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5):395-399,404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北部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将南海西北部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5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和其南面的南沙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经历过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的发育历程,晚古生代以来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1)D-P1,古特提斯东段多岛洋体系发育阶段;(2)P2,中特提斯(古南海)开始出现、古特提斯开始消减阶段;(3)T-K1,古特提斯东段多地块缝合阶段;(4)K2-N11,现代南海形成、中特提斯(古南海)消亡时期;(6)N12以来南海扩张停止、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3.
华南沿海第四纪类网纹红土的赋存层位及其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将华南沿海(南岭以南)不同时代的杂色粘土(暂称"类网纹红土")划分为基岩风化壳型和松散沉积风化壳型两种类型;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系列中的杂色粘土划分为第四纪早期(年代为1.8~1.6 Ma BP)、中期(年代为1.0~0.8Ma BP)和晚期(年代为0.07~0.01 Ma BP)3个发育期;主要讨论了发育好、厚度大、分布广的第四纪中期杂色粘土与长江流域和西南丘陵区典型网纹红土之间在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和发育年代等方面的差别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杂色粘土-网纹红土的年代和发育规律及其反映的中国南方地质-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等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海南北共轭边缘伸展模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南海南北边缘地震剖面的对比,结合周边构造分析,提出南海大陆边缘的裂离经历了两期伸展作用,即早期的简单剪切和晚期的纯剪切伸展作用。简单剪切发生在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其动力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后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汇聚速率的降低、以及先存北倾缝合带等密切相关。纯剪切发生在中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剪切作用的转变与古南海的南向俯冲板块拖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地带表土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东部从黑龙江省到海南省的纵向大断面50个表土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其平均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和世界土壤的平均值;其稀土元素组成特点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Eu的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未发现稀土元素总量∑REE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随纬度或年均温度、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变化;δCe值的分布特征显示在气候达到南亚热带-北热带地区的湿热程度及风化强度时,表土才会出现显著的Ce正异常;在Ce/Eu对Eu/Sm图解上不同母岩类型的表土参数差异明显,尤其是玄武岩发育的表土与中酸性岩石和沉积岩发育的表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中国东部表土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没有明确的气候带示踪意义,而主要具有成土母质类型示踪意义;δCe值的显著正异常可以示踪南亚热带-热带气候;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各种特征参数的细微变化对沉积物成因、物源区以及区域气候的指示意义尚待积累更多的数据并参考其他环境指标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发育于不同母岩之上的表土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自从Heller和Liu[1]将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和深海氧同位素进行对比之后,国内外对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成果[2~7].  相似文献   
7.
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南海重磁数据的重新处理,得到南海西北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图和化极磁异常图,并对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分析。根据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厚度在10~38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逐渐减薄,对应于地壳类型从陆壳、过渡壳到洋壳的分布特征。根据磁力资料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其埋深变化于11~27km之间,在陆区居里面是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另一个物性界面,而在海区则接近于莫霍面埋深。  相似文献   
8.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多年前,考古学者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70km的蓝田县发掘出著名的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丰富的具有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群化石[1]。An等[2]结合古地磁研究将蓝田公王岭的黄土地层与洛川黄土剖面对比后认为猿人头骨出土层位应与L15下粉砂层中部相当,利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计算其年代约为距今115万年。这个年代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3]。但由于猿人头骨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常被胶结在钙质结核中,其赋存层位或值得商榷。因此,进一步将猿人化石与同进化阶段的爪哇人化石对比后认为前者年代可能会更老些[4]。而与猿人头骨赋存层位相关的下粉砂层是黄土高原野外地层识别和剖面对比的一条重要标志层,以发育粗粒沉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