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秦岭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湖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段,最低见矿标高为-12m,为小秦岭之最。矿区石英脉型矿化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具有典型的分带规律,不同矿化阶段的垂向分带特征明显。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的空间位置后发现,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存区域上具有普遍性意义,即由浅部到深部,矿化类型的变化趋势为Ⅰ Ⅱ Ⅲ阶段→Ⅰ Ⅱ阶段→Ⅰ阶段→构造蚀变岩型矿化。金矿化的垂向分带规律对矿床的深部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指出了不同矿化亚带矿床深部可能出现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2.
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晦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 和41.2~45.5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Cl~-和SO~2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 、K~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_2)、硫化氢(H_2S)和氮气(N_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  相似文献   

3.
再论岩金矿化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我国主要岩金矿床各种矿化类型实例。分析了复式矿化类型形成原因,拟定出矿化类型的表示法。按不同矿化阶段基本化类型的异同,将复式矿化类型分为同型迭代、异迭代和混型迭代3类;按不同矿化阶段矿化的相互构造关系,对各类分为平行迭代、交切迭代共12个亚类。  相似文献   

4.
张均 《矿产与地质》1991,5(1):33-41
灵山沟金矿床位于招掖成矿带中部,是一个兼具“玲珑式”“焦家式”双重矿化特征的典型矿床.该矿床的成矿演化过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矿化阶段:I.微量金一黄铁矿一石英阶段;Ⅱ.金一石英一黄铁矿阶段;Ⅲ.金一石英一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少量金一黄铁矿一石英一碳酸盐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意义.Ⅱ、Ⅲ矿化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上述认识在整个胶东金矿化集中区具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集安铅锌矿地球化学与分散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贵  张忠  胡静 《矿物学报》2002,22(1):62-66
吉林集安铅锌矿床是我国最早报导的少数几个典型低温铅锌矿床之一。矿化具有多期次特点 ,富矿体都是多期次矿化叠加的产物。根据矿化先后和矿物生成顺序将矿化分为五个阶段 :①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②重晶石 闪锌矿矿化阶段 ;③石英 方铅矿矿化阶段 ;④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⑤碳酸盐 氧化矿物矿化阶段。用均一法和爆裂法测得石英、重晶石、闪锌矿包裹体成矿温度变化在 1 1 0℃~ 1 97℃之间。矿床中除含铅锌矿外 ,还有微量的Pt和Pd,并普遍含分散元素Cd、Ga、Tl、In、Se、Ge、Te,其中以Cd含量最高 ,闪锌矿中Cd含量最高可达 71 5 5× 1 0 6。分散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各种矿物之中 ,未发现独立矿物。通过矿床地质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铅锌矿床属低温沉积 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熊欣  徐文艺  杨竹森  贾丽琼  李骏 《岩石学报》2014,30(4):1017-1030
砖桥科学深钻ZK01孔位于庐枞盆地中部。详细的室内外工作表明,钻孔深部(1500~1900m)的正长岩和二长岩内发育强烈蚀变和铀钍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和硬石膏化。蚀变矿化过程包括5个阶段,即Ⅰ绿色电气石+钾长石+硬石膏阶段,Ⅱ粉红色电气石+硬石膏+铀钍矿化阶段,Ⅲ黑色电气石+硬石膏+铀钍矿化阶段,Ⅳ硬石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Ⅴ石膏+方解石+石英阶段,其中铀钍矿化发生在第Ⅱ和第Ⅲ阶段,以形成钛铀矿、铀钍石和晶质铀矿为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第Ⅰ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548.2℃,盐度平均为41.04%NaCleqv;第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339.6℃,盐度平均为10.53%NaCleqv;第Ⅲ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308.6℃,盐度平均为11.48%NaCleqv;第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83.7℃,盐度平均为9.56%NaCleqv;第V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33.7℃,盐度平均为5.16%NaCleqv。上述特征表明,深钻内的铀钍矿化具有高温热液铀钍矿化特征,矿化与沿罗河深断裂上侵的深源正长岩和二长岩侵位相关,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在体系向开放状态转变时发生沸腾,导致铀和钍沉淀而矿化。深钻内高温铀钍矿化的首次发现和证实,为庐枞盆地铀矿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东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矿化分带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空间展布及其结构特征研究,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本区金矿化的三种分带型式及其形成机理.即:(1)受控矿断裂性质制约的矿化类型分类;(2)由多阶段矿化形成的脉动分带和,(3)由同一阶段矿化形成的沉淀分带.  相似文献   

8.
湖南柿竹园矽卡岩-云英岩型W-Sn-Mo-Bi矿床地质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床由三个阶段不同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它们分别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有着成因联系。第一阶段矿化包括含矿块状外质矽卡岩和含矿退化蚀变岩;第二阶段为云英岩矿化,在空间上叠加于块状矽卡岩及外部的大理岩;第三阶段为与锰质矽卡岩相伴生的铅锌银矿化。本文详细地描述了前两阶段矿化的地质和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矿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柿竹园矿床的多阶段成矿模  相似文献   

9.
冬瓜山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主要矿床,对于该矿床中斑岩型成矿作用的研究缺乏。本文对冬瓜山矿床深部是否存在斑岩型矿体、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与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冬瓜山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化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可分为钾硅酸盐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两个成矿阶段,斑岩型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向外与矽卡岩化带过渡。斑岩型矿化的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40 Ma,与上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的石英/辉石二长闪长岩应为同期闪长质岩浆形成。深部斑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向中温演化的特点,与浅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二者的成矿流体应该为一个热液系统,深部岩体内部流体演化形成斑岩型矿化,而接触带部位流体演化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0.
蕴都卡拉是准噶尔北缘新发现的大型金铜钴矿,矿化受闪长岩-玄武岩接触带或剪切变形带控制,矿化特征、矿物成分、成矿期次和成因尚未明确.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与闪长岩有关的热液期、与剪切变形有关的构造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前者与金铜钴矿化有关,分为3个成矿阶段:绿泥石-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金铜钴主成矿阶段)和石英方解...  相似文献   

11.
大井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主要剖面、平面、长纵剖面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矿石多元素相关分析得出 :Cu、Sn矿化既有关、又有分离 ,二者并非总是同时空富集 ,存在独立的锡矿体和铜矿体 ;总体上Sn矿化与Cu -Ag矿化关系密切、局部与Zn矿化有关 ;Ag矿化与Cu矿化、Pb -Zn矿化均有关 ;Cu与Pb、Zn的相关性差 ,空间上经常分离。从NWW到SEE矿化元素存在Ag -Cu -Sn -Pb -Zn混合矿化→Cu -Sn -Ag矿化→Pb -Zn -Ag矿化的纵向分布。成矿地球化学阶段可划分为 :Sn +As+Co、Cu +Sn +Ag±Au±Co、弱Ag +Cu±Au、Zn +Pb +Ag±Cu四个阶段。推断NE向断裂F2 -1及F2 可能是导矿构造。F1可能是另一个类似于F2 -1的导矿构造。  相似文献   

12.
江西银山铅锌铜矿化机制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华仁民 《矿床地质》1987,6(2):90-96
本文分析了银山矿区所处的火山盆地边缘这一特定地质构造环境,火山活动的多阶段性以及蚀变矿化的基本特征,指出在银山发生过两期矿化作用,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火山-次火山活动。第一阶段的流纹英安质次火山活动产生铅锌银矿化,第二阶段英安质次火山活动则伴随铜(铅锌)矿化。因此,作者认为银山铅锌铜矿床是典型的次火山热液矿床,是两期矿化叠加的结果,从而对前人关于银山矿的成因模式和归类提出了异议。本文还对银山矿与德兴斑岩铜(钼)矿田的成因联系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并指出了银山式铅锌(铜)矿化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集安南部大青沟铜及多金属矿区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青沟铜及多金属矿区地表矿化线索较多,矿化类型复杂。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成矿在初始矿源层(块状硫化物的矿化阶段)的背景上,叠加了与燕山期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多种矿化类型,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西藏曲水县达布斑岩型铜钼矿床金属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藏曲水县达布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其矿化体主要产于含矿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文章以矿石内Cu、Mo矿化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金属沉淀的机制。通过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发现Cu、Mo矿化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以L型为主,但Cu矿化阶段的V型包裹体明显较Mo矿化阶段多,而S型包裹体较少。Cu、Mo矿化石英脉中,常见L型、V型、S型流体包裹体共存的现象,且它们的均一温度范围非常接近,说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作用,使得高盐度流体与低密度气相流体发生分离。单个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显示,在Cu、Mo矿化阶段的气相包裹体中均检测到CO2的特征峰和H2O峰,而在Mo矿化阶段的气相包裹体仅检测到CH4特征峰,说明Mo矿化阶段的流体的相对还原性更强;同时,检测到硬石膏、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子矿物,但硬石膏、赤铁矿、磁铁矿主要分布于Cu矿化阶段,说明Cu矿化阶段的流体氧化性相对较强。对单个流体包裹体进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RXF)显示,Cu、Au等金属主要富集于流体包裹体气相中,表明Cu、Au元素可能是气相运移。对Cu、Mo硫化物沉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研究表明,呈氧化态以及酸度低(HCl浓度低,即偏中性)的流体会促进黄铜矿饱和;活性较高的H2S和略呈还原性的流体有利于辉钼矿的沉淀。综合分析认为,铜矿化与偏中性、结晶分异程度相对较低的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与酸性、结晶分异程度相对较高的花岗斑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地区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坪沟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的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前期以及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探针测试分析工作,详细研究了沙坪沟钼矿床的蚀变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和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又可细分为以石英为主和以绢云母为主。矿床中产出16种脉体类型,根据矿床的脉体类型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1)石英-钾长石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石英-绢云母阶段;(4)石英-萤石-石膏阶段。蚀变及矿化特征显示,沙坪沟钼矿床的钼矿化开始于石英-钾长石阶段晚期,结束于石英-绢云母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形成阶段。沙坪沟钼矿床经历了多期次脉动式成矿流体的蚀变与矿化过程,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中,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和组分的变化是控制各阶段蚀变类型和脉体中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产于以伸展为主的板内环境的沙坪沟钼矿床与其他构造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石、蚀变分带等方面相似,但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矿体赋存位置及产状不同;而在矿物种类、矿化产出位置及产状、与矿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斑岩型钼矿床的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也是控制蚀变和矿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居隆庵矿床是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的一个大型铀- 钍混合矿床,通过对一系列蚀变(围岩)及矿化样品的元素地球 化学分析,详细讨论了与钍矿化有关的主量及微量元素的特征。钍元素富集的样品中,主量元素的总体特点是富钙、富磷, 且Na2O>K2O。在早期碱交代阶段,往往只形成单铀型矿化,而钍矿化主要形成于铀- 萤石、水云母化阶段。蚀变和矿化样 品的稀土元素分配形式不同,钍矿化与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高度相关,微量元素Re,Y,Se,Pb 与钍矿化高度相关, 揭示钍矿化形成与金属硫化物及磷钇矿等磷酸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祖伟 《地质与资源》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祖伟 《贵金属地质》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胶东新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睿  刘学飞  潘瑞广  周勉 《岩石学报》2015,31(11):3420-3440
新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东金矿省内,是一个典型的蚀变岩型(焦家型)金矿床,矿床受区域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控制,产出于蚀变的玲珑花岗岩中。在主断裂带下盘蚀变矿化发育,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钾长石化阶段、绢英岩化阶段、黄铁绢英岩矿化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和碳酸盐化阶段。不同的蚀变矿化过程导致各阶段样品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钾长石化花岗岩以高钾钠含量为特征,因为样品中含有新生成的二次钾长石及残留的钠长石;绢英岩的钙钠含量明显低于钾长石化花岗岩,是绢英岩化阶段斜长石蚀变分解所致;黄铁绢英岩FeT2O3含量普遍较高且SiO 2含量波动明显,与该阶段样品中大量黄铁矿的产出及部分样品中包含石英团块或石英脉相一致;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样品的元素含量与黄铁绢英岩基本类似;碳酸盐化蚀变样品以高CaO含量为特征,与该阶段大量沉淀析出的方解石相符。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上,不同阶段矿化蚀变样品,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差异性明显,而高场强元素Zr、Hf、Nb、Ta、P差异性较小,表明热液蚀变过程中大离子亲石元素活动性较强,高场强元素相对稳定。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中,不同阶段样品均呈明显的右倾性,蚀变早期(钾长石化阶段)样品铕异常不明显,蚀变矿化主期(绢英岩化阶段至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样品普遍具有负铕异常,而蚀变晚期(碳酸盐化阶段)样品普遍具有正铕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金与银、砷、铋和硫具明显正相关,与铜、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成矿元素因子分析也显示出金与砷、硫、铁、钴在矿化过程中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实测剖面上不同位置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主要受构造及蚀变矿化类型、强度控制,成矿元素在主断裂附近达到峰值,在远离主断裂方向上,其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次级矿化断裂发育地段,含量又明显回升;另外在断裂附近由于微裂隙及节理相对发育,有利于热液的渗透,蚀变较强,对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亦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黑龙江省大新屯锑金矿床的成因、为找矿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矿床中金、矿物开展了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和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床中含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可见极少的针碲金银矿和碲金银矿;研究发现了2种新的Au-Sb化合物(Au2Sb3和Au0.9Sb0.1,疑似新矿物),其粒度极小(2~4μm)、含量极低、与自然金共生。锑矿化晚于金矿化,矿床中的含锑矿物以辉锑矿为主,有微量的硫锑铅银矿、块硫锑铜矿、硫锑铅矿、黝锑银矿。金在后期形成的含锑硫化物中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分为石英-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黄铁矿-金矿化阶段、石英-辉锑矿矿化阶段和石英-碳酸岩阶段4个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