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40米射电望远镜简介昆明40米射电望远镜是为完成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和射电天文观测而建的,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并于2006年5月16日完成了的全部安装、调试工作。这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安装在昆明市东郊凤凰山上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内,此地海拔约2000米,  相似文献   

2.
大气折射是天体测量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影响着天体位置测定的精度,气象资料自动采集是自动计算大气折射必不可少的仪器。为观测结果和气象的相关分析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的气象资料自动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并可用于其它天文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3.
大气折射是天体测量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影响着天体位置测定的精度。气象资料自动采集系统是自动计算大气折射必不可少的仪器,为观测结果和气象的相关分析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的气象资料自动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并可用于其它天文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4.
昆明凤凰山天文气象条件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云南天文台的选址任务、我们对原昆明天文站(昆明东效凤凰山)的天文气象条件进行了一些调研和实际观测。主要数据和结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气视宁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利用云南天文台于1994年建立的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3孔DIMM),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行对比。1米望远镜和3孔DIMM同时观测了7个晚上,各取得308组数据,它们的视宁度平均分别为0.90〃和0.84〃。还讨论了3孔DIMM采用不同曝光时间对视宁度测量值的影响,从实验得出3孔DIMM采用20ms曝光比采用8ms曝光所测视宁度的值要好15%左右。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对丽江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二地进行了视宁度的对比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分别观测了234夜和256夜,观测结果是两个点的视宁度平均;丽江为0.70〃,昆明为0.95〃,同时也统计了两个点的月平均视宁度和最好夜的视宁度,并讨论了两地视宁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3002米山峰(79.4—80.3),小尖山(9.3—7)、2645米山峰(79.9-80.3)照像拖影所得到的大气宁静度观测结果以及3002米山峰(80.3.8—23)大气透明度及天空背景亮度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Philip Yock 《天文学报》2006,47(4):410-417
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可借助1米级望远镜用微引力透镜技术探测.基本的要求是能对银河核球进行连续观测的能力.置于南极洲冰穹A或冰穹C的望远镜特别合适.这里叙说两种可能的观测方案,一是使用一架1米的可见光望远镜(Ⅴ和Ⅰ通带),另一是用一台2米的大视场近红外望远镜.利用它们可以在数年内对类地行星在银河系内的丰度作一粗略测量,也可以对恒星大气作有用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15日在丽江高美古2号选址点的大气视宁度及其它天文气象参数观测结果.数据分析显示:观测时间段内高美古2号点平均r 0为8.74cm(FWHM 1.27″), 观测到的r0的极大值为20.47cm(FWHM 0.54″).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昆明(KUNM)国际GPS服务(IGS)GPS卫星观测站历年观测结果统计,即自建站以来每年的观测成功天数,1998年至2004年昆明IGS站测站坐标的长期运动趋势图。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由D.C.Backer和V.Boriak-off等人所发现的两颗脉冲周期为毫秒级的新脉冲星(PSR1937 214、1953 29),因其异乎寻常的观测特性和物理性质吸引着人们不断从观测和理论上对它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实测和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所共同注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毫秒脉冲星除了射电辐射以外是否还存在光学或其它波段的辐射。因为一旦确认它们存在光学对应体或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这将对进一步了解毫秒脉冲星的特性和演化途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脉冲星的本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2年10月S.Djorgovski首先宣布,他使用里克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CCD系统在PSR1937 214所在天区发现一颗m_r=20±1,并在帕洛玛天图(POSS E-185)上所不存在的红色天体(现称“Djorgovski天体”),他将这颗红星和另一个可疑暗点提供作为该脉冲星光学对应体的候选者。此后,Manchester等用AAT 3.9米望远镜配CCD,Middleditch等用红外方法,Lebofsky等用红外和近红外方法以及Djorgovski重新换用里克3米望远镜配CCD系统,对是否存在PSR1937 214光学对应体进行了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型号为XX1340三级象增强器被加装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20厘米导星镜上,提高了导星镜认星、导星能力。导星星等增加2.76等,可看到14.5等星(目视星等)。它可用于恒星导星及目视观测,也可以用于其它天文观测的导星及目视观测。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天文台天体力学研究室是从昆明天文站人造卫星观测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科技人员30名,按常规观测设立了四个观测组,并以它为基础根据课题需要组成课题组(见附录一),拥有光学目视、照像、激光测距,无线电多卜勒测速等一套比较完整的人造卫星观测手段。主要的设备是: 天文大地测量自动照像机(SBG)一台,其施密特系统主镜口径530mm,四轴数控跟踪。跟踪拍摄卫星的极限星等为11等。  相似文献   

13.
一套天文观测器材,主镜当然口径越大越好!可要背着沉重的大口径跑到几十千米外的山上,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便携”成为近年爱好者的热门话题。 天狼TD-80TZS是在98版的TD-80TZ的基础上彻底改进的。其实除型号相近,口径焦比相同外,其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轿子山大气视宁度观测的组织实施情况,给出了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观测的时间内(4月和5月),轿子山的视宁度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属上等。此外,我们的观测还表明,山顶的视宁度比半山腰好。因条件所限,其它月份没有得到观测资料,因此对轿子山全年的大气视宁度的情况无法下结论。但是,按照云南省的气象特征和过去的选址经验,4、5月是云南视宁度最差的季节,因此可以推断,轿子山的大气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三个欧洲天文学家小组获得了南天一个区域的真彩色,最深的大视场图像。这一成果补充了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天炉座方向的南深空天区观测(CDF-S)。CDF-S是1999年曝光100万秒获得的,如此长的曝光足能探测到可以观测到的最暗的X射线源。 新图像是由智利拉西亚天文台的2.2米MPG/ESO望远镜上的大视场成像器(WFI)拍摄的。WFI是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近一年来,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上试用的初步结果,包括用于直接照相、定位测量、跟踪观测及面源观测等。鉴于我国还是初次试用CCD系统作天文观测,本文还简要地介绍若干特有的基本问题。 从1984年4月起,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的一米望远镜上试用将近一年了。在这段期间,我们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已进行的项目包括:用作天体直接照相的精度,用作天体测量定位精度,跟踪观测对于发现运动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面光源观测的情况。这些试测结果都显出这套CCD系统的特具性能。虽不能说它能全面代替传统的照相乳胶,但和其它的探测器相比,在许多天文应用中,它确实有很大的优点。这套系统的使用将为我国光学观测天文提供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本天从天文观测的角度介绍我们所用的观测和处理方法以及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目的是帮助有关天文工作者考虑他们的选题。鉴于国内还是初次使用这种CCD系统,我们对一些和其他观测手段不同之处讨论得详细一点,使读者容易了解。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科研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已使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的纤维状结构的数量增至3倍。他们用甚大天线阵望远镜,穿过阻拦可见光的电离氢,在1米和4米射电波段观测到银河系中心。 纤维结构是超高速电子和一磁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但由于它们仅能在银河系中心被观测到,所以天文学家对它们还知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供了八○年二月十六日在昆明观测到的太阳色球层的日全食掩食过程。文中给出太阳可见面上各活动对象(包括黑子、谱斑、暗条、日珥等)的月掩时间,它们是射电观测、电离层观测以及日全食各项光学观测资料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智利北部荒凉的山顶上,欧洲天文学家们正忙于完成世界上最强力的光学天文台。名为甚大望远镜(VLT)的这个天文台,将是未来数十年内的天文学“老骥”,给科学家带来破纪录的聚光本领和比哈勃望远镜更锐的星象。 甚大望远镜由安放在海拔2632米的色洛·帕瑞那顶端的4架同样的8.2米望远镜组成。去年夏天,第四架,也是最后一架望远镜正式对天观测,今年这组“四重唱”已经投入常规科学观测。 由八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南天天文台(ESO)建造的  相似文献   

20.
虽然天文学主要研究的是大气层以外的事情,但是地面上的天文观测时刻受大气层内的气象活动影响,通过分析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知道观测地此时和未来的天气状况,从而规划好出行和观测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