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论文分析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历程、特征与影响因素,这对于推进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升级和提升政策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扼要刻画美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的政策框架;考察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并进行了阶段划分,探讨了风电产业萌芽示范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优化增长期等阶段的政策背景、内容和绩效。基于对演进历程的系统回顾,提出了美国风电产业政策演进的四大特征,并揭示了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全球石化产业的演进历程及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归纳总结了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研究认为,全球石化产业经历了萌芽阶段、美国独霸阶段、西欧追赶阶段和生产全球扩散阶段4大发展阶段,技术、原材料、市场、跨国公司、政策等因子是影响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石化产业呈现出三种发展模式:以美欧等核心经济体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推动型”、以拉美和东亚地区为代表的“进口替代型”和以中东北非地区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席晶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87-1194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减少,机构养老服务在北京市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历程,探析了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分为萌芽期(1953-1959年)、停滞期(1960-1977年)、增长期(1978-1995年)和繁荣期(1996-2012年) 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在区县尺度,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和布局现状存在空间差异。延庆县、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县、平谷区、门头沟区养老机构的发展主要处于增长期,呈现出增长期的布局特征;而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养老机构的增长主要处于繁荣期,并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布局特征;③老年政策不仅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总体规模,并且对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布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盼盼  余青 《热带地理》2020,40(6):1136-1149
政策是保障和推动风景道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措施、手段、依据和基本准则。文章围绕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这一主线,从演进背景、政策类型、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政策手段等5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百年演进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识别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历经“萌芽酝酿”“起步探索”“成长发展”“转型变革”4个时期,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历史过程,标志性政策的出台促进与推动政策变迁迈入新的进程;2)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受社会文明与思潮、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交通建设和旅游需求、风景道自身发展等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3)法案、技术指南和研究报告“三位一体”,共同促进美国风景道政策演进;4)历经百年变迁,美国已形成由交通部门主导、多部门跨部门联合、注重公众参与的政策制定主体格局;5)美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风景道政策体系,涉及“建管养运”各方面。最后,基于美国经验,结合中国风景道政策现状和问题,提出未来中国应遵循风景道政策演进规律,考虑内、外影响因素,进一步丰富政策类型、设立风景道主管或牵头部门、关注“建管养运”全过程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长吉地区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制造业就业高度集聚在区域中心区县,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高,对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区内的集聚水平差异大;该区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资源条件等区域特征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明显,规模经济、地方保护、产业政策等区域产业特征显著影响该区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汽车和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以产业对外开放促产业集聚的产业集聚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关注重点。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区位特征备受关注。本文选取风电设备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整理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据库,发现中国的内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由相关装备制造业企业投资设立,并位于投资企业所在城市;外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倾向于布局在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风电设备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扩展即子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和东部沿海等风力资源丰富和风电场重点建设的地区。在实证部分,利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探讨中国风电设备企业及其子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风力资源禀赋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城市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个数较多;②产业基础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母公司区位选择;③地方政府支持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④风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方政府支持同时作用时,产业基础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风电设备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建明  王健  董国勇  孙剑 《热带地理》2013,33(1):63-69,103
以武汉市体育场地时空演变过程为主线,运用相关模拟制图工具,将其场地演进过程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并从中提炼出场地演进的一般与内在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场地布局演进的主要因素:1)外部因素:区域总体规划是体育场地空间布局的风向标;区域产业发展是场地空间布局的核心推动力;人口因素成为体育场地布局变动的重要保障;优越的交通路网成为体育场地布局的有利条件.2)内部因素:学校成为场地布局的主要基地;群众体育和大型赛事激发了场地建设;各类场地之间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促进了场地合理布局.最后,提出武汉市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发展趋势及其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历程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鹤  金凤君  刘毅 《地理研究》2012,31(11):2031-2043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及格局,探讨了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经历了内陆分散布局、沿海局部快速集聚及沿海全面加速扩张三个阶段。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了“十大石化产业基地”.原材料、市场和政策因素是影响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石化产业发展的早期,原材料是影响石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在此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原油丰富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成为影响石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中国石化产业开始向沿海局部地区布局。2000年以来,在原材料、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石化产业加速向沿海地区集聚,沿海石化产业带初步形成,无序扩张态势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9.
徐洁  李琳 《地理研究》2023,(10):2796-2816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对后续技术演进、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是区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根本动力。技术关联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缺少对技术非关联以及非技术因素的考察。基于2000—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772万条发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关联密度与技术非关联密度指标,结合地方政府政策规划文本,探究技术关联、技术非关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突破性技术发展。研究发现:(1) 2000—2018年中国突破性技术主导领域从生活资料、化学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演进为计算、测量、电气元件和电通信技术等新兴产业;空间维度上区域突破性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进北退”的演化特点。(2)技术关联和技术非关联对突破性技术发展具有技术周期的差异化影响。技术关联对突破性技术进入和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非关联仅对新技术进入有积极影响。(3)区域产业政策效果受目标产业技术关联性的影响。选择性产业政策虽能短期内开辟新的区域技术演进道路,但难以促进非潜在优势产业持续创新增长。随着目标产业与区域技术基础关联性提高,产业政策对突破性技术进入和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且上...  相似文献   

10.
1951~2004 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刚  沈镭 《地理学报》2007,62(4):364-376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 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对西藏 1951~2004 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1951~2004 年西藏产业结构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 然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计算了1975~1984 年、1985~1994 年和1995~2004 年三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并结合GIS 方法分析了西藏农林牧渔业产业重心的时空动态演进过程。最后,归纳出西藏产业结构 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是需求结构约束、资源禀赋差异、政府引导的巨大作用和潜力较大的高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保证第一产业发展,重点 扶持第二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中的相关方法,对伊犁河谷1956-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然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了1956-1978年、1979-1992年和1993-2008年三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一产比重一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上升快,但内部结构不合理;2.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3.产业结构转换速度逐渐变缓,特别是1993年以后,随着经济活动日趋正常化、规模化、成熟化,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对较小;4.产业结构一直是靠着传统的农牧业在发展演进,落后的工业和不发达的第三产业严重制约着伊犁河谷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区域整合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旅游区域整合已成为中国旅游研究与发展的焦点。该文依据主导因素的不同,将中国旅游区域整合的演进历程分为自然合作主导阶段、产业要素主导阶段、区域合作主导阶段和大区域整合主导阶段4个阶段,从整合范围、整合对象、整合机制等视角分析当前中国的旅游区域整合情况,提出促进全面整合的四效合一模式,探究整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给出相应对策,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旅游区域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演进经济学的角度透视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遵循经济演进的角度描画了中国地方保护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及特征,指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是中国转轨阶段的产物,有一个由弱至强再至逐渐消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特征——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85-1692
以长三角不同规模的四大枢纽机场为实证研究对象, 探讨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研究围绕经济总体特征、临空指向特征、产业组织特征分别构建相应指标并展开评估, 研究表明:① 经济总体特征方面, 随着机场规模增大, 空港经济区服务经济特征逐渐强化, 传统服务业引领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该过程, 除机场规模外, 空港经济区与城市的区位关系也深刻影响了产业结构演进;② 临空指向特征方面, 临空指向度首先逐步增强, 而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③ 产业组织特征方面, 航空运输产业组织有序化, 产业链逐步延长;受航空客货流空间扩散差异的影响, 航空货运产业引导了空港经济发展, 航空客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 长三角空港经济区存在现代服务业份额较低、临空指向度较弱等问题, 航空运输产业链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区域城镇群体整体出发,围绕着城镇群体的产业和空间结构,探讨了平顶山经济区域镇群体的演变模式,得出了该区域城镇群体经历了自然增长模式和极核增长模式两个阶段的结论.进而根据影响城镇群体的演变因素和区内各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该区城镇群体必将向多核增长模式演进的观点,并阐述了多核增长模式的产业和空间结构格局.无疑,这对今后该区城镇群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6年电子竞技企业数据,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对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 中国电竞产业发展经历从“非法”到“合法化”的曲折历程,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分为“波动发展-蓄力扩散-集中爆发”3个阶段。② 电竞产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产业集聚空间存在2级集聚中心,集聚模式经历了从“双核”到“单核”的结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竞产业向中南、华南地区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程度最高。③ 实证研究表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政府政策、创新环境、经济外向度、用户规模是影响电竞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集群政策是产业政策在集群层面上的集合,是促进集群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索适宜的集群政策成为长期以来集群研究的重点目的之一.作者认为,由于企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不同,引发了弹性实施集群政策的思考.从分析集群演化规律入手,首先按照集聚力不同的产生因素划分集群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集群发展将经历外生集聚力内生化、内生集聚力创新化这样的演化路径;分析在不同阶段集群中企业的主要行为模式和发展障碍;然后由此推断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对集群政策的需求,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适合不同阶段的集群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圳产业演进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9—2012年深圳企业数据,以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企业时序变量为1阶单整序列,继而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结合VAR和VEC模型计量结果,探讨了深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在演进过程中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因果关系和动态冲击影响,并基于企业区位熵法对产业演进结果的空间表现形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深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协整关系,第三产业企业增长是第二产业企业出现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两者相互的动态影响,产业协同演进结果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分异现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城市产业合理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