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报道了中国地震系统召开的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关于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概况,文章对该讨论会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利用油田深井开展地震观测和科研工作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关于198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山东省青岛召开的“油井(油、气、水)动态与地震关系讨论会”的概况述评,已在本刊1983年第4期上刊登,现根据作者的补充稿,再续报其中有关学术性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海城、唐山两大地震前后油井生产动态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起林  刘安建 《地震学报》1983,5(4):461-466
地震孕育过程可能会影响毗邻震源区的油田,并在其油井的生产动态中有所反映或出现异常.而油井生产过程中产量、压力的变化均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只要排除干扰,就可能发现油井动态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动态异常主要表现在能量增加、抽油变自喷产液量突增,实质上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积累导致的孔隙液压的变化.如能合理布设深井,长期观测孔隙液压的变化,用来预报地震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4.
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0口水动态及油井动态观测井1973年至1978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唐山7.8级地震前后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次地震前后水动态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异常首先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然后异常区向外围区扩展,并呈现多点集中的特点。在中短期阶段异常明显向震中区收缩、迁移。在临震阶段在震中区附近形成高异常集中区。  相似文献   

5.
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出了油井动态多种观测参数间定量的相互关系数学表达式,给出了由油井压(水位)的变化反演含油(水)层应力变化的定量计算方法与程序,给出了多维的时、空、强大区域应力场的演化图像,给出了较科学的油井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对动态异常演化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观测点所处的构造位置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下流体动态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北部水动态异常及辽河、大港、胜利和华北油田井动态异常与构造的关系,认为地震前水动态和油井动态异常形态不仅与观测点所处的区域构造有关,而且与局部构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隆起区为正异常,凹陷区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油井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以及1989年大同6.1级等地震前后胜利油田油井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了油井动态异常变化与地城三要素的关系,地震前油气比的异常幅度比产油量的异常幅度大;异常幅度与震级的大小呈相关,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对于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异常多表现为突跳变化;城吉距较近的地震前异常出现早,且形态复杂,基本可分为早期趋势变化、中期震荡变化和震前突跳3个过程,最后对异常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油井动态异常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斌 《高原地震》2005,17(1):25-31
清理了多年来胜利油田油井动态地震前兆监测网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油井动态地震前兆异常的机理和映震规律。油井地震前兆在异常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下水异常相似的特征,时间上以短临和临震异常为主,空间分布上以井震距在200-300km的油井为主,在异常幅度和强度上,油井具有异常变化幅度大、强度高和多为正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清理乌鲁木齐小区域井网地下水位资料和新疆某些油井动态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震例的分析,探讨了本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异常的基本特征。认为,地震前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是明显的;异常仅仅出现在震源附近的有限区域;异常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下降型和喷涌型。最后,对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与地下水异常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前后渤海湾地区油井动态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元  赵根模 《地震学报》1983,5(3):360-369
本文汇集和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1970——1980年),渤海湾地区各油田的油井动态资料,结果表明:一、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对油井动态有所影响.二、唐山地震前的油井动态异常主要表现为油产量和井压的大幅度升降.三、唐山地震前后井口压力实测曲线形态与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时,岩石破裂前后的曲线很相似.四、天然地层压力驱动的油井显示了清楚的震前变化,但这类井在油田只占极少数,而且迟早会转化为人工驱动型井,使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后油井动态的异常变化是指油井观测系统内油、气、水动态偏离其长期平均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起因源于地震活动(孕震、发震及震后地应力调整)。一切非震因素引起的油井动态变化统称为干扰,这些要予以排除。研究地震引起的油井动态变化,特别是地震前油井动态的变化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取前兆信息,以便预报未来地震时、空、强三要素,同时还在于提取震源信息,积累有关地震孕育过程的科学资料。油井观测系统包括观测层位、井孔、仪器,它与地下水观测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观测层是承压圈闭的油、气、水层,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华北及其海域先后发生了渤海、海域、唐山等三次强震,震前毗邻震中区的油田,部分油井(油、气、水)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动态变化异常;如有的废油井突然自喷,有的采油井产油量数倍乃至十数倍的增加……,而震后逐渐恢复正常。这些罕见的现象启迪并推动了地震工作者去探索油井动态异常与地震孕育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关关系?由此,在地震预报领域中又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唐山地震后,我国地震活动趋于平静,但五至六级的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如海城的六级强余震;唐山的中强余震;四川、新疆地区的中强地震;菏泽5,9地震等,在这些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3.
引言 1969年渤海发生7.4级地震,胜利油田首次发现油井动态异常,从此开始了利用油井观测地震前兆的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分析,积累了丰富的油井动态资料。随着观测井孔自身条件、油田生产状况的改变,胜利油田的早期油井动态地震观测网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井孔产量越来越低,甚至停产;有的观测井干扰增多,导致地震异常难以识别等,这就要求对油田的油井动态地震观测网进行研究和重新选布。 1 胜利油田构造格局 胜利油田处于华北平原东部,黄河入海口附近。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的济阳坳陷内,周边均被断裂围限。北部、…  相似文献   

14.
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永新  张德元 《地震》1993,(4):52-57
本文利用胜利、大港、华北和辽河油田油井动态观测井的地震前兆异常资料,对1975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发生的9次中强地震进行了油井动态观测井映震能力的分析和研究,获得如下主要认识:油井映震能力较强,是一项重要的前兆观测项目;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以短临为主,空间上距震中100—300km为映震灵敏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油井动态震例资料汇编》是由国家地震局《全国油井动态震例资料汇编》编辑组编辑,《地震研究》第十卷增刊出版。梅世蓉同志为汇编写了序言。汇编刊出了我国石油,地震、地质系统的47口与地震有关的油井动态变化资料,这些资料是从全国约2500口油气生产井、探井和报废井中,经排除开发工艺措施影响,在各单位初步选定的150口井资料基础上,又从观测环境、仪器工作状况、观测条件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报》1983,5(4):498-498
全国地震活动异常与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22至24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福建省地震局联合筹备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5人.大会共宣读论文30篇,其内容涉及地震资料的分析方法、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判别以及有关基础理论和模拟实验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多年来在预报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城、唐山等强烈地震前,胜利油田油水深井动态有明显异常显示,主要表现在油井产液量、产油量、静压、水井水位等动态参数的变化上;而在同一地区发生的地震,油水井动态异常有一定重复性。结合油田的地质构造及活动性断裂的分布,提出滨南地区可能是处于地震前兆敏感区。这对胜利油田的地震动态监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5号油井的监控范围较小(△<100公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对乌鲁木齐以东的博格达山区发生的4—6级地震反应较灵敏。异常形态主要为井喷型和上涌—下降型两种,异常时间为几天—3个月。认为利用油井动态异常进行地震预报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南天山地区2005-2008年近8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提取与地震活动有关的信息,并对重力场变化与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地震孕育发生阶段重力场出现一定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地震往往多发于重力场变化正负值交替的零线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