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本文以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和2016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作基础,从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公园绿地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成都市2015—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演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逐渐变差的特征;2015—2016年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变化范围较大,局部变化明显,变化区域分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区域占全市面积的47.45%,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园绿地设施的增加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利用贵阳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5年、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专业资料,进行数据整合与处理,根据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和基本统计分析,对空间格局和区域合理性进行评价,得出监测结论:贵阳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只在城市中心地域运作较好,而在离中心略远的区域则不突出;新增社会福利机构、绿地、公路对整体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把握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园绿地5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并将公共教育与医疗卫生列为核心公共服务,综合测度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秦淮、建邺、玄武等中心城区,而外围地区增强效应不明显;(2)2015-2016年南京市核心公共服务空间基本稳定,但随着江北新区建设的深入,江北乃至南京市的公共服务空间改变明显。本研究对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的探索方法将为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规划和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以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数据源,根据国情数据中不同地表覆盖分类对应的透水特性提取不透水面,对哈尔滨市不透水面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平均工资、距城市道路距离、距医院的距离、距铁路的距离、距学校的距离、平均气温、全年降水量、土壤等8个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不透水面扩张率的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6年哈尔滨市不透水面面积呈扩张趋势,居民收入水平和距城市道路距离等人为因素是造成不透水面扩张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获取的数据,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空间差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可达性空间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中心城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是体现城镇化的重要特征,研究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结合规划、经济、人口等专题数据,采用监测分析模型与评价指标,开展海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分析2000—2018年海南省城市的空间扩展变化、规划实施情况、公共服务水平、综合交通网络等信息,旨在为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客观的监测信息和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居民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公园可达性优劣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中心城区内居民点公园可达性的两极分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不断减小的梯度递减格局。2)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区内居民点的可达性和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空间失配,中心城区西北部和中部人口集中区域公园可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地理国情普查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构建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分析方法,开展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分析,并对其与宜宾市人口、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密度分布呈片状分散分布,由城区-乡村逐渐降低。宜宾市基本公共服务密度与其人口密度、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人口密度相关性颇高,与人均GDP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市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利用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及同时期城市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提取出城市建成区边界。通过对城区面积扩展、城市用地效率、城市空间扩展协调性、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郑州市2000—2016年间的城市空间格局扩展及其变化规律,并对中心城区监测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科学规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分析现有技术规范中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成果与地图统计表达形式的关联关系,设计构建地理国情基本统计分析成果在线地图表达指标体系表,并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地理国情基本统计成果的动态组合表达、多角度展示与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是以基本统计成果、普查数据为基础,融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各类专题进行分析评价,客观地反映国土空间布局、生态协调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阜新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从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植被、水域、荒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景观格局、人地关系及生态协调性响应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对阜新市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同期城市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京市建成区边界要素。采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研究,揭示北京市2000—2017年间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其成果可为北京市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多期遥感影像和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成果为基础,基于遥感和GIS平台,提取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利用ArcGIS密度分析工具生成道路网络密度图,分析两江新区2010年设立以来路网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基于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及分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道路网络与机场、港口、医院、学校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匹配程度,探求新区路网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存在问题,为新区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优化开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依据各等级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确定不同的缓冲半径和权重,计算学校、医院的服务覆盖率,并通过交通网络数据计算交通网络密度,综合学校、医院、路网密度的分析结果评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优化开发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呈现市辖区高于县级市、城区高于农村的格局,城乡区域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等依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5个主城区为例,结合高分遥感影像、国情调查等数据,筛选了73个公园绿地,通过GIS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范围、多时间段可达范围、可达街区面积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占比,探讨5个主城区内绿地公园分布的空间规律和服务范围。研究表明:就郑州整个城区而言,绿地明显呈现集聚分布的特点。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公园绿地分布相对集中,20 min服务范围能够覆盖本区域70%以上的街区,分布均衡合理;而二七区和惠济区公园绿地的分布数量和服务范围上都有待提高。分析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不断完善郑州市公园绿地的分布,达到布局科学合理、资源公平共享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南京江北新区地理国情数据为参考数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城市建成区范围。结果表明:(1)江北新区成立前后城市建成区扩张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东北和西南方向;(2)其他方向扩张不明显,且城市边界趋于复杂化;(3)城市紧凑度较低,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待完善。在新区建成区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内在动力,为地理国情监测在城镇化发展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覆盖全国陆地范围的权威、准确、高质量的地理国情信息,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研究地理国情信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选取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空间交通四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因子的权重。以鹰潭市为例,探析了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地理国情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利用Arc GIS10.3软件属性列表中的统计工具,获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8种景观类型的相关国情数据,再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从而分析研究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2015~2017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园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景观类型均呈现增长趋势。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微增,宿松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宿松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0.100 6、0.101 7和0.102 1,虽处于极低生态风险等级,但呈现增加态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20.
孟德舒 《东北测绘》2014,(6):182-183
地理的国情是一种可视化和空间化的基本国情信息,开展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根据国务院总体的安排部署,自2013年起我国全面开展首次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相关情况,提出了保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成果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