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岭磷矿矿体可分成上、下两个矿层,其矿体厚度沿走向和倾向总体较为稳定,上、下层矿厚度变化系数分别为57.67%、28.77%;Ⅰ、Ⅱ品级矿体主要分布在地表浅部,向深部随着风化程度减弱变为Ⅲ品级矿体。  相似文献   

2.
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三段(∈1y3),整个矿区分为北、中、南三个矿段(8条矿体),本文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中段磷矿体进行厚度、品位变化研究。从空间分布上看,矿区中段Ⅱ-Ⅲ品级矿体厚度沿走向总体较为稳定,不同品级的矿体沿倾向厚度有所变化。Ⅱ品级矿主要集中出露于地表及浅部,往深部随风化程度减弱而渐变为Ⅲ品级矿或Ⅳ品级矿;因此矿体品位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铁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大勐龙群疆峰旋回第二、四段。含矿岩石为变中基性熔岩、角闪(阳起)斜长变粒岩、透辉钠长(斜长)变粒岩,分为上(Ⅰ)和下(Ⅱ)矿层。上矿层不稳定,下矿层由4个矿体组成复式矿。铁质就地运移、聚集、变质,典型的受变质火山汽液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发达菱镁矿、滑石矿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等控矿因素,对区内菱镁矿、滑石矿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化学成分、质量、品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该矿床成因为区域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丁波  刘红旭  张宾  易超  刘洪军  王贵  任志勇 《地质学报》2020,94(10):2874-2882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分布区之一。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卷状矿体不同,研究区矿体以板状、似层状为特征。国内中- 东部盆地砂岩型铀矿矿带砂岩中高岭石含量相对偏高指示含矿层至少经历一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偏酸性流体,这与国外学者在研究板状铀矿体的过程中关注含矿层上覆泥岩压实作用下排出富含有机酸的酸性流体具有相似的特点。因此,本文为探讨酸性流体活动与板状矿体形成的内在关系,选择纳岭沟铀矿床为例,通过采取含矿层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砂岩样品,应用扫描电镜、X- 衍射、U元素含量等分析手段,发现矿带与还原带砂岩中高岭石含量相对偏高这一特殊现象;系统研究后认为上述现象与含矿层下伏延安组煤层埋藏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酸性流体垂向渗入含矿层有关;结合含矿层埋藏演化史,将板状矿体的形成过程分为封闭体系- 有机酸性流体发育、开放体系- 大规模铀成矿、油气大规模逸散- 叠加改造保矿三个阶段,并认为板状矿体的形成是偏碱性含铀含氧大气降水与有机酸性流体长期稳定相互作用的结果,产于两种流体混合接触面上,其中含矿层砂岩厚度是控制矿体形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滇东北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同样富含丰富的磷矿资源,区域上早寒武世一般都存有两个磷矿的形成期,分别沉积了上、下两个含矿层,而东川下包包磷矿虽然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亚段,但无下层矿,仅存在上层矿,上层矿赋存在渔户村组第三段上亚段(∈1y3-2)中。矿层厚度较大,达32.89m,但品位不高,多为Ⅱ-Ⅲ品级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7.
会泽大坝子磷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中谊村段(∈_1y~3)顶部,矿体呈层状。沿走向矿体在地表及中深部延伸总体较为稳定,矿体厚度变化不显著,但沿倾向矿体厚度不稳定;Ⅰ、Ⅱ品级矿体主要分布于地表浅部,向深部渐变为Ⅲ品级矿体。大坝子磷矿体的品位及厚度变化很可能与成矿后期遭受次生风化、溶蚀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东部高品级天然沸石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牡丹江东部天然沸石矿床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中段,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东大岭组(K1d),矿化原岩为流纹质火山熔岩,沸石类型为丝光石和斜发沸石,已查证有7个主要矿体均由高品级石矿组成,矿体平均品位为75.26%-84.02%,NH^ 4交换容量为1640.6-1831.7mmol/kgK^ 交换容量为8.03-16.28mg/g,热失重值为12.4%-15.35%,热稳定性>900℃,耐盐酸性>12mol/L,比辐射率为0.82-0.91等,矿石品位达尖端技术级,且综合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察尔其铜矿位于新疆拜城县,是区域滴水铜矿带的东段。铜矿体产于新生界中新统-上新统康村组第四段(N_(1-2)k~4)的第3亚段和第5亚段;铜矿化主要产于杂色砂岩及其与泥灰岩接触部位附近。矿区含矿层主要有B矿层和C矿层,B矿层划分出3条铜矿体,其中B1、B2号矿体为主矿体;C矿层矿体划分出5个矿体,其中C1号矿体为主矿体,也是察尔其铜矿区的主矿体。矿区新近系康村组含矿层沉积特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滨浅湖亚相的浅湖砂坝微相和浅湖泥微相,局部出现深湖相。康村组沉积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含矿砂岩的碎屑来自灰岩、泥灰岩、砂岩、泥岩、变质岩、深成岩、火山岩等,与北邻天山造山带的岩性相当。认为察尔其铜矿床属于与新近纪湖相沉积作用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并将铜矿形成过程分为2个成矿期3个成矿阶段,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云南寻甸县金源磷矿,矿体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第二段,矿体层位稳定,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层顶、底板为渔户村组白云岩。矿石以Ⅲ级品为主,厚6.30m~21.80m。该磷矿属海相沉积磷块岩、生物碎屑化学沉积型矿床。在矿区东部沿倾斜方向,深部还有进一步找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金沙厂铅锌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为灯影组上统第二岩性段和寒武系下统梅树村组。矿体在空间分布上严格受到含矿建造的控制。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论述, 对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陈厚国 《贵州地质》2000,17(4):266-268,272
湾寨硫铁矿矿体产于中泥盆统蟒山组上部、,分上、下两个矿层、顶、底板均为石英砂岩。其中,下矿层为主矿层(富矿层),厚度0.5-1.5m,矿石品位最高含硫40.91%,最低含硫28.93%,平均含硫品位达35%左右。湾寨地区硫铁矿资源量已近大型规模,且其外围显示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简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及其外围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沟铅锌矿的地质矿产勘查,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已获铅锌矿资源量9.78×10^4t。该含矿层矿体单个长180-580 m,平均厚度1.22-1.79 m,平均锌品位5.42%-8.37%,平均铅品位1.93%-11.04%。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沉积-变形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广东玉水铜矿是一个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主的高品位铜矿床,主矿体呈层状沿中石炭统白云岩/下石炭统石英砂岩界面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确认了块状矿体下盘存在石炭纪凝灰岩、火山丘状体及火山通道;确认了以红色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为组合的喷气沉积岩,其稳定覆盖在块状矿层的顶部,并延伸出矿体外围.层状矿体层序由下往上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凝灰岩→块状铜铅锌硫化物矿层→赤铁矿-菱铁矿-碧玉岩等喷气沉积岩→白云岩,证实含矿岩系具有火山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特征.层状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筒状含矿蚀变体,由呈漏斗状的流体通道系统及其浸染状、网脉状矿化体组成.围绕主流体通道发育扇形含硫化物石英细脉,且不穿过上覆块状矿体和上盘白云岩.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控制矿体和凝灰岩厚度及铜矿体塑性流变的同生断层(同火山断层).综合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玉水铜矿是形成于浅海环境下的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这一新认识表明V MS型矿床可以形成于浅海水环境下,这对丰富和完善V MS型矿床的成因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可为华南寻找类似地质背景区的隐伏V MS型铜多金属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前言太平山铁矿位于新余铁矿田东段,东邻良山铁矿,西与下坊铁矿寨口矿段毗连.矿层赋存于震旦系上部松山群杨家桥组下段.按正常层序,矿层上部为绿泥磁铁石英岩,下部为镜铁磁铁石英岩,直接顶板为绿泥千枚岩,直接底板为含磁铁绿泥绢云千枚岩.太平山铁矿现在的地层层序为倒转层序.1958年以来,对新余矿田各矿区矿体形态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多层矿"与"单层矿"(即"红绸舞")两种观点.在太平山铁矿勘探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矿体的形态不过是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一种表象,而构造作用本身则是产  相似文献   

16.
滇东的磷矿层(矿体)多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中,一般有上下两层,间夹水云母粘土页岩,直接顶底板为含磷(砂质、硅质)白云岩。本区磷块岩自沉积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特别是中生代以来,多处于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近地表的矿层和露头广泛遭受风化,形成大量的风化矿石。由于风化矿石易于擦洗,较之原生矿石在采选及加工利用上  相似文献   

17.
老鹰箐锌矿产于昆阳群黄草岭组下段(Pt2h1),为本区新发现的赋矿层位。矿体位于五星背斜核部偏南东翼、北西向F1和北东向F2断层破碎带中,为盲矿体,成因类型为断裂带充填型脉状锌矿。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研究,贵州兑窝铝土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可分为堆积型铝土矿和沉积型铝土矿两大类型,矿体多呈似层状、层状分布;矿石矿物成分以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和水云母为主,矿石品级均为Ⅰ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研磨料、高铝水泥、氧化铝等原材料;堆积型铝土矿在第四系中的分布规律受古地理环境影响较为明显,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则受地形控制明显;矿床属于古风化壳再沉积型铝土矿床,其形成过程经历了红土化阶段、迁移就位阶段和表生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19.
周明海 《铀矿地质》1989,5(2):102-107
钻孔孔径变化与矿床类型、钻进孔径、矿化岩性、矿层品位、矿层厚度、冲冼液的性质以及工程切穿矿层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径变化对γ测井解释含量、矿床储量的增减影响甚大。理论和实践证明,专门性的孔径测量,是提高γ测井质量、准确确定矿层品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高矿床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骏雨 《吉林地质》2021,40(2):18-23,39
长白县虎洞沟一带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长白山西南麓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龙岗(吉南)陆块及其北缘陆缘活动带.通过对虎洞沟硅藻土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及硅藻类型研究显示,该地区的硅藻土形成于新近纪中新世,矿体总体产状近于水平,矿体顶板倾角一般为0°~4°,底板倾角一般为0°~5°.矿层在含矿层(N1m4)中,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