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七日至十三日在杭州召开了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2人。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2篇,其内容主要包括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平差方法和理论精度、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各种布点方案与加密精度的关系、小型电子计算机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作业中的应用以及生产作业的经验等方面。会议以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会上,王之卓教授介绍了一九八○年七月在西德汉堡召开的第14届国际摄影测量学会会议的情况,对到会代表了解国外摄影测量现状与发展动向很有帮助,受到代表们的好评。全体代表还听取了13篇学术  相似文献   

2.
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日至5日在西安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召开。来自全国测绘、冶金、水电、铁道、地震、军事、地质矿产、城市勘测等部门从事生产、科研、教育的10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60余篇。论文涉及大比例尺测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平差理论、解析测图仪、地图更新、摄影与处理、机助制图和遥感应用等方面。大会特邀国家测绘局杨凯总工程师,煤炭部  相似文献   

3.
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简要介绍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全数字自动空中三有测量的基础上,祥述GPS与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综合的产物-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作业流程。介绍几个用到的软件系统。分析讨论哈尔滨测区的试验结果及新方法与常规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的对比,试验充分证明了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先进性和在航空遥感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数字摄影测量相机(DMC)在航空摄影测量及大比例尺数字化成图中遇到的问题,如摄影比例尺的选择;数字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野外像控点间航向基线数、旁向航线数、区域网总航线数的确定;摄影测量平台软件的选择;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摄影精度、加密精度、成图精度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在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像点坐标或模型坐标的系统误差改正问题,成为目前提高摄影测量网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在大比例尺电算加密中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大比例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扩大航带或区域网控制点之间的跨度,本文就如何改正像片系统误差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在摄影地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张像片,在高精度立体坐标量测仪上进行量测,按严格的数学关系计算出系统误差源对像点坐标的综合改正值并用模拟和真实像片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于1984年6月17日至29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了第15届大会,会议代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100多人。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以王之卓为团长的15人代表团。共向大会提供了18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各种会议上宣读的有7篇。这是自1980年中国测绘学会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以来,我国提交和宣读论文最多的一次。这些论文从各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摄影测量和遥感工作的成就,王之卓教授作了“东南亚摄影测量与遥感教育状况的报告”。各国代表很为关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VirtuoZo AAT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的实验,对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实际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应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并进行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试验,分析并比较了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的加密精度,得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辅助摄影进行大比例尺航测成图时新的像控布点、像控测量以及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机载GPS接收机天线与航摄相机摄影中心之间的偏移向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两种测量偏移向量的方法,并对偏移向量测定和转换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平差对偏移向量测定精度的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2月3日至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象片室内判读与调绘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7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测绘学会的代表和部分专业委员共91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1篇,其中有17篇在大会上宣读。这些论文涉及到判读的理论,大、中、小比例尺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是新中国培养的有杰出贡献的摄影测量专家。1939年4月19日出生,河北省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系。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曾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刘先林同志长期从事航空摄影测量理论研究与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刻苦钻研,勇于攻关,为发展我国航空摄影测量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63年,大学刚毕业年仅24岁的刘先林,发明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这一方法使野外控制点跨度增大一倍,比传统的“图解辐射三角测量”精度提高一倍,为当时1:10000航测成图创造了新方法。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发明的方法收入国家测绘局制定的航测内业规范。1965年,他在“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基础上,用同一套观测数据,使用手摇或电动计算机及计算尺,实现了高程加密,使三维坐标加密一次获得,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当时传统的微分法只能实现高程加密,辐射三角测量又只能实现平面加密的低效率作业方法。这种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在全国许多作业单位推广使用。1967年,他为国家测绘局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JS-5研制了空中三角测量程序。这个软件由于功能完备,从1968年起一直运行到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国家生产大量地形图作出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图像处理、误差处理等理论,用VC++开发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程序的主要功能,并用本程序对一个实验测区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处理,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最后实践证明,利用GPS/IMU数据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能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利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自行研制的摄影测量与非摄影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程序WuCAPS系统对天津蓟县某测区一组实际GPS控制飞行的航摄像片进行了处理。针对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的若干问题,如构架航线的敷设、地面控制点的布设、无地面控制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测区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计算得到了与国外相同的研究结果。此外,文中还对如何实施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提出了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数据检查验收及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三角测量为摄影测量提供基础定向数据,数据质量决定最终的成图(DLG,DOM,DEM)精度。结合生产实践,对全数字自动空中三角测量产品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以及质量评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至十六日在长沙召开了城市及建筑工程测量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78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60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专业组报告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分五个专业组:城市控制测量组;摄影、地形测量组;建筑工程测量组,电磁波测矩测量组;误差理论与平差计算组。这次会议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了学术民主,广泛地交流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利用VirtuoZo AAT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在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的实验,对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实际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应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测绘》2016,(6)
GNSS/INS组合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和道路测量等领域。本文研究无人机搭载GNSS/IN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像控点的密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GNSS/INS技术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应用于低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成图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型航空摄影仪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针对新型数码航空影像在摄影测量应用中的高程精度和大重叠度摄影2个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使用实际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试验,证实在大重叠度数码航摄影像的空中三角测量作业中,只要适当选择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并且连接点转点必须向所有可能的影像转点,是完全可以满足成图精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9.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过程,并通过在HELAV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的实验,对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实际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际应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SPRS)第三委员会于1986年8月19~22日在芬兰召开了技术讨论会。讨论题:从解析到数字。会议录分两卷,即第26卷3/1分册和3/2分册,共697页,59篇论文。内容包括象片的随机特性,联机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地形模型,连结点的测定及其质量估算,以及数字图象处理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