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是合理划分保护区的基础.本文以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例,从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因子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划分保护等级.根据保护利用价值评价结果,利用Sufer9.0软件制作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等值线图,结合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便利性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绘制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分区图,结果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特级保护区面积0.06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11.74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23.47 km2,三级保护区面积75.07 km2.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地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又是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基础。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流经该县168 km,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存,但地质遗迹资源能否达到建设地质公园的要求尚不清楚。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对化隆县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初步确定了拟建的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边界范围。园区内地质遗迹共计40处,涵盖6大类,9类20亚类,其中包括2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组合、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拉脊山早寒武世缝合带、西宁群—化隆岩群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具有原特提斯洋演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国际对比意义。化隆县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特征明显、价值极高且保存完好,具备良好的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禀赋,拥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本研究不仅为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河流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的打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祚林 《福建地质》2011,30(4):347-351
屏南白水洋国家地质公园以火山岩峰丛和峡谷地貌为主,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景观奇特。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免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保护地质公园措施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详细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地质遗迹,使之成为可永续利用的地学旅游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持...  相似文献   

5.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世界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8,54(6):849-855
秦岭中段终南山地区地质现象复杂,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分布有典型地层剖面、岩浆活动遗迹、构造剖面及典型构造运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等多种类型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在环境、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还具有景观价值。全球对比表明,区内多种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为保护好地质遗迹开展科研和旅游并兼顾生态保护,建立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最佳选择。为此,划分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若干特殊遗迹保护点,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地质公园,在分区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中应充分注意各种资源及各园区的有效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好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本文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有关地质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以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结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方级4个等级,为政府保护与管理地质遗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2-678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是米仓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峡谷地貌以及流水地貌为代表,可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米仓山构造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以及水文地质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特色突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岩溶洞穴、岩溶漏斗、泥盆纪标准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以及山岳、峡谷地貌等,其中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1处,省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2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综述和多次野外考察,依据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遗迹印发的最新分类标准,对玉龙雪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亚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水体景观5个大类、9个类、15个亚类;评价因子权重文化属性>自然属性,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经济社会价值>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性;地质遗迹资源亚类划分为三级,其中有I级地质遗迹亚类4个、Ⅱ级8个、Ⅲ级3个。总体上,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且保存完整,以河流地貌和构造地质遗迹为主要代表,以冰川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普遍品质高,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尤其是地学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宏博 《地质与资源》2010,19(4):330-337,345
在分析和研究土壤地质学和地质遗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土壤地质遗迹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厘定.我国土壤地质遗迹分布遵从土壤分布的一般规律,即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在选取上兼顾科研科普、经济开发及社会生产等因素.以自然地质属性和科研价值为主要评价因子,建立了土壤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并以陕西洛川古土壤地质遗迹为实例进行评价,定为一级土壤地质遗迹.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特大地震地质灾害遗迹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56年陕西关中华县8 1/4 级特大地震造成地表强烈变形破坏,灾害群发,伤亡惨重,是史载灾害极端严重的具有世界对比性的特大地震。地表现存的华县特大地震地质遗迹清晰完整,具有重要的地震灾害比较学意义和地震地质学研究价值。本文在深入调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等高烈度区地震地质遗迹的基础上,重点对发震断层、地震裂缝、地震山崩与地震滑坡等4类典型地质遗迹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县特大地震的典型地震地质遗迹的形成机理是地震动力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场地岩土体性质、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等要素和作用的耦合结果。华县地震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考科普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应积极开展评价和保护工作,发挥地质遗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同时也为类似条件洞穴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甑皮岩遗址的三个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核心保护区主要面临化学侵蚀的风险;一级保护区现有的保护手段缺乏多样性;二级保护区存在监测力度不够的问题。据此提出以下措施:(1)核心保护区应深入研究地下水和还原环境对文化层侵蚀作用的机制;(2)一级保护区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增多保护洞穴遗址的形式和手段;(3)二级保护区应加大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力度,管控保护区范围内工程的建设。由此扩展到一般性洞穴遗址的保护措施有:建立能够显示环境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采用3S技术建立监测网络并辅助规划决策;规范洞穴遗址的勘查与规划管理;多途径提高洞穴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公众的参与乐趣。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ains various modes that can be applied for protected area. It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s for good governance of protected area. A study area (Kara Kara National Park) is selected for identifying key challenges for implementing good governance of protected area. The challenges of good governance of protected are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last part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third sec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io Colca region and related infrastructure endanger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epest canyon worldwide. The unique values of the Colca Valley and Canyon and its tributary Valley of the Volcanoes are summarised. They include a magnificent, deep section of the orogenic belt 100 km long, different geological formations, active faults, a variety of fold structures, young volcanoes, hot springs, geysers, several ecological zones and the largest condor habitat in the Andes. Based on the observed land us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the threats and conflict areas are outlined. Studies performed by the Polish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Peru since 2003 add greatly to the knowledge of geology, landscape and pioneering biota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nd its importance to the world heritage of nature. They are aimed to give scientific background to the project of the Canyon Colca and Valley of the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The article gives the proposed limits of the park and its buffer zones, categories of protection zones compatible with the SINANPE system of Peru and suggestions on tourist accessibility. The strict protection zone should cover the most inaccessible part of the area where human economic activity practically does not exist. Traditional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wildlife, cultural tourism and some forms of adventure tourism will be allowed in the zone of special usage. The new park would strengthen the relatively poor system of the protected areas in the Arequipa Department, increase tourist attractiveness and determine constraints for sustain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expected actions of the park authority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specified.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地下水、湿地、矿产、地热和地质景观等资源条件分布,结果显示,平原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良好及以上等级土壤分布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0.89%,适宜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面积为96363 km~2,富硒耕(园)地面积为1894 km~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188亿m~3/a,但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衡水湖等五大湿地分布面积约为614 km~2,近30年来减少了35.57%;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例如铁矿资源储量98.4亿t,铜矿资源量111.50万t,石油地质储量249635.02万t;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替代3.43亿t标准煤;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约有300余处可纳入环首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同时,分析了活动断裂与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崩滑流和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和地质遗迹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地学建议,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people i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a key factor in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protection of wildlife, and an economically preferable approach for the effective everyday care and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hallenges faced by national park auth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Pelister National Park in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multipl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xpressions of flexibility in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at the local scale. These examinations ar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Pelister, executed in the summer of 2006, and involving 20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local policy-makers, nature protection experts and local inhabitants, as well a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40 residents of three villages in and around the park (Nizhepole, Malovishta and Brajchino).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溶洞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溶洞的保护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以幻仙洞为例介绍了韩国的溶洞开发现状、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措施,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一、二级土壤分别占全区93.02%和6.62%。同时又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有效地区分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人为污染的面积较大,但以轻微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