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2.
动态·信息     
凯旋“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任务11月16日上午10时,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完成第18航次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暨南海综合海试任务后胜利返回青岛,受到了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此次任务分两个航段,历时189天,航行26000多海里。期间,于8月5日完成DY115-18航次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大洋一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举办报告会。以“民族的伟业-时代的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生动地展现了大洋环球科学考察的历程,展示了我国大洋科考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环球科考取得的重要成果,真实地描述了“大洋一号”船员和科考队员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现了“大洋一号”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4.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深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现状与共享航次需求分析,结合多年从事大洋航次组织实施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从而为未来深海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矿部“海洋四号”地质科学考察船完成东太平洋地质科学调查任务,其重点由以前科研探索转向矿产资源评价.历时227天,创国内同类船大洋科学考察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太平洋洋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夏威夷南面洋区圈定锰结核矿区15万多平方公里,对30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成果展示出我国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已渐趋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申请登记国际公认海底富矿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基于深海大洋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对大洋航次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的综合管理。面向高效、可视、在线的“一张图”综合分析应用需求,以国内外多来源深海大洋数据资源为基础,面向深海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紧密衔接综合数据库,对现有深海大洋数据进行必要的空间化矢量化改造,利用Java+SpringBoot、基于WebGL的Cesium等技术,开发了基于GIS的深海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展示与可视分析系统,研发了深海空间数据资源地图、深海态势分析、工作规划部署、资源潜力评估、装备效能分析和数据评估检验等专题应用分析功能,架构起数字深海“一张图”综合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已部署在国家海洋通信专网并投入业务化试运行,为我国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科学研究活动提供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4):4-4
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计航行达46000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极考察队使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已连续 7年进行大洋考察 ,圆满完成了“九五”国家极地科学考察项目。“十五”期间的南大洋海洋科学考察拟以贯彻集中一个重点海域、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年年复测和逐步加强走航观测的科学战略。 2 0 0 1年 1 1月 1 5日“雪龙”号从上海启程 ,开始了第 1 8次南极考察 ,将继续进行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大洋碳循环等学科的考察。“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现已装备有较先进的海洋观测设备 :具有提升重量达 2 2 70 kg、缆长 60 0 0 m的 CTD水文绞车和提升重量达1 t、缆长 1 2 0…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缺少深海钻探的岩芯和测井资料,对许多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推测的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1968年~1983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通过“格罗玛·挑战者”号的钻探调查,证实和发展了板块构造学理论,创立了古海洋学,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固体地质学的发展。1985年新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付诸实施,ODP的钻探船“决心”号已完成了60多个航次的钻探作业,航迹遍及世界各大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中四大洋协会获悉,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海洋4号”,于5月20日上从广州启航,开赴东太平洋海盆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分别执行为期7个月的勘探任务。地矿部总工程师陈毓川到码头送行。本年度中国开辟区的勘探作业是根据中国大洋协会的“九五”勘探总体设计,着眼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X所要求的20%区域放弃工作,重点做好开辟区的资源勘探和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环境基线调查、结合采矿、选冶等项目的要求、在10.5万km勺1’辟区内对两个航次仔务统一设计,各有侧重。其11),“大对1号”以林海…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7,(1):6-6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碟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2009-2010年的中国大洋第21航次环球科学考察中,"大洋一号"考察船对东太平洋海隆1.2°N周边新发现的"宝石山"热液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视抓斗采集到了贻贝类样品,经形态学研究鉴定为嗜热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thermophilus,Kenk&Wilson,1985,这是此物种在该区域分布的新纪录。文章对样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其它海区发现的B.thermophilus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5):F0002-F0002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理事会成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的邀请,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在历经220多个日夜海上航行后,于2007年8月10日~14日停靠香港海运码头,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大洋一号”船停靠期间,还举行了公众开放日、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磲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据介绍,这块砗磲贝壳化石是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古砗磲贝壳化石,2006年7月10日由“大洋一号”船在中太平洋获取。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4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30余年来一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导致了学科的一场革命。我国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1998年春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年付50万美金,成为第一个“参与成员”(Associated Member)。4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1)成功地在南海实施了ODP184航次。这次在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下的航次在南海二、三千米深水区的6个站位取岩心5000多米,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在航次结束后的研究中,我国取得的成果也遥遥领先,不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取得了西太平洋区迄今为止最佳的深海沉积记录,而且在气候演变周期性、亚洲季风变迁和南海盆地演化等方面也获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2)促进了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及其基地建设。加入ODP4年来,我国深海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后,又于2000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并实现了“深海“973”项目和“大洋专项”的相互结合,已有教育部、中科院、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10多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加入深海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至少6所重点大学,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深海研究为重要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初步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3)啊我国在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尽管我国支付的成员费只占ODP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一强,但是,4年来所起的作用已远不以此为限,特别在筹备新的“整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我国代表在有关专业组中的席位已应邀由2个增至4个,仅2001年春以来一年内就有3次大洋钻探的国附我国举行。4年来,在ODP和筹备中的IODP方面,至少有6批共数十人次访华,是20世纪90年代新加入ODP成员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大洋钻探是一项长周期、高层次的国际科研计划,4年来我国以南海航次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产出,预计近两年内将达到高潮,而随此建立起来的队伍和基地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大领域范围内进入国际前沿,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и.M.Cбopдкob研究了科学考察船。A.и.Aπbmyxam Eπob研究了科学考察船“MCTиCπab”号第16航次在第勒尼安海获得的资辩.该船使用。和平”号深海潜水装置研究了三座巨型海底火山——马尼亚吉,瓦雅洛夫,马尔西里的成份和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DY115-21航次第1航段采集于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岭一带海山的声学深拖数据资料,借助GeoDas和PDS 2000等软件,对获取的侧扫声呐、浅剖以及多波束数据资料进行了后处理,获得了该海区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特征,并结合深海摄像资料,探讨了其海底特征地貌的成因.结果表明:根据水深及其所处...  相似文献   

19.
时讯     
《海洋世界》2005,(9):1-2
唤醒沉睡太平洋举世瞩目的中国首次环球科考经历了140多天的风浪后,完成了环球科考重要阶段的考察项目。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环球科学考察。8月22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通过传真向“大洋一号”科考船上的全体科学家发出了祝贺信,祝贺他们经历140多天海上风浪的洗礼,战胜了台风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我国大洋钻探船的设计和建造,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保障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文章概述世界主要大洋钻探船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必要性和经验基础,并提出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大洋钻探船主要包括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乔迪斯·决心"号和日本"地球"号;从开发利用深海矿产资源和深度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角度,我国对大洋钻探船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我国已在深水勘察船和钻井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大洋钻探船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船型、总体布置、推进和定位方式、钻探和岩芯采集系统以及船载实验室等方面,应参考其他相关和类似船舶,结合我国深海大洋勘探和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需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