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断裂控岩控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讨论了深断裂在地壳发展各阶段的活动特点及控岩、控矿情况,指出了深断裂的识别标志及研究深断裂的重要性,研究方向。由于深断裂控岩、控矿物的重要作用,研究深断裂涉及构造、岩石、矿床等多学科,呼吁建立“深断裂学”。  相似文献   

2.
在确定华南地区14条NW向主干构造带后.并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描述和探讨,认为NW向构造对加里东以来的岩浆岩,中新生代盆地,地震以及温泉,特别对某些金属矿田、矿带的展布及矿床的产出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华南金属矿和地热资源的找寻以及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关于彭山地区北北东向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上,动态地、全方位地分析了彭山地区与穹状构造不相协调的北北东向断裂。它是一条自加里东以来长期活动、伴有多种变形体制的大陆转换断层,有特殊的控岩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遥感信息结合其他地学资料综合分析湘中锰矿构造型式及控岩控矿地质特征,提出东西向和北东向同期构造与台地边缘相带共同控制锰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分形方法在揭示基底控岩控矿条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与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受NE(NNE)向构造为主导复合改造EW向等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体赋存于岩体的特定部位及其附近的破碎带中。提出矿床(点)分布规律为NE(NNE)向成带、近EW向成行,并划分出3个次一级NE(NNE)向构造-岩浆-成矿带和4个近EW向构造-岩浆-成矿行。  相似文献   

10.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北东成行  相似文献   

11.
黄山铜镍成矿带构造控岩控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古尔塔格断裂带是东疆规模最大的一条深断裂带,是泥盆系、石炭系中显示为韧性剪切带、具有剪切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呈多期变形的特征,是黄山铜镍成矿带的导岩导矿构造,其次级韧性剪切带F8、F11,F12,F9等为配岩配矿构造,而更低序次的韧性剪切带及其间沉积构造岩块中的早期褶皱或叠加褶皱是直接的容岩容矿构造,本文着重探讨了黄山、香山和黄山东三个铜镍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控岩控矿构造应力条件,并探讨了黄山铜  相似文献   

12.
孙桂玉 《矿床地质》1990,9(4):352-362
本文从构造层次的溉念探讨了金川铜镍矿的控岩控矿构造,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看法。作者对于该矿岩体、矿体形态与分布规律、构造岩、小构造与显微构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川矿的超基性岩体与矿体从形态上不是岩墙状,而是由透镜体组成的雁列脉;控岩控矿构造不是龙首山北缘深断裂F_1派生的人字型构造,而是受该断裂早期演化阶段的脆-韧性剪切带所控制。文中同时探讨了该脆-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湖南西部层控锑矿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鲍振襄 《矿床地质》1989,8(4):49-60
湘西层控锑矿床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带的中段和东段。有两类产状:一为沿控矿地层自然延伸的缓倾斜整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矿床;二为沿控矿地层的断裂构造延展的陡倾斜交错脉状矿床。均共生金。矿床赋存于特定的控矿层位或岩性段,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与火山喷溢作用有关,成矿与区域变质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严格受构造控制,属复理石一类复理石建造之火山沉积一变质热液类型。铅模式年龄和中K-Ar同位素年龄主要相当于加里东运动早期,与区域控矿构造——雪峰隆起形成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彭山穹窿构造的特征,对南北向构造进行了描述。认为穹窿构造为彭山地区的主要构造形迹,它控制着该区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断裂控矿作用及控矿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曙  王永祥  李立新 《矿床地质》2004,23(1):107-114
根据控矿断裂构造的分期配套及其交切关系研究 ,发现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多次转换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形成的断裂直接相关。太平山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 4期具不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矿构造运动 :①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早期 ,形成NEE走向的矿化隐爆角砾熔岩带 ;②早白垩世晚期 ,造成了大量近EW (或NWW )和NW (或NNW )走向的共轭张_张扭性断裂 ,该期为主成矿期 ;③晚白垩世 ,形成并复活了近SN向 (或NNE向 )和NE65°的两组共轭张扭性断裂 ,沿断裂充填了中酸性脉岩和铁矿 ;④晚白垩世之后 ,发育NNW向挤压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建立三因控矿分析思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几个已知金矿区的研究,认为到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控矿因素,首先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再配合两个深层相关因素,进行矿体定位。  相似文献   

17.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18.
张万良 《地质论评》1989,35(4):355-358
层控矿床是一种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的非岩浆热液矿床。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内因,后期的构造活动、地热增温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外因。构造活动、地热增温使矿源层中的地下水更加活跃起来,并萃取其中之矿质而富集成矿。文中还讨论了层控矿床与沉积矿床和其它成因的热液矿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地区层控砂卡岩型铜矿床控矿地质因素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角度出发,结合野外调研及资料分析,作者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特定的透水-不透水地层系统、S形褶皱构造及蘑菇状岩体三者协调作用的结果。这一认识为本地区寻找此类矿床提供了直接的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个已知金矿区的研究,认识到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控矿因素。首先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再配合两个深层相关因素,进行矿体定位。本文简述三因控矿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