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于2003年10月开始实施 ,一个国际工作小组正在对实施此计划的科学和后勤备选方案进行测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将使用两艘调查船 ,一艘升降船目前正在日本建造 ,一艘非升降船是由美国资助的。升降钻探船主要用于不安全的区域作业 ,例如有油气沉积的大陆边缘 ,含有厚的沉积剖面、断裂带和不稳定层组的区域。位于浅海和积冰区的台地将由非升降船钻探。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还将增加滨岸设备 ,加强滨岸的调查能力。另外 ,国际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与其它国际计划和行业合作的途径。此计划的经费将由美国和日本各分担三分之一 ,其…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保障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文章概述世界主要大洋钻探船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必要性和经验基础,并提出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大洋钻探船主要包括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从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和深度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角度,我国对大洋钻探船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我国已在深水勘察船和钻井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船型、总体布置、推进和定位方式、钻探和岩芯采集系统以及船载实验室等方面,应参考其他相关和类似船舶,结合我国深海大洋勘探和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3.
利用深海钻探船进行世界大洋海底地质的研究工作已25年了。1984年前这样的船只是“格洛玛·挑战者”号,而在近年内为“乔德治·决心”号。这两艘船中的每一艘船在自己的时代都是最现代化的海上科研大学,世界上没有一个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装备能与之相比拟。在这样的科学海上机构中,在2个月的时间内(钻探船每一航次的一般延续时间),繁忙的工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9,(4):4-4
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计航行达46000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08,(6):F0003-F0003
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DY115-20)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执行该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已于2008年5月22日从广州启航,将于2009年1月26日返回青岛,预计时间为250天,分6个航段,航程约3万多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隆、西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和西南印度洋等。航次首席科学家仍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博士担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DY115-20)受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委托,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执行该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已于2008年5月22日从广州启航,将于2009年1月26日返回青岛,预计时间为250天,分6个航段,航程约3万多海里。调查区域涉及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隆、西南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和西南印度洋等。航次首席科学家仍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博士担任。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荣成市华海渔业公司投资的一艘1354总吨大型远洋鱿鱼钓船已在国内骨干造船企业——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计划2001年5月1日前交付使用,开赴阿根廷外海渔场从事鱿钓生产。这是荣成市建造的首艘新型现代化大洋鱿钓船,对荣成市乃至全国大洋渔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F0002-F0002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的邀请,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历经220多个日夜海上航行后,于2007年8月10日~14日停靠香港海运码头,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停靠期间,还举行了公众开放日、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大洋月夜     
2012年5月,"大洋一号"船刚刚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大洋中央的空气远比城市里纯净,天空格外透亮。抬头仰望,满月发出的光芒甚至有些炫目,同样是月夜的天空,这里的景致却透亮的有些诡异,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想要留住这不一样的夜空,所以尝试着用鱼眼镜头记录下这一刻。夜间光照弱,拍摄夜空必须采用长时间曝光的手  相似文献   

10.
新年文告     
2006年末,我有幸登上停靠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团岛码头,正为新航次备航的“大洋一号”船。团岛码头停泊着数艘海洋局的名船,与“大洋一号”船头对头泊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向阳红九号”;薄薄的海雾中,还有几艘中国海监船。走在码头狭长的船坞上,看着这些为我国海洋事业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家领衔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并有9位中国学者参加的中国海区第一次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已经顺利完成,揭开了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经过两个月的南海钻探,于1999年4月12日停泊...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两艘远洋科学勘探船近期将前往离我国海岸1万多公里的东北太平洋海域进行勘探,为我国下世纪寻找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作为本世纪内4次大规模大洋勘探的一部分,这两艘勘探船将用半年的时间,利用国际先进的光学和声学探测器及6000米水下机器人,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用“大洋一号”首次获得深海视像资料据报道,载有中外科学家00多人的我国“大洋一号”深海科学考察船,经过140多天的科学考察,于1995年12月门日顺利返回祖国。此次“大洋一号”执行的航次对位于东太平洋海盆的经联合国批准登记的我国旧万km‘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大洋一号”首航暨圆满完成DY85-5航次调查任务“大洋一号”船首次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调查,圆满超额地完成DY85-5航次任务.于12月13日返抵广州长洲码头,受到大洋协会领导、常务理事、广东省政府领导及协会四个业务依托部门领导的热烈欢迎.“大洋...  相似文献   

15.
政委张宝明     
正2015年12月12日,"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开启了中国大洋第39航次第一航段的考察任务。对于政委张宝明来说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航次任务。2004年,他就任"大洋一号"船政委,先后有12年之久。问他如何理解"政委"在船上的意义与作用,他说:"人船安全的精神保障,甘当绿叶,一切为人。"12年来,张宝明默默陪着这艘中国大洋科考主力船经历了它无数次的辉煌时刻。与他屡次提起过往的那些闪亮瞬间时,他思考良久说:"过去的都是成绩,如果未来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荣成市现有各类捕捞船只4 000多艘、338 330千瓦(46万马力),其中199千瓦(270马力)以上捕捞船900多艘、264 780千瓦(36万马力).近年来,面对近海资源衰竭、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荣成市在控制压缩近海捕捞规模、狠抓内涵挖潜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及时转移到大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相似文献   

17.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3):F0002-F0002
4月24日,是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成立1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日子,展示我国在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就,由该协会主办的“进军大洋造福人类——中国大洋资源研究开发15年成果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大洋协会理事长王飞出席开幕式,并为成果展剪彩。开幕式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利民主持。  相似文献   

18.
“乔迪斯·决心号”服役于大洋钻探项目(1985—2003)和综合大洋钻探项目(2003至今)20年后,这艘超期服役的功勋钻探船目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装,它将成为美国贡献于IODP的新的海洋科学钻探船(SODV),并将致力于海底的监测和获取沉积物样品以揭示地球演化的奥秘。作为IODP的非立管  相似文献   

19.
首次使用WRF模式对"大洋一号"科考船第二十六航次第二航段大西洋工作海区进行了风场和气压场数值预报,并对预报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稀少的大洋科考工作海区,WRF模式预报的天气形势变化与实况完全吻合,其定点的风速、风向和气压预报误差都比较小。尤其是风场能较好的反映出北大西洋10 m风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弥补大洋科考海区资料短缺的不足。根据WRF模式数值预报图做出的主观预报与船测实况吻合程度较高,为大洋科考海区风场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今后开展大洋考察工作海区精细化业务预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JOIDE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于1999年2月18日从澳大利亚Fremantle港启航,行程5000多公里至南海钻探。ODP184航次历时两个月,在南海南北6个深水站位钻孔17口,从水深200m到3300m的海底钻入地层,最深1口深入海底以下85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