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鞍形白云石中亚晶定向排列的模式A.Kostecka马鞍形白云石是指具有弯曲的晶面和晶棱,板状晶形,呈波状消光的白云石。它们常与硫化物矿物、含硫酸盐的碳酸盐及碳氢化合物共生。马鞍形白云石的晶体经常是由大量的板块状亚晶(相互间稍微错开)所构成,因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青岛海滩砂中的曲晶石(Cyrtolite)晶形完好,除了具有锆石的一般性质外,以富含Th、Y、Yb、Hf、La、Re和Sc等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为特征,是青岛海滩重矿物砂中的重要稀土元素矿物之一。 本文介绍曲晶石的形态、物性参数、X射线粉晶数据、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的深源矿物碳硅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绳海槽南部海底沉积物中,首次发现了颗粒状α-碳硅石晶体,产地水深为1500-2000m,地表变化复杂,有海底山存在,当地沉积物为灰褐色软泥,伴生有较多的火山喷发型碎屑矿物,其中钛铁矿,辉石等晶形完好,表面有熔蚀现象,不同世代晶体的连生现象也较普遍。此外还有钩鱼岛石,刚玉,石榴石,磁铁矿,磁黄铁矿等。  相似文献   

4.
内蒙乌拉山区具文象和粗粒结构的富含稀有元素伟晶岩中产出有多量褐帘石和锆英石。褐帘石呈短柱状和厚板状,前者晶体不大,一般长3—5cm,厚一厘米左右,后者晶体很大,长者沿b轴可达30cm以上,厚5cm左右。多形成簇状集合体。晶形良好,最发育单形是{100}、{001},  相似文献   

5.
东海DGKS9617岩心重矿物及自生黄铁矿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海DGKS9617岩心重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闪石类、帘石类、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和金属矿物为优势重矿物.根据重矿物的稳定性,将该岩心的重矿物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并在极稳定矿物组合、自生黄铁矿和榍石含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将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共4个重矿物韵律层,各韵律层的优势矿物和特征矿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矿物韵律曲线的变化与孢粉组合及竺可桢温度曲线的对比可推断出Ⅰ、Ⅱ、Ⅲ和Ⅳ层的底部年龄分别为6 000、5 000、2 800和1 300 aBP左右,各韵律层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0.11、0.27和0.08 cm/a.自生黄铁矿含量变化指示出在2 900~1 800 aBP和1 300~850 aBP存在两个快速沉积期,其平均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14和0.13 cm/a,反映了当时河流物质输入量增大,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期.  相似文献   

6.
该区的碎屑矿物有以下三个来源:即陆源碎屑物质;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少量海底自生矿物。其中火山喷发的碎屑矿物晶形完好,常包裹着一薄层火山玻璃,这些矿物以紫苏辉石为主,其次是普通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磷灰石等。此外,还有许多浮岩碎块及火山玻璃碎屑,在浮岩的碎块中含有斜长石(An=30—80)、紫苏辉石、磁铁矿及少量橄榄石的斑晶。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将该区分为3个矿物区和3个矿物亚区。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永兴岛西永2井和石岛西科1井均发现铁白云岩。主要通过X光粉晶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完成测试,分析白云岩-铁白云岩分布及岩相学特征。X光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及综合分析表明,西科1井发育11层铁白云岩,西永2井发育8层铁白云岩。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西永2井中新世白云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呈粉晶-细晶结构;某些层段含较高铁白云石,呈微晶-粉晶状。通过薄片观察分析发现,西科1井发育大量物碎屑白云岩,多细晶-粉晶结构,自形-半自形为主,部分样品可见黑色铁质氧化物或者胶结物。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个井多数白云石为典型菱形多面体结构,白云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青岛铁陨石的发现及其化学成分和矿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铁陨石是在2004年5月发现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重约30 t。通过初步的化学分析和矿物学分析,发现其铁含量为94.02%,镍含量为5.29%,钴含量为0.45%,主要矿物为铁纹石,局部含有陨磷铁镍石的晶体或集合体,表明它是一块典型的铁陨石。该区历史上没有陨石降落的记载,根据该铁陨石产出在第四系的全新世冲—洪积层中离地表3~4 m的深度处,推断它的降落年代应是全新世。  相似文献   

9.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热水矿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样品中除陆源碎屑和生物壳体外,存在着一组特征性的石英-钠长石-重晶石自生矿物组合。它们均呈完好自形晶,显然未经历过明显的搬运,都是原地形成的自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组矿物的存在。迄今为止自生钠长石主要见于埋深较大的储层砂岩,其结晶温度不低于70℃,是一种典型的热水成因矿物,而同样完整晶形的重晶石曾在加利福尼亚湾Guaymas盆地被发现,并被确认属热水成因。作者据此认为,存在于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的自生石英-钠长石-重晶石属于热水矿物组合。这意味着在远离洋中脊的大洋盆地亦有一定规模的热水活动,它对深海成矿作用和全球环境,尤其是长周期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本区正常海盆的表层沉积物中首次发现了微晶——细晶的自生石膏。细晶石膏0.5~2mm,呈单晶或双晶散布在S_2站位的砂、砾质沉积物中。石膏晶体中常包裹有细小的石英砂粒或岩屑。有的呈放射状晶簇选择性地附生于砾石表面或凹坑中;微晶石膏十几至几十微  相似文献   

11.
青岛海滩砂中的曲晶石(Cyrtolite)晶形完好,除了具有锆石的一般性质外,以富含Th、Y、Yb、Hf、La、Re和Sc等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为特征,是青岛海滩重矿物砂中的重要稀土元素矿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科1井为南海区域揭示生物礁地层最全、取心最为完整的钻井。该井下中新统三亚组发育致密白云岩,其孔隙度为1.65%~16.4%,平均6.7%。渗透率极低,局部渗透率仅为(11.8~39)×10~(-3)μm~2,平均渗透率1×10~(-3)μm~2。利用沉积岩石学、岩石孔渗物性特征和包裹体测试方法,分析了致密白云岩的成岩特征,讨论了其成岩演化条件。致密白云岩中的白云石以粉晶、细晶和泥晶为主,形态多为自形和半自形,晶形较好,具有雾心亮边构造,白云石晶体接触紧密。晶间孔细小,孔隙呈分隔状且互不连通,次生溶蚀孔不发育。三亚组致密白云岩形成于准同生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暴露,导致多期的海水充注孔隙作用,加上高温高盐的古海洋和地层环境,为致密白云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初步研究了健康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甲壳和患病对虾甲壳白斑的形貌、无机组成以及所含的钙化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甲壳的内外表面的钙磷原子比分别为1.2—1.4和1.56—1.68;在透射光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均匀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毛发状、树枝状和十字消光放射球纤状雏晶,有些鲕粒中心可包含石英微粒;红外光谱表明,健康对虾甲壳所包含的沉淀矿物主要是胶磷石。患病对虾甲壳表面白斑区的钙磷原子比可达31.83—43.56,其剖面中间层鲕粒除合少量硫以外,全部都是钙,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照片清楚地显示泥晶状、放射纤维状、放射花瓣状微晶集合体逐步交代并覆盖胶磷石,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都清楚地证实该矿物是方解石。  相似文献   

14.
青岛崂山花岗岩中的曲晶石,晶形良好,物理性质、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方面均与锆石相似,但以富含稀士、稀有、放射性元素为特征,其中含ZrO2 50.62%,ThO2 2.78%,RE2O3和Sc2O3分别高达2.85%和0.007%,是锆石的变生矿物。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孟瑶  金秉福  岳伟 《海洋学报》2019,41(11):89-100
在粒度分析基础上,以0.5Φ为间距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不同粒级分样进行碎屑重矿物分析,并对各粒级重矿物特征与广粒级(1.5Φ~6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粒度跨度大,从粗砂到泥(黏土)均有分布,粉砂含量高。样内不同粒级分样重矿物含量、种类和组合均有一定变化,样间表现出较一致的规律性。长江口出现碎屑重矿物30种左右,粗粒级分样中矿物种数为10余种,细粒级分样中重矿物种类增至20多种;3.5Φ~4.5Φ是重矿物种类多、矿物成分复杂的粒级区段。粗粒级(粒径大于3Φ)云母族富集,其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随粒级变细(粒径小于4Φ)云母急剧减少;闪石族分布粒级广泛,在3Φ~5Φ粒级含量相对较高;帘石族、稳定矿物尤其是金属矿物在粒径小于3.5Φ粒级逐渐增多。长江口重矿物整体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榍石为特征矿物。相似度分析表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粒级与广粒级重矿物特征相近,能代表沉积物整体重矿物特征。长江口碎屑重矿物特征深受粒度分布的影响,其矿物种类、矿物组合和矿物指数及其所蕴含的水动力和物源意义都要结合粒度特征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蚀变大洋地壳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是导致岛弧火山作用的重要物质来源。洋壳蚀变导致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对理解固体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IODP U1365站位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前缘的俯冲板片上,对该站位蚀变玄武岩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俯冲过程。对U1365站位的9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蚀变产物的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并结合全岩主量元素含量,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影响因素及蚀变产物对化学组成变化的控制。研究表明,该站位的主要蚀变产物为皂石、绿鳞石、贝德石、沸石、绿泥石、橙玄玻璃、黄铁矿、方解石,以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为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产物组合特征。从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或裂隙边缘到岩石内部,蚀变矿物呈现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绿鳞石—皂石+黄铁矿的带状分布,指示了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的转变。该站位的蚀变类型包括矿物置换、气孔填充及裂隙填充。根据蚀变产物组合及矿物穿插关系,将U1365站位玄武岩的低温蚀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玄武质玻璃橙玄化、氧化蚀变矿物(绿鳞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形成、还原蚀变矿物(皂石+黄铁矿)的形成,以及裂隙的封闭。低温热液蚀变过程对该站位玄武岩化学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为K_2O、Fe_2O_3含量的升高及FeO、CaO、Na_2O含量的降低,并且在靠近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的部位,样品的蚀变程度更高,所需的最小水岩比更大,全岩化学组成的改变也更强烈。蚀变产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K_2O主要赋存在绿鳞石和沸石中;Fe_2O_3主要赋存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橙玄玻璃和绿鳞石中;CaO主要赋存于方解石岩脉中,在其他蚀变产物中含量极低。该结果可用于解释U1365站位蚀变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变化,如更容易接触氧化性海水的蚀变样品通常表现为氧化型蚀变产物组合(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橙玄玻璃、绿鳞石等),其全岩组成与新鲜样品相比表现出更强烈的K_2O、Fe_2O_3富集,说明蚀变类型对于大洋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变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极中山站石榴石角闪岩由石榴石(45~55%)、角闪石(30~35%)、石英(10~15%)和斜长石(5%)组成,并含极少量的钛铁矿(<1%)。岩石呈中细粒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石榴石呈筛状变晶结构及包含变晶结构,裂纹发育;角闪石多为自形结构,与石榴石之间为平衡共生。反映在矿物世代上,第一世代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钛铁矿,第二世代矿物为石榴石+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的FeO含量较高(24~  相似文献   

18.
在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共分析116个重矿物样品,在直接流入桑沟湾的三条河流中采取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其组合特征及分布类型,该区可分为四个矿物组合区,即:1.角闪石区,2.绿帘石-锆石-屑石-石榴石区,3.黄铁矿、片状矿物区,4.角闪石-绿帘石-金属矿物-石榴石区。各区反映了来源不同的物质以及受海洋水功力、地质化学作用的情况。本区沉积主要是由河流输入,其次是由岸边基岩侵蚀风化碎屑物质和海内自生矿物组成,受波浪、潮汐控制,扩散趋势范围不广。该区尚无外来海区物质和特殊重矿物异常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东湾55个样品进行矿物分析,共鉴定出48种矿物,其中重矿物39种;选取9种含量较高的优势矿物与特征矿物作为指标,尝试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沿岸大致可以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优势矿物均为闪石类、帘石类和金属矿物;一区(老铁山-复州湾北)金属矿物以钛铁矿为主,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复州河及沿岸冲刷为其主要物源,辽东浅滩可能与其有同源性;二区(复州湾北-营口)金属矿物中磁铁矿含量最高,特征矿物为榍石、锆石,受大辽河影响显著;三区(营口-秦皇岛)褐铁矿是金属矿物中主要组分,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磷灰石,辽河、六股河对其贡献作用突出。主要因各条河流贡献作用不同,海岸地貌类型差异将研究区划分3个矿物组合区,对深入研究其物源,实施海岸规划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3个钻孔重矿物的垂向变化,将浙江沿岸第四纪地层划分为4~17层。黄铁矿、角闪石、绿帘石、金属矿物、菱铁矿、片状矿物在第四纪地层特别是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较富集,而金红石、锆石、石、电气石、石榴石等含量较低。通常重矿物含量变化明显的地段即地层分层界线之所在。这与岩性、古生物、~(14)C测年的结果大体一致。全新世地层发育基本完好。此外,本文对重矿物组合类型与横向地层对比、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及地化环境之关系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