于2.7‰~9.6‰,地表水和地下水硫酸盐含量受玲珑金矿硫化、玲珑花岗岩和胶东岩群影响明显。在地下水径流途中,有地表水入渗污染地下水的现象。另外,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硫酸盐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硫同位素在金矿区硫酸盐污染的来源和特征方面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是评价矿山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邬光海  王晨昇  陈鸿汉 《中国地质》2020,47(6):1838-1852
为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废弃钨钼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成因分析,共采集83份表层土壤样品和6个土壤钻孔。采用ArcGIS空间插值分析方法研究As、Cd、Cr、Cu、Ni、Pb、Mo和Zn的空间分布,构建重金属扰动指数函数研究重金属受人类活动的污染程度,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验证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重金属来源并讨论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As、Cd、Cu、Pb、Zn和Mo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矿区周边背景值,高含量主要分布尾矿库周围,主要来源为矿山采选活动;Cr和Ni基本无污染,主要来源为母岩风化。通过重金属扰动指数函数计算发现:采用区域背景值对矿区周围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夸大了矿山采选活动对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天然重金属富集和采矿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双驱动模式”导致,尾矿库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随着与尾矿库水平距离的增加和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降水量丰富程度是影响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关键因素,该矿处于降水量匮乏地区,尾矿库对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有限,对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基本查明冀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损土地、恢复治理和矿山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辅以野外调查和走访,对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广泛收集基础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该区矿山开发占地的解译标志; 利用ArcGIS平台对矿山占损土地进行了统计与变化分析; 对区内采矿引起的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采空沉陷等系列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①区内2016年度矿山占损土地总面积为49 755.4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6%,且有逐年扩大趋势; ②相较开发占损土地状况,区内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治理进程滞后,2016年治理率仅为4.7%; ③区内206个金属矿开采点距离重要水源较近,对水体安全构成威胁; ④采矿引起的采空沉陷面积较大,影响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区域总面积达24 351 hm2; ⑤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快速、经济等特点,在矿山开发占地和矿山环境调查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证据权法的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中指标权值计算和评价分级具有较大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证据权法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模式,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矿产开发活动、坡度、坡向、高程、构造、植被覆盖度6类地质环境评价指标,运用证据权法计算指标权值。结合条件独立性检验结果,优选评价指标并计算后验概率。采用后验概率面积频率法对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东南部和西部;矿产开发活动是影响研究区内地质环境质量最主要的因素。采用效率曲线法对模型验证,正确率和预测率分别为90.1%和89.5%。证据权法能够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干扰,评价结果客观,具有可重现性,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区域环境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进行区域环境评价时,对地下水环境的评价应当占有相当的地位。文章作者主要探讨了: (1)对一个区域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时,应当考虑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不能因为新上 建设项目造成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2)正确处理少占耕地和保护水源的矛盾,既要保 护耕地,也要保护水源。(3)当河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即使污水是达标排放的,也可 能引起地下水的污染,使之不符合供水标准。对于此种情况应当慎重对待。(4)探讨了地下 水污染源调查的要点。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有助于提高区域环境评价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矿井水排放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对矿区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梧桐庄矿井位于鼓山东南端的停滞区,属基本封闭的地垒块段,含水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具备回注储存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地质构造条件。在选定区内建凿大口径回注井组,将经地面水处理厂多级处理后达标的矿井水,通过管网系统分级配送利用、回注储存,用于矿井生产、生活及农田灌溉。该工艺技术解放煤炭资源3 900万t,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