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登铜金矿区位于兰坪—思茅褶皱带之中轴断裂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和紧闭褶皱之层间破碎带中。矿区铜金矿体近矿围岩均为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_1j)的碎屑岩。为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勐腊县新山含铜菱铁矿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南端西缘,西邻澜沧江大断裂带并与澜沧江火山岩带相接。含铜菱铁矿床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大路边组(T_3d)中下部的碳酸盐岩中。一、矿区地质特征 (图1) (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三叠统易比组(T_2y)之浅海相砂泥质夹碳酸盐岩及中性、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它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灰岩(P_2c)呈不整合接触。易比组之上为上三叠统大  相似文献   

3.
<正>会泽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处于小江深断裂带和昭通—曲靖隐伏深断裂带间的北东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及北西向紫云—垭堵构造带的构造复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矿区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褶皱、断裂组成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包括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断裂,同时与近乎垂直于北东向断裂的北西向断裂伴生。矿区出露从震旦系灯影组至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碳酸盐岩石,但矿体均赋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组(C1b)白云岩中。矿区发育大量峨眉山玄武  相似文献   

4.
江苏铜山铜(钼)矿是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带中,少部分赋存于蚀变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中。根据矿床成矿特征,结合矿区物、化探异常信息,总结了矿床预测模型,并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预测。采用矿床模型地质体积法对深部预测资源量进行估算,预测深部铜金属量33611.57t,钼金属量9331.35t。  相似文献   

5.
西藏仲巴县天公尼勒铜金矿床为一小而富的铜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早白垩世闪长岩体外接触带NE—NNE向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控矿岩体的外接触带发育的NW向韧脆性剪切断裂带控制着矿区断裂系统,已知的铜金矿体特征相似,均产于灰黑色结晶灰岩与灰白色大理岩接触部位的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等;成矿经历了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热液阶段和中温热液阶段)和次生氧化期;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的侵入、NW—NNE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勘查区是最近两年熊耳山地区重要的找矿发现之一。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马超营断裂带以北的熊耳山隆断与外方山隆断的交接部位。矿体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上盘近SN向—NNE向的F22断裂带内部,埋藏于地表之下100余m。目前矿区已施工钻孔14个,初步控制一处走向延长1050m,最大倾斜  相似文献   

7.
富宁县那纳矿区为铁、铜、镍多金属矿床,矿床受基性-超基性岩体控制。其中磁铁矿体一是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二是赋存于岩体内的灰岩捕虏体中;铜、镍矿体分布于岩体下部膨大部位,前者为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高中温热液交代而成;后者为岩体自身熔离分异而成。建立起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化探勘查模型,对矿区外围勘查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鸡笼顶金矿地处广西重要的大瑶山金、银、铜多金属成矿带,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一段(∈h1)与第二段(∈h2),近SN向的F1、F3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区两个主要金矿化带,断裂构造既是本区控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矿石物质组分简单,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单体形态赋存于氧化矿石、原生矿石中。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该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今后矿区扩大资源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狮形岭锡矿赋存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矿化类型以云英岩脉型为主。通过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在构造、岩浆岩、蚀变等方面分析矿脉控矿因素。郴州—邵阳NW向深断裂带及"大义山式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次级断裂构成了深断裂控矿—区域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容矿的构造成矿配套体系;岩浆岩,特别是晚期介头单元为矿区成矿母岩,与锡矿形成密切相关,为矿体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及热源。  相似文献   

10.
安图县双山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山钼、铜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斑岩型,由7条矿体组成。是该区主要工业类型,主要有用元素为钼,局部伴生有益元素铜。均赋存于含矿二长花岗斑岩中的硅化带、绢英岩化带中。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提出了矿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上别列铜多金属矿床属水泄咱咧铜钴矿区外围新发现的矿点,赋存于兰坪-思茅盆地中生带红色碎屑岩建造厂街-水泄成矿带中,区内有30余处矿点,中-小型铜、铁矿点二处。认为属改造型中低温热卤水裂隙充填矿床,水泄咱咧铜钴矿区外围具备进一步找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是广东省内已知的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其南西段是莲花山国家级锡铜多金属整装勘查区,区内共分布有北山嶂—九龙嶂、棉洋—双华、五指嶂—锅子嶂、梅陇—鲘门—观音山4个动力变质带,动力变质带是本区内重要含矿及控矿构造。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专项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发现的具有大型找矿前景的金坑铜锡多金属矿床的解剖,从矿区宏观地质特征、矿床的成矿温度、压力、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侏罗纪火山岩;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动力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为动力变质热液改造矿床;由此推测广泛分布于4个动力变质带中的诸多中、小型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表矿化带(点)和化探异常的深部具有重要找矿潜力,具有大型矿床找矿前景。通过对本区的进一步工作,广东莲花山断裂带有望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3.
班康姆铜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段,属于火山岛弧环境,成矿受含矿侵入岩-蚀变次火山岩-断裂构造联合控制。矿体呈NNE向展布,倾向NW―NNW,条带状分支复合产出,走向上大致呈等距性的赋存富矿段。主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山岩的断裂带中,少量赋存于闪长玢岩、安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倾向上存在"上金-中铜金-下铜"的分带特点。矿床成矿规律典型,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和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带内 ,属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呼兰群变质岩系。呈北东向展布的辉发河断裂具有切割深度大、继承性活动频繁等特征 ,由该断裂构造活动派生的北西向构造构成区域性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控制超镁铁、镁铁质岩体及铜镍硫化物矿体在空间上呈北西向产出。与铜镍矿成矿有关的岩体具有复合杂岩体特征 ,多属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等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岩矿石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反映其为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且矿石与镁铁—超镁铁质岩具同源性 ,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  相似文献   

15.
位于焦家断裂带的新城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断层泥)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带内。根据勘探资料和测试数据对矿床内Ⅰ号和Ⅴ号主要矿体的赋存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矿区水文和环境特点对矿床进行了开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新城金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床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矿区岩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较小, 研究区内的主矿体为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型矿体。   相似文献   

16.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矿区F_1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二叠系-三叠系(P-T)安山岩。矿床成因为安山质岩浆活动相关的构造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出现的黄铁矿化、硅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正>双旗山金矿床地处福建中部,矿区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西部,周宁-华安段隆带中段。区域上政和-大浦、福安-南靖深断裂带通过矿区东西南侧,与北东东向古田-上杭、长乐-永定大断裂带,北西向建宁-南日岛断裂带错综交汇于矿区周边地带,组成以"构造窗"为特征的金矿成矿空间。其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利的控矿构造是金矿成矿的重要因素。矿区矿体赋存状态、矿石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等特征表明,双旗山矿床属于浅成中酸性岩浆交代型(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漳平可坑矿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赋存有丰富的高变质无烟煤,有较好的煤系石墨资源前景,是福建重要的石墨成矿区。为了查明可坑矿区煤系石墨的赋存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技术,结合矿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对煤成石墨结构演化特征、煤成石墨化作用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系石墨是岩浆热和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煤成石墨化过程中,岩浆热产生的高温促进芳香层相互连接和横向增长,构造应力有利于芳香层的择优定向和有序堆叠,煤成石墨结构在温度、应力等因素作用下,碳层间结构缺陷逐渐消亡,石墨晶格逐渐形成,微观相逐渐转变,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墨结构。研究明确了矿区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对煤成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划分了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岩浆热—构造变质带、构造动力变质带三个变质带和三级控矿断裂带。可坑矿区煤系石墨产于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中,矿层靠近岩体呈近东西走向的单斜层状、似层状展布,但矿床的展布不完全受制于岩体,在空间上也受三级控矿断裂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必鲁甘干矿区位于天山—阴山内蒙地槽华力西晚期褶皱带阿巴嘎旗复向斜中段,查干敖包(必鲁甘干)倒转背斜核部。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了印支期花岗斑岩体及特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分布。通过勘探查明主矿体延长2 300m,延深1 850m,平均厚度46.24m。铜钼矿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硅质角岩内外接触带,赋矿岩石主要为花岗斑岩和硅质角岩。矿体形态以透镜状—似层状为主,属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20.
邹顺坤  张志平 《云南地质》2010,29(3):299-302,244
红牛矿属印支晚期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弧主弧期远程熔体(岩浆)—溶液改造型矽卡岩矿床,赋存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第二段地层中。除典型矽卡岩铜矿床特征外,出现成矿温度较高的辉钼矿,推测矿区深部应发育含矿性较好的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寻找大—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