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麟奇  李秋雨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20,40(8):1328-1335
以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域为实证分析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时空角度对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探知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关系和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旅游业、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综合评价值持续上升,前者增长较慢,后者相对较快,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二者耦合协调系数稳步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旅游业同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级递减,南方优于北方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业系统对于地区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旅游专业化程度和旅游院校学生数是影响地区发展与民生改善和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治理长江、兴利除害、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它既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由于工程之巨,投资之大.移民之多冲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许多方面,因此面临很大风险。为了确保三峡工程顺利进行,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将三峡工程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将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看作一个地域整体,在更高层次上,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协调优化、降低风险、增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区域开发中城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土工作或区域开发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之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无论是自然资源的采掘、社会资源的利用或是工农业的布点,都将导致人口的集聚和城镇的出现,城镇一旦形成,它逐渐成为地区经济活动的聚焦点,人员、物资、能量、信息交换的结节点。城镇赖区域经济开发而形成发展,城镇的成长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前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4.
刘强  毕华  余龙师  彭少麟 《热带地理》2003,23(3):241-245
调查了三道农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建议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产业与生态恢复相结合改造橡胶农场,改变单纯依赖橡胶种植的脆弱经济结构.将农场的土地利用划分为天然林封育区、观光型生态农业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栽培区和生态旅游区共4个功能区.通过实施生态林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和旅游配套工程等措施,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走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21-1328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开发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在迅速扩大。本文首先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区域开发战略及其开发历史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并运用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了统计的,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开发战略与地域间经济差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贡嘎山地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虽然发展旅游业带动了贡嘎山地区经济的增长,但是粗放的旅游开发方式已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如何处理好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全域旅游为研究视角,借助对比分析确定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间协调性在中国的地位,运用障碍度诊断法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全域旅游省域间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水平差异显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西北部梯度递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略低,生态环境系统略高,系统间协调性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旅游业系统和经济系统对协调发展的障碍度较大,生态环境系统最小,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和A级景区数量是阻碍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疆铁路沿线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一书是“中国科学院区域开发前期研究第一期特别支持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汇编与总结,由新疆农业区划研究会原理事长、新疆国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谢香方研究员主编,在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力支持下,编写工作历经二年时间得以顺利完成.该书字数312千字,1997年11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书以新亚欧大陆桥新疆境内的北疆铁路沿城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经济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战略与建设布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资源开发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采用熵值赋权法测度了其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继而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耦合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度量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明显地出现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3级空间等级扩散,第2圈层呈现"V"字形空间分布;2滇西北、滇中、滇南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3从各市(州)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来看,昆明为优质协调,丽江为中级协调,迪庆、西双版纳为初级协调,昭通为轻度失调,其他市(州)为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  相似文献   

12.
农业区域开发是现代农业开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商品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其开发内容比以往农业开发有相当的扩展。以农业商品市场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为主要内容,并辅以种养业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开发,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开发等。商品经济原则是农业区域开发的首要原则,其次才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原则,从区情出发原则,分层实施原则和系列开发原则等.在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和示范方面,则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和示范的思路等。  相似文献   

13.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环境影响评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地处图们江三角州地区的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图们江三角州地区开发的宏伟计划。国内外投资者不仅对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表示极大的关注而且有了开发行动。为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开发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目前合作区内分别对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先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再进行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观点,并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内容、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家打分法与AHP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获得指标体系的权重和评分值。构造了相对最大差异尺度和均衡度公式,界定了最优均衡度综合指标及其4种均衡状态、最优和非最优均衡趋向指标以及单项指标筛选标准,从而系统地改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分析方法;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不高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南宁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其他地级市处于准备阶段;地级市之间、地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差异明显。2)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不足以及旅游业趋向过于均衡发展,促使当前与未来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但是地区之间旅游发展环境差异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大。3)旅游发展规划作用明显,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是区域旅游发展趋向于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基础。最后从基础设施、旅游社会经济地位、旅游-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绿洲内部产出大幅度增加,但整体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县为例,从分析区域开发活动入手,总结了区域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有利与不利方面,进而,讨论了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闽东南地区的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朱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已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许多事实表明,旅游业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闽东南地区在这方面也具...  相似文献   

18.
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才 《地理学报》1999,54(B06):65-75
图们江下游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央部位,中、俄、朝三国毗邻,是东北亚地区实现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交汇点,是未来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俄、朝的港口群与广阔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西怕利亚与远东的腹地紧密相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多国合作与联合开发则是图们江下街区域开发的最佳模式选择,跨国自由经济贸易区是其最高的地域组织形式,为此,需要依据经济区域的发展规律,不断协调地缘经济关系,促进这一跨世纪工程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各地区旅游发展相关指标的分析,发现东西两翼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开发两翼旅游资源非常必要。对两翼旅游资源进行了评述分析: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和优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与相邻地区市场竞争激烈。并提出了两翼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区域性的旅游中心城市;与珠三角协同发展;通过合作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认为在政府的规划协调下,两翼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两翼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翼齐飞和广东各地区全面均衡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集中增长与均衡发展是区域开发布局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生产力分布发生变化的基本动因。 一、区域生产力分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区域经济的集中增长是指在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过程中,将有限资金、技术、人力及产业等在一定地域上集中分布,合理配置,以获得企业间相互协作,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运费、增加产出、保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力积累及提高生产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均衡扩散则是与经济集中过程相反的一种趋势,是生产发展与区域资源条件、生产基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相协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