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岛海岸带野外考察,在文昌市铜鼓岭石头公园观察到高程为30m的海平面遗迹,在东方市黄流镇观察到高程为25~35m的海平面遗迹,在三亚市鹿回头观察到高程为2.5m的海平面遗迹。综合研究前人在该区关于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1)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下降趋势,海平面最高位置出现在7000a左右、高于现代海平面3m左右的位置;(2)南海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遗迹所揭示的古海平面高程的差异性是古海平面本身持续下降和该区地壳差异性垂直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3)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期间中央海盆及其西缘的珠江口、红河、湄公河和昭披耶河4个河流三角洲地区为构造沉降区,而南海周缘的台湾岛、雷州半岛、印支半岛、南马来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6个地区为构造抬升区,抬升幅度最大的地方在台湾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岛海岸带野外考察,在文昌市铜鼓岭石头公园观察到高程为30 m的海平面遗迹,在东方市黄流镇观察到高程为25~35 m的海平面遗迹,在三亚市鹿回头观察到高程为25 m的海平面遗迹。综合研究前人在该区关于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几点初步认识:(1)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呈下降趋势,海平面最高位置出现在7 000 a左右、高于现代海平面3 m左右的位置;(2)南海中全新世以来海平面遗迹所揭示的古海平面高程的差异性是古海平面本身持续下降和该区地壳差异性垂直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3)南海及其周缘地区中全新世期间中央海盆及其西缘的珠江口、红河、湄公河和昭披耶河4个河流三角洲地区为构造沉降区,而南海周缘的台湾岛、雷州半岛、印支半岛、南马来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6个地区为构造抬升区,抬升幅度最大的地方在台湾岛。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4,(2):20-23
<正>关于这座群岛的形成,有一个贪吃的传说。传说描述,群岛是由一个很贪吃的男孩尤伯的身体变来的。他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这个怪异的传说,不知最初是不是当地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吃。岛上的物产只有椰子、甘蔗、菠萝、番薯之类,粮食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如此看来,岛民对饥饿的恐惧倒也不无道理。这里是著名的潜水圣地。这里的潜水环境是世界上许多专业潜水者梦寐以求的所在,占了7个世界第一。如果你向往真正纯净的海水,那么这里便是你寻找的世外桃源。这里是帕劳群岛。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海域海岛地质遗迹因依托特有的海洋环境更显瑰丽和珍贵,对建设海洋强国也更具资源价值。为给海洋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文章以《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地质遗迹分类”为基础,结合地质条件、遗迹特点和地域分布,将山东省海域划分为滨洲—潍坊海域和烟台—日照海域两区,按海水与岛陆位置关系划分出岛陆、岸线潮间带和岸岛水下三带,在两区三带内按搬运-沉积类、构造-剥蚀类和地质体-地质构造类三大成因类型进行分区、分类综合研究,对遗迹成因进行分析,对重要遗迹资源作了重点介绍,并根据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源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建立信息与预警系统平台、加强宣传、进行监测、采取必要工程措施等严格保护建议,同时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开展地学科普、助推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对外交流等利用方向。专门针对省域海域海岛地质遗迹进行综合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对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海域海岛优势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文献对徐福传说的记载比较晚。8世纪成书的日本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了早期秦民东渡日本和移民的一些情况,却没有记载徐福的传说。公元815年,日本编成《姓氏录》,其载"仁德天皇(约公元前1世纪)时,秦氏流徙各处,天皇使人搜索鸠集,得九十二部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人"。如《姓氏录》中有"弓月君为秦始皇五世孙"等语。关于徐福东渡与焚书坑儒的描述日本最早记载徐福传说的文献,当是著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9年)的北亲房的《神皇正统记》,其中写道:"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  相似文献   

6.
砣矶岛,古称龟岛。传说唐王东征时,发现该岛南部像龟,随起此名。宋代改称驼基岛,元代又称龟基岛,后演变成现称。岛陆面积7.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43.13平方公里,人口1.2万,是全省唯一超过万人的海岛镇,素有“山东海岛第一镇”之称。 砣矶岛山青水秀,碧波环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山列岛的中部,东与朝鲜、韩国隔海相望。全岛经济以捕捞和海水养殖业为主,水产品加工业为辅,是长岛的经济重镇,又  相似文献   

7.
浦岛太郎     
红将 《海洋世界》2014,(12):56-57
<正>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在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日本流传着许多和大海有关的传说,其中最耳熟能详的算得上是浦岛太郎和龙宫的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渔夫名叫浦岛太郎,他很穷,却总是很快乐,心地非常善良,他每天都划船出海,以钓鱼为生。平日里喜欢对着大海幻想,幻想自己能够变成一条海鱼在海底游弋;或者变成一只海鸥在海面上翱翔。有一天浦岛太郎出海回来,看到海边沙滩上有一群孩子在喧闹,原来他们逮住了一只小海龟,正在戏弄。浦岛太郎赶走了淘气的孩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我国秦代已经出现。传说在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东渡日本,传播养蚕技术,日本人民后尊祀徐福为"蚕神"。也有记载说,公元前3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其后,内地人士或经由朝鲜,或从山东出发,三三两两地到日本定居,交往十分密切,并促进了日本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九州五岛列岛周围有许多早第三纪含煤沉积小盆地 ,它们正处于东海盆地的东北端 ,又处于东海与日本海的对马盆地相衔接的部位 ,研究它们是很有意义的。最近日本帝国石油株式会社的岩田尊夫等人就发表了两篇文章 ,谈及这些盆地的划分、地层层序、沉积过程以及孢子—花粉组合和地层对比。在日本九州西北部 ,西北—东南向和东北—西南向的两组断层甚为发育 ,它们控制着下第三系含煤盆地的平面几何形态 (多为长斜方形 )。在五岛列岛西北方有福江盆地 ,它是东海陆架盆地的东北延伸部分。在五岛列岛以南也发育了 5个下第三系沉积小盆地 ,其中五…  相似文献   

10.
三、国际海峡日本一直确认和执行自由通行所有国际海峡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日本工业集团曾资助海峡水域内的环境调查和导航设备的安装。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龙目海峡对于日本的经济也同样十分重要。有人说,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关闭,日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沉没在大西洋岛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和非洲东南部海域、哈特勒斯角。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使三角区如此神秘?迄今为止,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无法解释。飞机、船只的失踪事件在年复一年神秘地发生着。日本海域三角区在日本本州的南部和夏威夷之间,日  相似文献   

12.
1942年2月,日军为了占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夺取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及控制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完成对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占领目的,日本军指挥部决定首先突击盟军在南海海域的基地和战舰,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削弱爪哇岛的防御,从海上封锁爪哇岛接近地域,以后从东西两岸同时登陆,占领爪哇。为此,日军指挥部特派第16集团军3个师另1个独立旅、海军第3舰队、第11航空  相似文献   

13.
雁茹 《海洋世界》2004,(8):24-25
在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名叫泰蒙的小岛。从这个岛延伸出去的许多珊瑚礁浅滩上,矗立着一座座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垒起的高达4米多的建筑物。远远望去,怪石嶙峋,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的杰作,近看仿佛是一座座神庙。这就是南·马特尔遗址。传说它们是居住在波纳佩岛上历代酋长死后的坟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散落在长1100米、宽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它们之间环水相隔,形成了一个个小岛。从高空俯瞰,犹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故而人们又把它比喻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相似文献   

14.
浊积层——海底沉积物中残留的古代大地震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骏河湾的海底大峡谷在伊豆半岛西南海域向南西西转向 ,然后一直延伸到四国海域。骏河湾的谷段被称为骏河海槽 ,转向后的谷段叫南海海槽。这个峡谷状海沟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合带 ,充填着来自日本列岛中部山地的大量泥沙。沿着这条板块汇合带每隔约100~150a就发生一次大地震 ,在四国海域叫做南海(道)地震 ,东海海域称为东南海(道)地震 ,在骏河湾谓之东海地震。根据寒川(1999)对地震遗迹的考古调查 ,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2ka间地震一直以这种间隔持续发生。但是 ,对此之前的地震情况知之甚少。深度超过1km…  相似文献   

15.
台湾岛位于台湾海峡的东侧,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它所控制的台湾海峡,既是欧亚航线必经的孔道,又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的航空及海运的中点站,地位极为重要。地理特征台湾岛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盆地的接触带上,与阿留申、千岛、日本、琉球及菲律宾等一连串的岛屿一起,称为东亚岛弧。南北连绵,宛如亚洲大陆外侧与太平洋间的天然防线,是为岛弧锁链。而台湾岛正位于岛弧的中央枢纽位置,显示台湾岛在全球战略上的特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环日本岛沿岸38个验潮站连续36 a的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海平面的异常变化在1984年前后发生较大转折,近20多年来主要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部分站位在1997年前后也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海平面的长期变化中存在较长周期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所有验潮站的日平均海平面序列进行平均,发现与西北太平洋SST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8;与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与西北太平洋风旋度场的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2。结果表明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受到海水热膨胀效应、太平洋年代际变化以及风应力引起的海水堆积和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从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SST开始下降,而平均海平面仍然在持续上升,其上升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洁 《海洋世界》2011,(5):56-59
每一个小岛都是一尊美轮美奂的雕望,每一个小岛都有一段臻美的传说.从海王九岛到老偏岛,那些数不清的潮起潮落、沧海桑田;那些撕心裂肺的波浪侵蚀、日升日落;使得海岛保留了不同地质时期的丰富多姿的地质构造,历史上每一次的革新与撼动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供世人去品读、瞻仰和回味.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的小笠原群岛,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距离日本列岛约1000千米的南部海域,是世界海洋遗产之一。小笠原群岛按岛屿的聚集程度,可分为5个群组,南北范围约400千米,包括30多个岛屿,其中有3个岛屿群组为主要群组:即向岛群组、父岛群组和母岛群组,另外还有3个独立的岛屿,即喀山群组的北岛、南岛和孤立的西之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涠洲岛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一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其中,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礁地貌,火山遗迹地貌等较为明显。岛的南部沿岸海蚀地貌发育,海蚀崖高达30~50m,海蚀平台宽20~70m,有35个大小不等海蚀洞。岛的北部沿岸海成沙堤十分发育,呈条带状、牛轭状分布,长100~2000m,宽40~700m。按其形成的年代,形态,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分为老、中、新沙堤。老沙堤形成于距今6900-4000a前,中沙堤形成于距今3100-2200a前,新沙堤形成于距今2000~1200a前。岛屿北部、东部沿岸珊瑚岸礁相当发育,礁坪宽400~1025m,珊瑚生长带宽200~660m;西南部发育较差,礁坪宽20~475m,珊瑚生长带宽50~215m。南部沿岸没有珊瑚礁存在,其珊瑚礁形成于6900a前。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相似文献   

20.
保钓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两岸三地民众及海外华人为捍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而进行的民间运动,常见的形式有游行、示威、出海登岛等。1970年初,"美国准备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包括钓鱼岛"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全球华人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