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超大型、大型金矿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是当今地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我国开展全国性大型、超大型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尚属首次.本文利用全国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按照"鹤立鸡群"的观点,以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金矿床密集区和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充分分析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构造刻划矿床变大、变富的因变量,应用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开展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王世称教授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首次在陕南地区开展固体矿产1:50万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定量预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GIS平台上开展综合信息预测,采用数理化理论Ⅰ、Ⅲ、Ⅳ和特征分析方法,总结和建立了大型金铜矿床、铅锌银矿床、汞锑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其控矿因素具共生和伴生的特点,可作为同一成矿母体、地球化学金属省和矿产资源体。提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及在前寒武纪出露基底和隐伏基底边缘、中酸性岩体、基性、超基性岩体边缘和顶部、双重结构控制的古生代盖层泥盆系、志留系、寒武系地层,重磁环线构造交汇处等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新思路,这对加速陕南矿产资源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南地区金矿床综合信息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指导下,以金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金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GIS平台上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大型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具有共生和伴生的特点,可作为同一成矿母体.本地区的超大型金矿床大都分布在前寒武纪出露和隐伏基底边缘,中酸性岩体边缘和项部,双层结构控制的古生代盖层的泥盆系地层以及重磁环线构造的交汇处等.  相似文献   

4.
王岩  申维 《地质通报》2007,26(2):241-248
以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常用的7种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Fortran 90与Visual Basic 6.0各自的特点,使用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软件(MRQP软件)。MRQP软件是目前国内唯一使用数量化理论等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方法,脱离DOS环境,不依赖于MAPGIS、ARCINFO等软件的二次开发,在Windows平台下直接运行的软件。详述了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软件建立一个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运用Compaq Visual Fortran 6.5软件实现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运算和如何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核心代码在Windows GUI上直接调用。最后以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地质背景为前提,以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组成的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金矿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开展定量预测,验证该软件所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阿尔泰成矿区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规律综合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指导下,通过地质、物探、化探资料综合信息解译工作,对阿尔泰成矿区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绝大多数金、铜、铅(锌)矿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控矿因素,矿床我有共生或伴生的特点。它们处于:大地构造相对抬升的单元背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相结合的部位;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出露基底和隐伏基底及其边缘;泥盆纪火山岩或沉积岩组成的盆地边缘;中酸性继承性岩体及其接触带附近;重力场梯度带附近与重、磁资料推断相吻合的断裂构造及交汇处,以晚期重、磁构造为主;高、中、低温元素组合异常汇水盆地密集区。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银洞金矿作为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发现的全隐伏超大型金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60.45 t,矿体埋深在150~1 400 m之间,矿床金资源开发利用已有十余年历史,目前矿区仍处于外围和深部勘查阶段。通过对近年来矿床勘查、开发利用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系统阐释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丰富了以层控型全隐伏水银洞金矿为代表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为实现区内金矿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金矿地质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大型或具有特大型资源潜力的矿床明显增多,首次发现了单个矿床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的金矿床(如甘肃阳山、寨上,青海大场等);二是中西部地区或老矿区深部(隐伏)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胶东焦家金矿)这些金矿床的  相似文献   

8.
深浅构造耦合成矿效应--以胶东招掖金矿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成矿学研究往往仅涉及地壳浅层,即依据出露地表的各种地质矿化现象推断成矿作用过程。诚然,这种研究对于浅表矿床的研究卓有成效。但是,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逐步深入,其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隐伏(或半隐伏)矿床的研究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探寻与预测。此外,仅仅根据地壳浅层控制因素,尚难以合理解释大型、超大型矿  相似文献   

9.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述超大型、大型金矿床预测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体系,剖析了山东省超大型、大型金矿床与中、小型金矿床的空间有机整体分布形式--金矿床密集区,从"鹤立鸡群"的学术观点出发,在深入研究山东省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的基础上,按照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新的途径,利用GIS工具编制了综合解释图系,建立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空间数据库;结合数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山东超大型、大型金矿床作了定位、定量预测.预测实效在胶东某盆地已得到验证,它将为全国其它地区开展超大型、大型矿床预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矽卡岩矿床找矿取得了很大的新进展: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中型矽卡岩铜、金多金属矿床;在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发现和探明了不少铁多金属矽卡岩矿床;在东部地区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隐伏的矽卡岩矿床,如河北白涧铁矿床、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湖南锡田锡钨矿床、福建上房钨矿床等。在新疆西天山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中)型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矽卡岩铁矿床。另外,在新疆发现白干湖、沙沟等大型钨矿床,在甘肃也发现和探明了大型钨矿床。学者们对上述矿床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主要矽卡岩矿床最新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矽卡岩矿床的生成时代从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都有,但最重要的成岩成矿期是中生代的燕山期。在空间分布上,赵一鸣等(1990)曾划分出14个重要的矽卡岩成矿带,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等省(区)找矿工作的重大进展,又新增4个矽卡岩成矿带,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和新疆西天山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青海北巴颜喀拉成矿带虽然总体研究程度低,但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急需寻求新的找矿突破。利用前人的地质、矿产、化探等资料,建立了青海北巴颜喀拉成矿带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研究区锑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金水系沉积物异常、锑水系沉积物异常、砷水系沉积物异常、重砂异常、NW-NWW向线性构造和巴颜喀拉山群。采用作者提出的专家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首次进行了基于GIS下的专家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据此重新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将后验概率大于0.001的区域作为找矿远景区,将后验概率大于0.005的区域作为找矿靶区;并依据找矿靶区内预测含矿区域后验概率二重积分大小,将找矿靶区的找矿潜力级别由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 、B 、C 3级,其中A级6处,B级10处,C级13处。  相似文献   

13.
依托大场大型金矿床对青海省高寒草甸区西部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风成沙集中在-40~+160目粒级段,富含SiO2,而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均很低;-20目残坡积土和-5~+20目草皮层土富集或基本富集了大部分金矿化指示元素,均可代表近源物质。从基岩→残坡积层→草皮层→水系沉积物,金矿化主要指示元素Au、As、Sb的平均含量在逐步降低,其他元素也多如此。在高寒准平原—丘陵区,地表存在着元素(特别是Au、As、Sb)被不同程度贫化或均一化的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化)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素伟  邓小华 《地学前缘》2019,26(5):106-128
鄂西北地区指湖北省武当山及其西北部等地,位于青峰断裂北侧,是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银、金等多金属而闻名,蕴含了银洞沟、许家坡、佘家院、六斗等大中型银金(铅锌)或金(锑)矿床。根据区内矿床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十堰—鲍峡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北带与南带。北带多以金、金锑矿床为主,沿郧阳—郧西断裂两侧分布,矿床多产在上覆陡山沱组地层和古生界地层中;南带主要有银洞沟银金矿床、许家坡金银矿床,矿床集中产于新元古界武当山群。区内矿床均受NW向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银金、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变质热液为主,后期混入了大气降水,而金锑矿床可能为大气降水主导。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的区域活动性和地层硫源特征。根据成矿元素的富集特征,下伏武当山群Cu、Pb、Zn、Au、Ag元素富集,在上覆陡山沱组、灯影组及古生界地层中依次出现Ag-Au、Au-Ag、Au、Au-Sb矿床,而在研究区西部的陕西境内泥盆纪地层有大量的Au-Sb、Hg-Sb矿。区内成矿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符合地壳连续模式,矿床形成与地层本身具有较高丰度有密切联系,并在构造控制下就位。结合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及成矿时代,认为鄂西北地区银金、金、金锑矿床是形成于三叠纪古特提斯洋缝合过程中洋陆增生体制下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阴江宁  肖克炎 《江苏地质》2012,36(3):333-336
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中,物探方法在划分大地构造单元,识别断裂构造、地层和岩体信息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重磁可以作为预测要素参与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和评价,也可在识别隐伏矿、深部矿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总结了重磁方法在矿产预测方面的技术特点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地气测量研究及在东季金矿的试验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及新研制的地气采集装置,在山东省东季金矿上进行了地气探测及异常研究。文中讨论了对于找隐伏金矿,INAA优于PIXE技术。在构造含矿带上方有明显的La、K、Na、Fe、Sc、Au、As、Cr、Sb及Zn等元素的地气异常。在隐伏矿上方有Au、As、Cr、Sb及Zn等元素异常存在。认为地气中这些金属元素的异常是一种良好的地下金矿化的地表直接指示。  相似文献   

18.
Geogas prospecting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ique in exploration for deep-seated and concealed mineral deposits. Now, the technique is to reveal the presence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by analyzing th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substances that are transported by geogas from concealed ore bodies to the Earth's surface. However, th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provide us with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our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category, size, shape, chemical component of geogas particles, copper grids f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easurement were directly used to capture the geogas-carried solid particles in Quaternary sediments overlying the Changkeng concealed gold deposi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In the samples, we found Au, PbSO4, WO3, Fe2O3, SiO2, TiO2, and Al2O3 particles, etc. using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which, gold particles, and Hg-, Zn-, Pb-, W-bearing particles may originate from concealed ore bodies and can provide more direct information than those provided by eleme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