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对地下水动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动态地下水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的结论。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的创新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郭洪起 《地下水》2012,34(6):107-108
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对浅层地下水资源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已积累的大量监测数据,选择河北省子牙河地下水系统子牙河古河道带孔隙水,咸水次亚系的小区,进行浅层地下水预测预报的试点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降水、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相关分析法对浅层地下水位进行预测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3.
乔刚 《地下水》2014,(3):74-75
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开展调查研究保护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洛阳市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下水水位、水化学、水温动态特征,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自宽 《地下水》2010,32(1):59-60
通过对董志塬石油开发区现状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董志塬区域水资源缺乏、石油开发耗用水资源量和石油开采生产过程对董志塬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董志塬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等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6)
根据河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水位监测资料,对区内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长期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与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两大因素相关,控制了河北平原地下水动态特征。为解决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再生性资源。在探明其储存条件后,对水情、水质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十分必要。地下水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核实资源量,指导合理开采,了解水质污染趋势,监测因大量开采地下水所造成的危害性地质现象,并通过长时间序列资料积累,建立起地下水管理模型,为总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水)调换、人工补给、合理开采、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开展地下水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壤水贮量及旱情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保国 《水科学进展》1991,2(4):264-270
本文对传统的土壤水均衡方程进行了改进,把二维空间坐标(x,y)引入到土壤水均衡方程中,建立了分布式土壤水均衡方程,可进行区域土壤水贮量分布动态的计算与预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施了所建立的区域土壤水贮量预报模型。根据作物对土壤水的要求,进一步求得了区域土壤旱情分布图。此方法已实际应用于黄淮海平原曲周研究区。  相似文献   

8.
蒋镇涛 《地下水》2022,(5):83-84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2016年起,国土和水利两部联合,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程在贵州省改建新建了277个自动化监测站,大幅提高了地下水监测与信息服务能力。本文以地下水水位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及水文情况,总结了该地区的地下水类型,然后分别分析了全省地下水水位动态、二级分区地下水位动态和重点监测区地下水动态,分析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海军 《地下水》2011,33(3):57-58,65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地下水动态预报DAMSM模型的建立,及时、准确地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区域水资源总量分析和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1北京市突发地灾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系统采用微软公司Windows平台上的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rcGIS server 10发布地图服务。可以实现对当前北京市隐患点监测网的隐患点信息、隐患点实时数据、隐患点监测设备、报表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维护。2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接入了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动态专业分析系统,并开发实现了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突发地灾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实现了上述专业领域成果的集成和展示。  相似文献   

13.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消耗,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对济南市资源环境进行承载潜力评价尤为重要。笔者从地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绝大部分在中等以上,地质环境承载力整体较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不高,地下水资源紧缺;各区县矿产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关中盆地现有监测网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采用建设监测剖面与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关中盆地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4横5纵共9条监测剖面、239个监测点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其中潜水监测井120个,承压水监测井119个;利用原有监测井165个,新增监测井74个。新建监测网能够较全面地控制关中盆地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在2011年"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监测项目"中,以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确定了主要干旱区位置,为政府应急抗旱找水打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为了研究福建莆田城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选取软土埋深、软土厚度、砂土液化、卵石及砂卵石层埋深、基岩埋深、地下水咸水与淡水分界、地下水腐蚀性、地震(场地类别)和推测断层9个评价因子,以500 m×500 m网格为评价单元,利用GIS软件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评价福建莆田城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福建莆田城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高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0.18%,地质环境承载力属于低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9.82%,主要位于木兰溪入海口附近。地质环境承载力低的区域,不适合规划、布置大型建筑。建议对已完成的重大工程实时监测,掌握工程动态,避免因地质环境问题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国家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在大量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近5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揭示了包气带结构变化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的变化,研究了深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咸水移动和资源量转换机理;利用改进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2001—201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了最新的地下水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评价,给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优化调控途径,目前正在以高精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为核心,模拟各区的地下水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7,(5)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属黄河水系,降水量偏少,分布不均匀,属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许多问题。通过对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点,各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各不相同。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年开采量6.56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5.2%,现状地下水位与1985年相比总体下降了3.63 m。在多年开发利用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取水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开采程度偏高,地下水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应加强管理,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地下水开发率、地下水供水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下水排泄模数、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7项评价指标,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整体上地下水开发率过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其中城六区综合评价值为70.816,地下水承载力趋于饱和且继续开发潜力最小,周至县综合评价值为-240.998,地下水开发潜力最大。评价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5-2020年常州市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对研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和、动态特征和水质进行评价,评价地下水水质、对未来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和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总结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水质超标和恶化的原因,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常州市地下水资源量和开采情况总体较好,但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2017年至今地下水达标率逐年降低,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锰,总硬度、铁。应在后期加强保护治理措施,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管理、强化重点治理地表面源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和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实施立体开发建设等措施,改善常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污染状况。研究结果以期为常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林金 《地下水》2013,(3):85-87
随着喀什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和控制体系尤为迫切。长期监测了喀什地区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埋深变化,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11年全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喀什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喀什噶尔流域和叶尔羌流域地下水埋深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至平原区埋深最小,大部分区域小于5m。全年内6、7、8、9月份因地下水蒸发量和开采量较大,埋深均大于6.9m。2012年与2011年同期(第一季度)相比,喀什市及其周边地区埋深增大0.2~0.4m,可能与人工开采活动有关,两河流域下游埋深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