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上,有多条源于沼泽又流经沼泽平原的沼泽性河流,也有些河流虽源于山丘区,但其中下游也穿越沼泽地区。沼泽及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研究,对继续开发三江平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沼泽性河流的降雨径流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是探索此类河流流域的产、汇流规律,进而建立模型以计算径流量和模拟径流过程,为这类地区的降雨径流预报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湿地时空演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博  姜琦刚  林楠 《世界地质》2017,36(1):299-304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TM和2015年ETM数据,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辅助野外调查验证,得到三江平原湿地空间分布数据,进而研究1975年至2015年三江平原湿地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湿地减少的面积为8 426.81 km~2,其中沼泽草甸湿地减少最为明显,人工湿地增加了6 939.87 km~2。2000年以后,沼泽湿地变化依然剧烈,面积减少了2 794.24 km~2。自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湿地变化剧烈区湿地格局变化过程及规律,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地学信息图谱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88.7%的沼泽湿地丧失,湿地斑块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空间聚集性逐渐降低,且空间格局由集中连片分布转变为零星散布;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及径流量减少,是造成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形地貌影响到沼泽湿地的丧失程度,以海拔20~80 m的沼泽湿地面积丧失最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丧失同时受农业开发、居民点分布、湿地保护区建设影响,距居民点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呈指数增加,距保护区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越多。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新疆是中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和土地盐渍化是新疆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1994年和2012年TM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对新疆北屯地区荒漠化、盐渍化进行解译,并对北屯地区荒漠化及盐渍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94到2012年,研究区土质荒漠化的面积减少173.94 km~2,砂质荒漠化、砾质荒漠化的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和重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增加71.28 km~2、4.10km~2和7.63 km~2,盐渍化程度呈现轻微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在搜集整理甘肃黄河流域160余年、1 718场洪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甘肃黄河流域已知最大洪水记录及其外包线公式,并与世界最大洪水外包线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洪水极值的地区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当集水面积小于100 km~2时,与世界外包线接近,个别场次超过世界外包线;当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时,比世界外包线偏小较多;已知最大洪水主要分布在泾河水系东部、渭河水系中上游、洮河水系下游等区域;集水面积500 km~2以下河流最大洪水发生,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集水面积500 km~2以上河流,最大洪水的发生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本地区设计洪水合理性检查,估算可能最大洪水,制定洪水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地处世界岩溶发育最复杂、类型最齐全、分布面积最大的东亚岩溶区域中心, 也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大、岩溶最发育的省区, 同时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河水的地球化学反映了流域盆地的化学风化、气候和上地壳的化学组成的重要信息, 本工作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两条主要水系(乌江水系、沅江水系)河流的主要阴、阳离子和Sr2+离子及锶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河水地球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解释。 贵州喀斯特地区两条主要水系河流的水化学组成代表了典型碳酸盐岩地区河流的相应化学组成, 显示了与世界主要河流不同的水化学特征, 反映了喀斯特环境地表化学风化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以且末县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土在平面上盐份主要富集在水位埋深较浅的车尔臣河中下游的沼泽-化学沉积平原区;在垂向上盐份富集在地表,随深度增大含盐量减小,并且所含盐类由表层以硫酸盐、亚硫酸盐为主,向深部逐步变为以氯盐为主;成因主要是且末绿洲区气候干旱,蒸降比大,地形封闭,盐源丰富、盐分表聚明显,加之灌溉措施及生产经营方式不够合理;预测车尔臣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内土地盐渍化程度及范围将呈增强趋势,预计到2025年,研究区内盐渍化土地面积将会达到2 509.87 km~2,2030年将会达到2 966.56 km~2。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峨眉山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高、坡向、岩土体类型、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降雨、工程切坡以及矿产开发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方法科学可靠,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地质灾害在高陡斜坡区域、坚硬薄层-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灰岩岩组、构造密集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169.37km~2、429.07km~2、363.43km~2和221.12km~2。易发性评价精度74.80%。评价方法可为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评价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且面积最大的区域,挠力河作为该区域的一条典型沼泽性河流,其径流演变过程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文中利用水量平衡法和降水-径流经验模型,定量分析了变化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挠力河变化期(1968~2005年)内的年径流量的变化大约40%是由气候变化引起.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变化对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3%和35%,蒸发量变化对两水文站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10%左右.利用水量平衡法研究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要优于一般的降水-径流经验模型法,但经验模型也不失为一种快速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右江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位于黔、桂、滇三省接壤地区,面积达80000km~2。其中已发现金矿床(点)45处,与锑、汞、砷成矿带同处于有利构造单元内,成为我国最著名微细浸染金矿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娟  黄燕  陈有明 《华东地质》2019,(4):273-279
利用MSS、ETM+、CBERS-2、BJ-2、02C和TH1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1975年、2000年、2007年和2016年皖江经济带湿地现状及变化的遥感信息,研究皖江经济带湿地遥感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市县级地域湿地分布不均、类型不全;1975—2016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增长率为55.32%;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减少率为69.97%;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较稳定,增长率分别为1.80%和2.06%。湿地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2007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07—2016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但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沼泽湿地面积继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继续增加,湿地面积增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惰性气体勘查技术实验,研究了氦氖的测试方法,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cm,采集土壤顶空气样品300件和DK-3井岩芯样品400件,应用色谱反吹技术对顶空气样品进行了惰性气体氦氖的分析。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惰性气体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关系密切,与烃类异常浓度范围一致,为顶部异常模式。实验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11个水合物发现井有10个位于He、Ne异常内,1个井位于异常外。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岩芯顶空气轻烃和氦氖指标的垂向分布特征,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惰性气体的地气迁移机理。研究区近地表氦氖异常源于深部水合物矿藏和断裂构造,不受沼泽微生物的影响,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一种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计算河流动力学重在研究河流动力的时空变化,实质上是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土力学在河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但并非简单组合,主要难点源自相间作用机理复杂性及研究对象多尺度性所导致的应用可行性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新的适于河流动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但当前理论体系还缺乏系统性。综合河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土力学理论,给出计算河流动力学的理论体系框架,明确计算河流动力学各部分内容的基本联系。基于此理论体系,可以方便地判断模型准确性、计算量和复杂性,构建最优的数学模型,并判断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泥炭绝大多数出露在沼泽地里.三江地区沼泽面积有几万平方公里,其中泥炭地只占百分之几.这些泥炭地绝大多数交通困难,要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遥感方法对航空照片进行影像分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利用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为依托,尝试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活动在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上的表现。分析发现,在循化-贵德地区岩性分布均匀的新生代盆地内部,黄河水系纵剖面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坡度-面积双对数图解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凸特征,即基岩河道的河床随时间的变化为正值,指示了基岩的隆升速率大于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在河流流经盆地内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前新生界地层区,河流纵剖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上凸特征,表明了新生界与前新生界地层岩性差异对河流纵剖面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是晚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和岩性差异共同控制的结果,揭示了循化-贵德地区造山系统地形发育仍然处于前均衡或接近均衡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隆升扩展的最新和最前缘部位的时空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沼泽环境中的河流类型及其侧向演化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煤系地层为例,研究了在大面积地貌准平原化、低坡度沼泽沉积表面河流沉积的类型,提出了沼泽背景下河流的辫状河-低弯度曲流-高弯度曲流河-辫状型曲流河-交织河侧向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燕  邓运华  李友川 《现代地质》2021,35(4):1065-1077
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的油气来源,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单井点分析,对研究区的勘探程度和资料情况的依赖性大,而且认识滞后于勘探,很难在油气勘探和有利生烃洼陷的预测中发挥作用。对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研究,揭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特征和有利地质条件,并将沉积微相分析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丰度、生烃潜量、氢指数)相结合,提出微相控烃的特点及机理,建立了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沉积、沉降速率近平衡;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并且河流和三角洲环境的广泛分布为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层均呈薄层状产出,纵向上发育层数多,横向连续性差;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均较高,生烃潜力和氢指数相近,有机质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研究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微相控烃的特点,由河道、分流河道向远离河道、分流河道的河漫沼泽、沼泽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质类型变好,河流的河漫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是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各微相的古地形、水动力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等古地理条件的不同是造成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研究区河流和三角洲环境各微相烃源岩发育差异及煤层展布特征的煤系烃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概况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纳江西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来水,经过调蓄后,由湖口汇入长江。五大河流的流域面积136726km~2,湖口总控制流域面积162225km~2。1954年最大水面约有5393km~2,由于围垦,1983年最高水位时湖面约有3800km~2(不包括溃堤面积)。鄱阳湖对长江洪水有一定的调蓄作用,长江与鄱阳湖洪水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当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江水倒灌入湖;反之,湖水注入长江。  相似文献   

19.
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发艳  李阳兵 《中国岩溶》2014,33(3):326-337
研究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可以为聚落优化与调控提供依据。文章以红枫湖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 3个时期的 TM 影像为主要数据,借助 Erdas8.5、Arcgis9.3等软件提取出红枫湖流域内聚落、旅游、道路及河流等用地,划分聚落等级,并利用聚落面积百分比图和密度图分析流域内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划分道路、河流缓冲区并利用等高线形成坡度图来探讨流域聚落分布和道路、河流及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流域的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在增加,数量由852个增加到2592个,面积由1204.3 ha 增加到4200 ha;聚落平均密度由0.44个/km^2上升到1.33个/km^2;聚落百分比值较大和密度值高的地区都是平坦的坝地,聚落面积和聚落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基本一致,面积小的聚落在快速增长,增加的聚落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聚落扩展方式主要是分散扩展、带状扩展、块状扩展;聚落的空间形态主要有散点式、干枝式、规则式;道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却在逐渐减弱;居民点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且25°-80°地区的聚落面积增长率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1)
在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同时,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壮大。这就对认识和解决城市化下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如何满足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等等,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将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邯郸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城市区环境水文地质背景梳理,对该市地下水环境和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1)研究区内未污染区、轻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分布面积分别为42.825 km~2、101.235 km~2和8.62 km~2,分别占评价面积的28.05%、66.31%和5.64%,主要污染因子为矿化度、硬度、硫酸根、氯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和氟离子;(2)从防污性能分区评价结果看,研究区内无防污性能好区,防污性能较好区面积为12.93 km~2,占总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马头镇的东部地区;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96.72 km~2,占总面积的88.2%,主要分布在邯郸的大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