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MAPS模式预报冰雹落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详细分析了 1982~ 1998年发生在湖北省的冰雹过程 ,这些冰雹过程被归纳为槽前型和槽后型两类。两类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过程发生前具有极强的位势不稳定。槽前型主要表现在中低空及地面为极强的增湿增暖 ,导致中低空能级升高 ,而中高层是相对干冷的区域或变化不是很大 ,这类过程的触发主要是由于西北槽中有短波槽扰动凌驾于不稳定区之上 ,一方面加大水平能量锋区 ,另一方面使得垂直不稳定度加大 ,进而触发对流。槽后型主要表现在中高层为极强的干冷平流 ,引起降温降湿 ,而低层有弱的增温增湿 ,这类过程的触发主要是西北气流中横槽转动和小槽沿脊前下滑 ,在中低层加大水平能量锋区 ,促进垂直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将水平能量锋区ΔθseH/Δn和垂直不稳定ΔθseH/Δz之和作为冰雹判据 ,辅之以其它条件 ,在日常业务中 ,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利用研究结果 ,对武汉区域中心数值预报模式MAPS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 ,即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中的稳定度条件。用改进后的MAPS模式对 1999~ 2 0 0 1年 3~ 5月的过程进行试报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冰雹落区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Ni~no C区海温指数、SOI和印缅槽指数的统计相关,结果表明,ENSO指数和印缅槽指数在月、季时间尺度上具有很好的持续性。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和印缅槽指数与Ni~no C区海温指数存在很好的正相关,与SOI有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建立了一个通过印缅槽将ENSO循环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联系起来,解释西北区东部及河套干旱形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郑淋淋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3,37(4):891-904
对2007~2010 年暖季(6~9 月)发生在江淮和黄淮流域46 个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地面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根据整层可降水量小于或大于等于50 mm 将这些个例发生的环境分成干环境(10 个个例)和湿环境(36 个个例)。干环境下发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副高边缘型,湿环境下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副高边缘型和槽后型,湿环境下有明显的暖湿区配合。湿环境下槽前型发生的概率最高,地面系统较为复杂,有静止锋、倒槽、冷锋和暖锋,而干环境下在本研究的个例中无槽前型发生。干、湿环境下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从地面到500 hPa 都发生在副高后部的“S”流型的拐弯处,但部分湿环境个例低层有切变线。干环境下槽后型的发生概率较高,而湿环境下发生概率则相对较少。由这些研究表明,干、湿环境下强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孟青  张义军  吕伟涛  姚雯  马颖  王飞  马明  郑栋  郭虎  熊亚军 《气象》2009,35(4):20-24
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雷电临近预警系统(CAMSLNWS)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业务运行试验.通过运行测试以及预警结果与闪电监测结果的对比评估,表明:CAMS.LNWS能够稳定运行,定时读取多种探测资料、自动生成并循环显示雷电发生概率、雷电活动区域移动趋势和重点区域雷电危险度等级三种雷电临近预警产品;CAMS.LNWS的雷电发生概率预警产品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能够较好地对0~30min内可能发生闪电的区域进行有效预警;随着预警时间的延长,CAMS.LNWS的预警效果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南岛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和海口站探空资料,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4-2018年海南岛雷暴大风的强度、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5-8月的午后到傍晚时段,最大阵风风速大部分在8级及以上。(2)雷暴大风的环流形势可以分为三类,即西南热低压型、季风槽型和冷锋型,其中季风槽型根据槽线位置可以分为华南沿海槽型和南海低压槽型。(3)西南热低压型雷暴大风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最大,上干下湿,垂直风切变较小;冷锋型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最小,上干下湿,垂直风切变最大;季风槽型的大气不稳定能量较大,整层较湿,垂直风切变最小。(4)季风槽天气形势下发生雷暴大风时,较容易伴随短时强降水天气,西南热低压型的雷暴大风风力比其他类型更大。  相似文献   

6.
对2007—2010年6—9月发生在江淮流域的19个无层状云(NS型)线状对流系统个例进行环流背景和地面形势分析。根据个例发生环境的整层可降水量分为干环境(<50 mm)和湿环境(≥50 mm)。干环境下(5例)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槽后型和高压后部型两种,湿环境下(14例)的天气形势可分为槽前型、高压后部型和槽后型三种。干环境下以槽后型为主,对流系统多发生在干暖区,湿度较小,发展剧烈,易发生大风、冰雹天气;湿环境下槽前型的发生概率最高,地面系统较复杂,有静止锋、倒槽、冷锋和暖锋,最不稳定层相对较高,水汽充足,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研究表明,干、湿环境下NS型线状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可能存在明显差异,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芹 《湖北气象》2002,21(3):18-20
对2002年4月15日晚到16日08时发生在湖北省内的一次大风降温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如:高空槽、中低层暖式切迹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大风、降温天气是在高空500hPa冷槽与暖槽合并、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诉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  相似文献   

8.
广西雷暴大风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钟利华  曾鹏  李勇  熊文兵  胡宗煜 《气象》2011,37(1):59-65
利用观测资料和ECMWF分析资料,对广西2006-2008年发生的雷暴大风强天气45次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影响模型分析,从雷暴大风发生的条件入手,探讨了一些稳定度指数和动力参数的物理意义,及雷暴大风发生区域的环境场特征,统计归纳出了:(1)造成广西雷暴大风强天气过程可分为高原深槽型,台风低槽型、副高西部型和华北低槽型等四种天气模型;(2)雷暴大风多发生在午后,峰值出现在16时左右;7月和8月出现的最多;(3)局地雷暴大风的出现与地形作用有密切关系;(4)雷暴大风产生前,四种天气影响型广西大部地区大气层结均有不稳定能量聚集,低层有强的水汽辐合,相对湿度大;高原深槽、华北低槽和副高西部影响型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正涡度中心位于广西北部,台风低槽影响型则位于广西东南部;(5)出现雷暴大风的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性更显著,低层水汽辐合和中低层气旋性辐合也偏强.  相似文献   

9.
张林宝 《气象》1987,13(1):56-56
电解水制氢设备需要经常维护,定时检修,才能确保氢气的纯度和设备的安全。根据我台使用十多年来的经验与体会,现将该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介绍如下,供台站同志参考。 1.造成氢气不纯的故障原因和排除的方法 (1)塑料槽盖焊缝裂开。电解水制氢设备运输到台站,要经过漫长路程的颠簸,尤其是公路运输装卸很容易将塑料槽盖的焊缝震裂。因此在新装或检修电解槽过程中,槽盖必须试漏。试漏的方法是把所有阳极杆全部拆下,将阳极杆的四个孔及氧气出气孔,用一节小木棍外套一节胶管将孔堵死,往氧室慢慢加水至加满为止,停留一段时间后,可检查各焊缝是否有水溢出。如发现焊缝有渗漏水现象,可用高强度凝固剂将缝隙补好。有条件的台站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探测、NCEP FNL1°×1°全球分析和自动站等资料,对影响眉山地区的两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都是在副高588线西伸加强控制整个四川地区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第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17年8月22日)由台风倒槽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台风倒槽较浅薄,伸展高度不高,过程发生前大气层结热力不稳定特征明显,水汽辐合主要出现在近地面层,整层上升运动较强,对应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第二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2017年8月24日)由单一台风外围的台风倒槽影响造成,台风倒槽较明显,伸展高度较高,过程发生前热力不稳定特征不明显,水汽辐合时间较长,上升运动主要出现在中低层,对应降雨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8年6个东北转向台风的环流形势及其与西风槽等的关系,得出当台风处于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中纬度西风槽前时,其转向与西风槽密切相关的结论。(1) 西风槽与台风转向点的平均位置距离为5.2个经距:当台风离西风槽较远时,台风依原来路径前行;在恰当位置(即5.2个经距)时台风发生转向。(2) 台风转向的东、北分量大小与西风槽走向关系密切。(3) 当台风外围云系接近西风槽云系时,应警惕台风发生东北转向的可能趋势。尝试对转向台风进行量化上的分析探究,为今后预报类似的台风提出一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QDQ2型电解水制氢机电解槽常见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槽是电解制氢设备的心脏,是H2和O2产生的地方,掌握电解槽各项性能指标及必要的故障排除方法,是制氢员实现安全制氢的根本保证。故障现象一:电解槽个别小室电压在定时监测过程发现增高,且有时超过3.0V。排除方法:须停机、卸压,打开电解槽正极端压板下排污阀门,排出带有杂物的电解液。用蒸馏水或氮气冲洗电解槽。再向槽内补充过滤沉淀后的或新配制的电解液。开机继续监测小室电压,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可将小室电压超过3.0V的相邻极框短接,使其内不再产生气体,这样处理后,一般均能排除故障。故障现象二:绝缘密封垫处漏碱或漏气。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40年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日降水和最佳路径等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TC倒槽暴雨分布特征及其与TC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1)浙江省年均会发生1.8次TC倒槽暴雨,占TC暴雨总数约4成,是浙江省台风暴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8—9月是TC倒槽暴雨高发期,暴雨主要发生在宁波南部至温州一带沿海地区,暴雨中心多位于台州和温州沿海。(2)引发浙江省TC倒槽暴雨的热带气旋多在粤东至浙南登陆之后北上转向或西北行,登陆当天最易发生暴雨且雨强最强。暴雨发生时,福建中部沿海经海峡至台湾东北部一带是TC高频活动区。(3)距TC中心2.5~5.0纬距之间和TC东北偏北象限是倒槽暴雨中心的高频落区;较强暴雨发生在TC强度为热带低压时,且强中心易位于TC东北偏东象限,极端强降水发生主要与热带低压和副高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偏东暖湿急流、TC倒槽强辐合和TC东北偏东象限中尺度深对流系统频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体积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研究大面积比铣槽喷管三维再生冷却槽道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热结构变形与低周疲劳寿命,并对比分析了冷却剂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铣槽喷管疲劳使用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铣槽喷管热结构响应呈现复杂的三维效应,应变较大位置主要分布在与肋连接的内衬区域,喷管中部的残余应变量最大;冷却槽道低周疲劳寿命分布和热结构响应基本一致,最小寿命位于喷管中部与肋相连的内衬区域燃气侧;随冷却剂质量流量增加,铣槽喷管低周疲劳寿命不断提高;随冷却剂入口温度增加喷管尾部低周疲劳寿命值不断降低,而喷管中前部的低周疲劳寿命值却不断提高,当冷却剂入口温度为280K左右时,本文的铣槽喷管总体使用寿命达到最大。 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出发,计算部分因子在有强对流天气和无强对流天气时的季节平均值,进行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性分析,获得了对流参数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系数;应用系统树聚类法将雷暴分为:东北低涡、蒙古冷涡、短波槽、副高边缘4种类型;将冰雹分为:西北气流、冷低槽、冷涡3种类型;将暴雨分为:冷锋、深槽、低涡东移、小高切变、副高东撤等5种类型。在每一种强对流天气型下,选择不同的对流参数进行了试验,获得了不同天气型下基于对流参数的强对流潜势预报指标及其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天气图资料和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逐时预报产品,用天气学方法对2006年5月8日发生在湖北省东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背景、动力、热力特征及潜势预报分析。分析表明:200~500hPa上贝加尔湖至四川盆地深厚的西风带低槽以及配合低槽东移的南支槽系统、脊线稳定在19°N附近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850hPa上新生的低涡是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00hPa上高空急流右后方强烈辐散,其抽吸作用加剧了中低层的上升运动,700hPa上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大暴雨发生在se高能舌、对流稳定度指数负值中心以及700hPa、850hPa比湿之和的湿舌的左前方。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等对流参数对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潜势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热带气旋倒槽暴雨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近40年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日降水和最佳路径等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TC倒槽暴雨分布特征及其与TC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1)浙江省年均会发生1.8次TC倒槽暴雨,占TC暴雨总数约4成,是浙江省台风暴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8—9月是TC倒槽暴雨高发期,暴雨主要发生在宁波南部至温州一带沿海地区,暴雨中心多位于台州和温州沿海。(2)引发浙江省TC倒槽暴雨的热带气旋多在粤东至浙南登陆之后北上转向或西北行,登陆当天最易发生暴雨且雨强最强。暴雨发生时,福建中部沿海经海峡至台湾东北部一带是TC高频活动区。(3)距TC中心2.5~5.0纬距之间和TC东北偏北象限是倒槽暴雨中心的高频落区;较强暴雨发生在TC强度为热带低压时,且强中心易位于TC东北偏东象限,极端强降水发生主要与热带低压和副高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偏东暖湿急流、TC倒槽强辐合和TC东北偏东象限中尺度深对流系统频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20日20时到21日08时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这次暴雪是在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中西来斜压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产生的,属强冷空气类。极涡的维持使斜压槽加强,移动缓慢;在印缅槽维持的西南环流场中,700hPa西南槽为华北建立了水汽通道,暖湿的低空西南急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和能量不稳定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了动力抬升作用,大、暴雪就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左侧的耦合区。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暴雪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流型及环境参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简称阿勒泰地区)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常规及EC细等资料分析研究了2010-2016年5-9月45个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流型、温度对数压力(T-log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并与中国中东部对比。结果表明,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由中亚槽前型、中亚低涡型、西西伯利亚低槽(涡)型造成,前2种型6月发生最多,后者7月最多,并给出各天气型的高低空流型配置。大多数过程T-logP图温湿廓线呈上干冷下暖湿的"漏斗"状,对流层中低层或低层水汽较好,对流有效位能CAPE呈"瘦弱"的梭形,抬升凝结高度较低。总结出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前主要天气型的关键环境参数平均值和阈值;该地区大多数环境参数阈值小于中国中东部地区,说明该地区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更有利于触发短时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