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徽省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系指颍上—蒙城—淮北市一线以东,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厚40—100m,主要是松散的河、湖相沉积。杨钟健、周明镇(1955)首次将淮河中、下游第四系划分为更新统下草湾系、泊岗层和戚咀层。张可迁(1962)划分淮北平原的第四系为中、下更新统下草湾组,上更新统下蜀组,全新统细分为(Q_4~′、Q_4~2、Q_4~3)三个韵律层。1978年周明镇、李传夔订正了对“下草湾系”的误解,明确其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1981年安徽  相似文献   

2.
<正> 淮河下游地区的泗洪、盱眙、五河、嘉山一带的中新统,杨钟健、周明镇(1955),周明镇、王伴月(1964)等都做过不少工作。1975—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植物、脊椎动物、瓣鳃类、腹足类、介形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等门类化石,对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较充分的依据。(图1)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泗洪地区新生界地层和化石进行研究。杨仲健、周明镇、王伴月、毕治国、李传夔等从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证实泗洪地区中新统地层的存在,并对苏北新第三纪—更新世的地层作了划分。1975年至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该地区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的化石,为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也从介形虫、孢粉、轮藻化石等方面,在这一地区做了研  相似文献   

4.
汪迎平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1-115,T002
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分布极广 ,在大片火山岩系覆盖的永嘉市枫林镇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沉积地层 ,由于缺乏生物化石依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被定为上侏罗统诸几组 a段 (J3za)或茶湾组 (J3c) ,抑或下白垩统馆头组 (K1 g)等。“九·五”期间 ,笔者在这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微古植物化石中的大多数属种见于我国浙西、赣东北、皖南、鲁东北等地区震旦纪地层中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据此 ,这套产微古植物化石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震旦纪而不是中生代  相似文献   

5.
<正> 江苏北部及淮河下游一带普遍发育一套河湖相沉积,杨钟健等命名“下草湾系”,时代为中更新世。周明镇、李传夔(1978)确定Youngofiber sinensis (Young)(即过去的Trogontherium sinensis Young)的时代为中新世,地质时代相当或稍晚于浦镇组或洞玄观组。刘冠邦等(1973)曾把泗洪小汪庄,罗庄的下草湾组之上的一套含丰富的瓣鳃类和少量脊椎动物化石的灰白色砂砾岩,创名为泗洪组。江苏区测队二分队曾把泗洪县大红山梅花  相似文献   

6.
<正> 大兴安岭中部伊尔施一带属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阿尔山镇管辖。1959年,宁奇生等人在报道大兴安岭区域地层时,建立了鹿沟组,时代确定为志留纪—早泥盆世。1976年,黑龙江区测二队在苏呼河车站北山“鹿沟组”中首次发现了古杯化石,认为古杯化石层是泥盆系下统鹿沟组的夹层,把古杯化石当做早泥盆世的第一个化石组合,并认为所属层位是泥盆系下统最低层位,重新厘定了“鹿沟组”的涵义,时代为早泥盆世,置于志留系上统古尔班河组之上、泥盆系下统西古兰河组之下。  相似文献   

7.
<正> 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系指郯庐断裂以西,阜阳断裂以东。晚第三纪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可达250余米,主要是松散、疏松的和半成岩状态的河、湖相沉积。1962年张可迁将其归属于中、下更新统下草湾组。1981年于振江、余传高将其解体为中新统下草湾组、上新统  相似文献   

8.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9.
从井儿洼孔岩心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隆瑞  朱关祥 《地质学报》2000,74(2):108-115
通过对阳原盆地中井儿洼孔(深200,6m)河湖相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地磁等的研 究,将第四系河湖相层新命名为阳原群,进一步划分3个组,即下更新统8泥河湾组(深200.6~107.8m,未见底),由褐灰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渡口组(深107.8~20.6m)由灰、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 质粘土和粉砂组成,内含12段纹层,可作为标志层,底界年龄约1000Ka;中一上更新  相似文献   

10.
论高基坪群、灵乡群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粤东揭阳、五华、紫金、河源、惠阳等地,广泛分布着一套中基性一酸性火山岩系。1962年,张有正、倪岳英在海丰汤湖火山岩系中的沉积夹层内,发现鱼类、双壳类、叶肢介、昆虫、植物等化石。依据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分别以揭阳高基坪和河源吉岭湾为标准地点,建立了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和中侏罗统吉岭湾群。近年来,笔者对上述植物化石进行重新研究,发现高基坪群有早白垩世威尔登期或更高层位的标准分子Frenelopsis等,因此,高基坪群的时代,有属于早白垩世的可能。1975年,笔者参加了鄂东南灵乡群的研究,依据其中所含的植物化石,可与高基坪群对比。  相似文献   

11.
云南澜沧老厂石炭二叠系地层新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李如良等人于1983年曾在云南澜沧老厂附近石灰岩中采过的标本,1987—1988年李文桦、李如良及欧阳成甫等对澜沧老厂的地层补测了剖面,1988年笔者又补采了化石。经研究,老厂地区既有中上石炭统,还发现下二叠统的几个化石带和可能有上二叠统的石灰岩,并在老厂水库发现火山岩系的下石炭统地层。 本文所用的材料,基本上依照西南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李文桦、李如良实测澜沧老厂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中中新统含古猿类化石的地点下草湾组中,笔者发掘出臼齿化石4枚(其中一枚臼齿尚待研究),其中三枚臼齿化石分别属于古猿类之三个属的三个新种。它们是王氏上新猿(新种)Pliopithecus wangi sp.nov.,天岗湖长臂猿(新种)Hylobates tianganhuensis sp.nov.,泗洪森林猿(新种)Dryopithecus siho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3.
安徽明光石坝地区新近纪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明光石坝地区新近纪地层划分方案不一 ,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利用构造—岩性—岩相法进行地质填图 ,系统采集 ESR测年样 ,并结合区域对比 ,自下而上将该区新近纪地层划分为下草湾组、桂五组。其中下草湾组为原“下草湾组”的下段 ,时代为中新世 ;桂五组则包括原“下草湾组”的上段 ,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4.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60,20(2):89-92
本文系笔者所写“讨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一文的修正和补充。这里想提及两个问题:一是中奥陶统上下界线问题;二是奥陶系与志留系的过渡层Dalnianintina beds 的时代问题。一、中奥陶统的上下界线以Llandeilo期及其笔石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作为中奥陶统及其主要化石带,已为各国所公认。  相似文献   

15.
北山系天山东延部分,其两侧下石炭统分布甚为广泛,均为海相沉积,以马鬃山(北山主峰)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图1)。该区的下石炭统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并夹有铁矿层。  相似文献   

16.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17.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十多年前,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70km的蓝田县发掘出著名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丰富的具有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化石[1]。An等[2]结合古地磁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的黄土地层与洛川黄土剖面对比后认为猿人头骨出土层位应与L15下粉砂层中部相当,利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计算其年代约为距今115万年。这个年代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3]。但由于猿人头骨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常被胶结在钙质结核中,其赋存层位或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将猿人化石与同进化阶段的爪哇人化石对比后认为前者年代可能会更老些[4]。而与猿人头骨赋存层位相关的下粉砂层是黄土高原野外地层识别和剖面对比的一条重要标志层,以发育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18.
淮南系从陆相粗碎屑岩砾岩砂岩、滨浅海碎屑岩石英砂岩到泥页岩与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形成两个沉积旋回,分别划分为淮南系下统与上统。含有丰富的宏观藻类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化石组合与宏观软躯体蠕形类Pararenicola-Paleolina化石组合,并可与劳伦古陆西缘加拿大麦肯齐山地区凯瑟琳群、小木豆群(=小达尔群)与科茨湖群对比。通过淮南生物群与小木豆宏观生物群(Tawuia-Chuaria-Longfengshania)的对比以及火山灰同位素年龄,淮南系的底界年龄约为1 000 Ma~850 Ma;顶部被南华系凤台组冰碛层/拉皮坦群冰碛层覆盖,淮南系顶界年龄约为780 Ma~720 Ma,大体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拉伸纪(To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19.
新疆准噶尔盆地洪古勒楞组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布龙果尔,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晚泥盆世地层,含丰富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和植物化石。这套地层,命名为洪古勒楞组(曾亚参、肖世禄1979),时代为晚泥盆世。198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布龙果尔剖面的灰岩层采集了牙形刺样品,含化石层自上而下如下(岩性、厚度引自“新疆的泥盆系”): 上覆地层:下石炭统“黑山头组”?  相似文献   

20.
在滇西北中甸县境内,上二叠统长兴组剖面先后测制于铁厂附近和迪古支村。后者长兴组中产生的生物化石主要为(竹蜓)类和有孔虫,共收集了7个属、5个种(其中新种2个),报道如下。 (一)迪古支村剖面位于三坝区浩湾北东约1公里处。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紫红色及灰色钙质泥岩互层,间夹簿层泥灰岩和1层玄武质砂岩,产瓣鳃类Claraia aurita Hau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