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香港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及其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在香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香港带来了非常庞大的经济效益。对其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研究,有利于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在分析大量香港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着重对香港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日本的客源类型、游客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访港目的、逗留时间等游客特征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各主要客源市场游客特征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最后对香港客源市场未来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包括继续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加强对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多方位渗透国际旅游市场、注重商务旅行市场、做好“过境旅游”。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空熔断/维持与始发地国家或目的地国家COVID-19疫情严格度要求及其疫情严重程度之间有诸多不对应的情况。除疫情传播阶段、防控环境和检测/治疗方式等原因外,全球航空市场本身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市场空间理论和市场网络关系研究方法,依据全球六大主流航空市场2019—2020年4个代表时间段的国际航线、航班量/航班频率/航班座位容量和机场运营数据,拟解析疫情背景下全球航空市场空间存在形式。结论如下:在全球航线网络收缩过程中,西欧-北美和中日韩-美国原有主要航空连接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国家间显现出空间聚合的存在形式。南美洲维持了明确指向的北美洲航线并同时大量熔断对欧航线,大洋洲增加了东南亚枢纽机场的使用从而维持了对欧美的航线,市场依赖型国家显现出空间对偶联系的存在形式。聚合市场和对偶市场凸显经济格局的主导作用。空间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受“区域模式”强力影响,区域联盟内部与外部航空市场塑造是截然不同的,以欧盟、非盟、东盟为典型。文化近邻国家显现出紧凑关联社区的存在形式,中日韩之间、东盟与中日韩之间、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有明显表现,其得到文化地方敏感性的潜在...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增加区位分量的偏移-份额模型,定量分析河南省境外客源市场变化及类型。结果显示:河南省入境旅游落后于毗邻省份,但在韩国、美国、香港等8个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除台湾、韩国、澳门以外的13个客源市场,河南省均具有专门化特征。依据区位分量与竞争分量,将客源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①具有专门化和竞争优势;②具有专门化,但没有竞争优势;③不具有专门化,但有竞争优势;④不具有专门化,也没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河南省境外客源市场专门化与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4.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118,自引:8,他引:118  
用1999年和1987年的第一手抽样调查资料,对桂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12年间的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得出了其国内客源市场在空间上逐步分散、吸引半径得以加大、波浪式推进和跳跃性增长的演变结论。还探讨了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的宏观原因,并分析了国内客源市场空间演变对其旅游市场促销的意义和原则。此外,还对桂林和黄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演变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分析1998~2000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变化。结果发现:(1)1998~2000年美国等为明星市场,日本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英国等为瘦狗市场。(2)2009~2011年新加坡等为明星市场,韩国等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瑞典等为瘦狗市场。(3)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强亲景市场比较稳定,弱亲景、弱疏景、强疏景3种市场则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4)经过10年的发展明星市场和幼童市场数量保持不变,金牛市场增加到3个,瘦狗市场减少到3个,客源市场逐步壮大,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5,(4):47-47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快报显示,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包括香港)高达22.2005万亿日元(约合2138亿美元),而同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总额为20.4795万亿日元(约合1973亿美元),自1947年日本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中国首度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该报告同时指出,正是在对华贸易的带动下,2004年日本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7.
姜辉 《地理科学》2019,39(5):705-713
以1997年中国香港回归为时间节点,从总贸易和高技术产品贸易两个维度,区分短期和长期效应,研究美国加强出口管制对中国香港贸易地理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管制政策在短期抑制了中国香港从美国的进口贸易增长,阻碍了香港对内地的高技术输出贸易;在长期致使中国香港对美国高新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弱,对其他未对港设限国家的技术依赖明显增强。中国香港的进出口贸易地理集中度明显增强。美国在中国香港的贸易地理地位呈现大幅下滑。内地在香港的贸易地理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姜辉 《地理科学》2020,40(10):1618-1626
从总贸易、出口、进口、外资和人员5个视角构建对美风险系数,测度和比较各省区市对美外贸风险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上海、浙江和福建与美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面临的综合外贸风险最大;河南尤其需要防范对美国的出口风险;海南、新疆、天津和西藏等需要加强从美国进口的风险管理;重庆除了需要防范对美出口风险外,还因为实际利用美资最多且依赖程度最大,亟需加强外资风险管理。宁夏和山西虽然从美国的引资规模不大,但是对美资的依赖程度最高,亟需提升外资多元化水平。从人员跨境流动风险来看,上海、北京和浙江面临的风险最大。中国各省区市在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时应该加强外贸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差别化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9.
巴西是(?)盛产宝石的国家,宝石和半宝石的品种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要的半宝石有玛瑙、紫晶、黄晶、黄玉、水晶、碧玺、海蓝宝、帝王黄玉等,其中帝王黄玉和碧玺最为有名,是巴西的特有产品;宝石有祖母绿、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其中祖母绿的质量上乘,但红、蓝宝石产量不多。其次,还有珍珠、玉髓、化石等。早期,巴西以出口原矿为主,所创造的出口额有限,后来逐步转向加工产品,即经切割和打磨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近年来,镶嵌宝石首饰异军突起,以其纤巧、妩媚的设计风格获得了世人的青睐,很快打入并占领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目前,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有(按进口值排序):日本、美国、瑞士、德国、台弯、香港、法国和意大利。2002年,首饰、宝石和加工用贵重金属的出口总额达6.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11):46-47
欧盟委员会2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欧盟各成员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平均所占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17.1%增加到2060年的30%。报告指出,持续较低的生育率和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是导致欧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另据预测,从2008年到2060年,欧盟各成员国8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平均所占比例将从4.4%增加到12.1%。  相似文献   

11.
丁广伟  张磊 《干旱区地理》2017,40(5):1111-1117
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球123个国家(地区)2009-2015年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中国相应年份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等相关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为进一步探析在贸易便利化不同的区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共同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依据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将样本分为便利化高、低的两组,分别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贸易的便利化、对外直接投资可显著的促进中国出口,其每增长1%,可分别带动出口0.212%、0.56%的增长;东道国贸易便利化较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贸易便利化两者交叉项系数达0.23,而较差区域仅为0.07。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开发区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上海开发区的吸引国内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总值及工业利润等经济指标都不同程度地下滑,抽逃外资现象显现,未来发展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既有上海开发区受土地资源制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自身特点,也存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下降、国内外资本市场紧缩等原因,以及宏观政策不配套、管理体制缺陷等制度因素。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开发区稳步发展应采取实施品牌输出战略、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实行园区合理分工、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重庆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突破,对外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搜集整理2008~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伙伴的空间分布格局、商品构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2008年以来重庆进出口商品总量增长迅速,出口集中度逐年提高,而进口集中度逐年降低;②进口贸易伙伴集中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贸易伙伴的分布重心向东南亚倾斜。进口商品集中于电子信息产品及机械设备;③出口贸易伙伴分布更加集中于北美洲与欧洲。出口商品以计算机与通信产品、机械设备为主。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产品已经超过传统汽车、摩托车等产品而位居首位。最后对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连创新高,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有形货物的出口、进口及进出口三个方面出发,收集整理1990-2010年中国大陆对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基本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重要对外贸易伙伴和13个区域经济地理板块,系统揭示了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有关决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贸易格局与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蕾  宋周莺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2015,34(10):1933-194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更为其提供了绝好机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方法,从空间结构和产品结构刻画西部地区外贸格局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① 西部地区形成以重庆、四川为核心,广西、云南、新疆三大边疆省份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格局;② 外贸规模最大的是美国等传统贸易大国和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资源型出口国,外贸依存关系最密切的是周边国家和非洲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③ 外贸结构趋于优化,机电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但具有强竞争优势的仍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④ 呈现结构相近的两大出口组团和三大进口组团,其中四川和重庆外贸结构较优,以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电气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主。  相似文献   

16.
谢玉欢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21,40(3):689-707
研究中国ICT产品的出口贸易扩张有助于理解“全球-地方”互动视角下国际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地方集群网络和信息溢出效应促进产品出口扩张的机制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库数据,探究中国ICT产品出口地理网络扩张机制。研究发现: ①中国ICT产品出口源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张,出口目的地扩张重点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②中东部省份出口到东亚和北美、西部省份出口到北美和西欧的贸易扩张较为显著。③面板Probit模型分析表明,地方集群网络和信息溢出效应能够增加出口源地-目的地层面ICT产品出口额,提升出口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城市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算——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章奇  孙翊  刘晓  王铮 《热带地理》2015,35(6):785-796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上海市为例全面了探讨城市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贸易对城市产业与最终消费部门碳排放及其减排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上海市各部门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68.97 Mt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42.31%;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4.39和25.93 Mt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7.23%和15.91%。与此同时,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的国内贸易隐含碳总量为13.63 MtCO2,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8.36%;而其国际贸易隐含碳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为4.58和0.59 MtCO2,分别约占当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2.81%和0.36%。此外,上海市的国际与国内贸易隐含碳流入量和流出量等均存在显著的部门差异。而在国内贸易中上海市贸易隐含碳的流入与流出上,流入上海的贸易隐含碳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河北、浙江、湖北、江苏和河南,接受流出上海的贸易隐含碳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河北和安徽。  相似文献   

18.
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 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奇  张超阳  段娟 《地理研究》2007,26(6):1247-1254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从时间尺度看,40年来,我国不同尺度的不同区域对外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均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2)从空间尺度看,东、中、西地带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反中、西地带的相对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我国进/出口位居前四位的省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北向南演变的趋势。在国际上,我国对亚洲的进/出口占绝对优势,但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ICT产业频频出现了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现象,由此有必要对我国ICT产品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进行研究。选取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ICT产品贸易数据,从ICT总产品和分产品的进出口两个方面分析中国ICT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格局看,我国ICT的进出口贸易均为快速发展,但出口贸易发展快于进口;进口结构中以电子元件为主,出口结构中逐渐以通信设备为主。②从空间格局看,中国ICT贸易伙伴逐年增加,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且近20年变化不大,ICT进口来源国(地区)更为集中,我国与20个贸易伙伴交往较为密切;与进口相比,我国ICT出口国(地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或地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ICT贸易以及数字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