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气象》2021,40(4):724-736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2.
围绕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结构的观测试验研究,开展了城市边界层大气污染物三维结构观测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过程相互影响等5次综合性观测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了城市环境边界层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高寒山区开展了基于拉力传感器的导线覆冰重量观测测试和基于三维测力天平的导线风载应力观测测试,探索了观测装置和试验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以西昌大菁梁子站为代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基于拉力传感器的导线覆冰重量观测和基于三维测力天平的导线风载应力观测的试验方法可行、观测数据真实有效,具有输电线路导线覆冰持续观测能力;由风速和导线受力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导线风阻系数,与其典型值相当;在高寒山区实地开展导线覆冰重量和风载应力观测试验,能够为评估导线力学模型积累观测资料,对导线覆冰和强风作用下的载荷基本特征及演变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报系统同化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设计并开展了三组针对不同尺度信息优化的资料同化试验,并使用沿海地区两个测风塔边界层内风场观测数据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测风塔观测表明陆地与海上近地层的风场特征截然不同。各组同化试验均能够再现陆地和海上观测风场的主要特征,但海上测风塔的风场预报误差高于陆地测风塔。各组同化试验的预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结合新动量控制变量和大尺度约束的试验能够最好地模拟出观测风场的风向和风速分布。进一步表明,沿海地区的近地层风场模拟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海洋边界层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改利 《气象科技》2004,32(4):286-290
简单介绍了WT-1型雾探测器的结构和现场试验情况,对试验期间(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5月31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试验期间雾探测器数据的缺测率、与人工观测数据及芬兰同类产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三者之间的相符率,以及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数据处理结果为依据,客观地阐述了雾探测器的优缺点,以及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芬兰能见度仪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提出了雾探测器改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中钰  杜冰  刘康 《气象科技》2020,48(6):801-807
基于九龙站风廓线雷达实时水平风数据制定了水平风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求取中位数水平风场,其次构建实际观测风场和中位数风场的差值序列,然后求取差值序列的均方差,再根据差值均方差得到质控判别式,最后试验求取质控判别式中的质控阈值。通过对九龙站2017年风廓线雷达水平风数据质量控制发现,实测风向数据有2044185个,25721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向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1.258%,风向数据在近地层通过质控的数据最多,随高度增加通过质控的数据量有所下降。实测风速数据有2044185个,18296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速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0.895%,风速数据在2000~4000 m出错的最少,近地层次之,4500~7000 m出错的数据最多。质控后风廓线雷达和探空观测风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相关系数增加,风向数据质量在500~7000 m提升明显,风速数据在1500~8000 m之间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7.
曹晓钟  李肖霞  雷勇  温华洋  王榭 《气象》2019,45(10):1457-1463
介绍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基于北斗导航通信卫星的、集海洋水文要素和气象要素一体观测的、在恶劣海况条件下能进行连续、可靠观测的海洋气象漂流观测仪,及其在多个海域开展实际的外海观测试验情况。2017年8月20日至9月5日,三台漂流观测仪在广东博贺海洋气象综合试验基地,经历了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和第14号台风帕卡两次台风天气过程。对试验期间获取的台风天气过程中气温、气压、海温等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漂流观测仪所获得的观测数据与相关国家级业务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揭示了台风天气过程的明显特征,并表现出合理、清晰的日变化特征。上述试验表明,国产海洋气象漂流观测仪已具备在恶劣海况下进行实际观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贵州作物地段土壤湿度观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为观测数据不完善,其二为观测数据代表性差,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土壤湿度观测的代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Lorenz(1960)系统,在只考虑初始误差及观测误差而不考虑模式误差的情况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数据同化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方法对系统状态的估计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有效的抑制估计误差的增长;加大观测频率,可以进一步改善数据同化的效果,使估计误差进一步减小;由于模式误差的存在,系统的不稳定能量会不断的累积,出现了估计误差的异常增长和计算的不连续现象,在模式预报方程中的均值演变方程加人二阶偏差纠错项,对控制估计误差的异常增长,进一步改善数据同化的效果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文件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局业务处所推广的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输入、参数查算、生成报文和传输实现了微机化。但逐日观测的要素资料没有保留,浪费了部分数据资源。笔者在分析了观测软件的基础上,插入部分语句,保留了29个观测要素,形成数据文本文件,然后编写了观测报表文件生成程序,从而避免了观测资料的重复输入。现将此项工作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引言省局业务处所推广的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输入、参数查算、生成报文和传输实现了微机化。但逐日观测的要素资料没有保留,浪费了部分数据资源。笔者在分析了观测软件的基础上,插入部分语句,保留了29个观测要素,形成数据文本文件,然后编写了观测报表文件生成程序,从而避免了观测资料的重复输入。现将此项工作简要介绍如下:2观测资料数据文件地面观测软件采用BASICA语言编程,程序中设置了29个变量:S$(1.J),存放着逐日4次压、温、湿等观测数据,在天气观测记录整理程序:din-JLZL的8505行语句将29个变…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初期,完成了多部雷达的架设、观测和数据质量监控。在2019年夏季以乌鲁木齐牧试站为基地成功观测了多个降水过程,完成了气溶胶和冰核的连续地面观测以及无人机观测;在2019-2020年冬季成功观测两次降雪过程,并进行了烟炉增雪作业。  相似文献   

13.
在原“北半球经纬度格点客观分析方法”工作的基础上,引进了卫星测风,飞机观测,浮标站观测,船舶地面观测等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试验。并增加了10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及四层湿度场的分析。并且对非常规观测资料在分析质量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上述几种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客观分析要素场的质量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客观分析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研究”,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课题组成员继冬季实验后,于2008年4月中下旬,在塔中进行了第二次系留气艇释放试验。本次实验完整地观测了强沙尘暴前后边界层风、温、湿、压、臭氧廓线数据,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野外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地面气象综合观测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受到自然环境、设备状态、网络情况等影响,观测要素数据易出现异常,且台站业务人员无法24 h不间断监测地面综合观测软件,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易导致市县级地面综合观测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影响故障点的及时排查和维修。基于此现状,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对地面综合观测要素状态监测及报警软件研究,在观测要素数据逾限、缺测及数据质控异常时红灯提示并发送短信给保障人员报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数据的智能监控,切实提高基层装备保障及时性,更好的为气象信息服务与气象分析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地基GPS和微波辐射计倾斜路径水汽对比观测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开展地基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对比观测试验,设计实现一套控制微波辐射计全自动追踪可视范围内某颗GPS卫星,以获取微波辐射计与该GPS卫星之间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方案.根据观测设备的特点,在软件控制层面上,该试验方案集成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的I/O数据和控制文件,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自动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该试验方案的实施全程由计算机控制,既可避免可能的人为操作失误,又能节约人员劳务开支.初步的观测结果表明,试验方案能够满足倾斜路径水汽总量对比试验对微波辐射计定位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时间分辨率是风廓线雷达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风廓线雷达工作原理和时间分辨率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利用波束轮转技术来提高风廓线雷达时间分辨率的新方法。风廓线雷达使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采用波束优先顺序进行观测,当雷达完成一次完整的观测后,每完成一个波束的观测,将该波束的观测数据替代之前观测数据中该波束的数据,其它波束使用之前的观测数据,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据后,再进行后续处理。2018年10月1—31日利用L波段风廓线雷达开展了相关观测试验,并将根据两种模式所得结果与探空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波束轮转技术可以将风廓线雷达的时间分辨率由6 min提升至1 min,在反演得到的风廓线结果上能够看到明显的变化过程;从与探空数据的对比结果看,使用波束轮转技术得到的大气风场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8.
西南涡是我国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对西南涡及其影响的研究和预报,一直是天气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从西南涡研究和观测试验的回顾及10年来的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西南涡系统及其降水影响的主要成果;重点讨论了西南涡研究与应用存在的基础数据、中尺度特征、演变机理、天气影响和预报技术等主要问题;并且,强调了深入开展西南涡中尺度分析研究,尤其是其观测布局试验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基于与西南涡结构、演变和影响尺度匹配的观测系统、多源数据、分析技术和研究理论,加强西南涡及其影响的中尺度气象学观测、试验、理论和应用的综合研究是其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采样方式与算法不同,观测时次不同等等。通过对比分析基本气象要素,如气压、气温、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湿度等的两种观测数据,认为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自动站对气压、气温和风向风速的观测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雨量累计量的测量和高温高湿下的湿度测量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2015年9月,北京市气象局在北京地区架设4部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并开展了观测试验。本文利用其中3部雷达在2016年6月30日的观测数据,用标准差分布统计方法,对雷达的观测参量进行初步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3部雷达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77.9%,反射率的数据波动基本符合理论分布;(2)3部雷达差分反射率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68.4%~81.4%,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较大;(3)3部雷达互相关系数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45.7%~63.5%,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最大,其他2部雷达都有同程度的数据波动;(4)3部雷达差分传播相位标准差符合理论值的数据占总观测数据的73.5%~83.9%,其中房山雷达数据波动相对较大,与雷达其他观测参量相比,差分传播相位的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